一种车灯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0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透镜,包括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遮光板和透镜,其中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围设于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外周,将第二LED光源置于该凹槽结构和球面反光杯之间,使其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全部投射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上进行收集利用,实现光线利用效率最大化,且投射到球面反光杯上的光线会原路返回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上再次激发后出射,提高了发光面的亮度和照明光斑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透镜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透镜。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近光LED光源模组1、远光LED光源模组2和透镜4。近光LED光源模组1和远光LED光源模组2设置在同一个散热基板的上下两侧,且近光LED光源模组1和远光LED光源模组2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因此两LED光源的散热面彼此平行,且贴在同一个散热基板上,因此两LED的散热基板重合,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散热效果。此外,为了提高光收集效率,远近光LED光源模组在垂直方向的间距不能太大,从而导致远近光LED光源模组之间的散热基板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也影响了前照灯的散热效果,最终将会导致车灯温度升高,降低其使用寿命。此外,由于LED光源存在一定的厚度(通常为1-2mm),且中间还要留出空间给散热基板,因此,两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之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间距(通常为5-7mm),导致系统体积大。此外,由于两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之间间距较大,导致透镜4中间区域没有光线或光线较少,形成的照明光斑亮度不均匀,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和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和光线利用率的车灯透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透镜,包括:第一光源组,其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一LED光源对应的第一反光杯,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杯反射后出射;第二光源组,其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围设于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外周;沿光路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组后方的遮光片和透镜,所述遮光片的位置与透镜的焦点对应;所述第二LED光源出射的光线其中一部分投射到球面反光杯上,并原路反射回去,再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或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汇聚到所述遮光片处,然后经过所述透镜准直后出射。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光学组件包括由多个曲面和平面围成的透明多面体。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光学组件包括透明多面体和棱镜,所述透明多面体包括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棱镜包括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进一步的,所述球面反光杯对应的球心角为45-90度。进一步的,所述入射面为由多段线旋转而成的旋转曲面,所述多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曲线和直线。进一步的,所述出射面为平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为全内反射面。进一步的,所述球面反光杯的内壁为镜面反射面。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第一散热通道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第二散热通道。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第一光源组前方的第三光源组,包括第三光源,所述透镜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焦点不同,所述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出射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光源组出射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第二区域后出射。本技术提供的车灯透镜,包括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遮光板和透镜,其中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围设于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外周,将第二LED光源置于该凹槽结构和球面反光杯之间,使其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全部投射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上进行收集利用,实现光线利用效率最大化,且投射到球面反光杯上的光线会原路返回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上再次激发后出射,提高了发光面的亮度和照明光斑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车灯透镜一具体光学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第二光源组出射的光线在透镜上形成的光斑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透明光学组件一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一具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车灯透镜一具体光学原理示意图。图1中所示:1、近光LED光源模组;2、远光LED光源模组;4、透镜;图2-6中所示:10、第一光源组;110、第一LED光源;120、第一反光杯;20、第二光源组;210、第二LED光源;220、球面反光杯;230、透明光学组件;231、入射面;232、第一反射面;233、第二反射面;234、出射面;235、透明多面体;236、棱镜;30、遮光片;40、透镜;410、第一区域;420、第二区域;510、第三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透镜,包括第一光源组10、第二光源组20、遮光片30和透镜40。其中,第一光源组10包括第一LED光源110和与所述第一LED光源110对应的第一反光杯120,所述第一LED光源11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杯120反射后按指定方向出射。其中第一LED光源110可以设有多个,位置与第一反光杯120的焦点对应,第一LED光源110出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光杯120反射后出射。第二光源组20包括第二LED光源210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210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220和透明光学组件230,所述第二LED光源210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220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230至少包括入射面231、第一反射面232、第二反射面233和出射面234,所述入射面231和球面反光杯220围设于第二LED光源210的发光面外周。如图3-4所示,其中入射面231呈凹槽状,所述入射面231和球面反光杯220围设于第二LED光源210的出光面外周,球面反光杯220和透明光学组件230可以粘接在一起或采用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尽量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将第二LED光源210置于该凹槽结构和球面反光杯220之间,使其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全部投射到入射面231和球面反光杯220上进行收集利用,实现光线利用效率最大化,且投射到球面反光杯220上的光线会原路返回到第二LED光源210的发光面上再次激发后出射,提高了发光面的亮度和照明光斑的亮度。本实施例中,该透明光学组件230包括由多个曲面和平面围成的透明多面体,该透明多面体包括入射面231、第一反射面232、第二反射面233和出射面234,第二LED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从该第一反射面232进入透明多面体后,依次通过第一反射面232、第二反射面233和出射面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光源组,其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一LED光源对应的第一反光杯,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杯反射后出射;/n第二光源组,其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围设于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外周;/n沿光路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组后方的遮光片和透镜,所述遮光片的位置与透镜的焦点对应;/n所述第二LED光源出射的光线其中一部分投射到球面反光杯上,并原路反射回去,再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或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汇聚到所述遮光片处,然后经过所述透镜准直后出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组,其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一LED光源对应的第一反光杯,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杯反射后出射;
第二光源组,其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所述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光路转折件包括球面反光杯和透明光学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位于所述球面反光杯的球心,所述透明光学组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和球面反光杯围设于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外周;
沿光路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组后方的遮光片和透镜,所述遮光片的位置与透镜的焦点对应;
所述第二LED光源出射的光线其中一部分投射到球面反光杯上,并原路反射回去,再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或依次经过所述入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之后,汇聚到所述遮光片处,然后经过所述透镜准直后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光学组件包括由多个曲面和平面围成的透明多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光学组件包括透明多面体和棱镜,所述透明多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超视界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