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采用间接测量方式,通过测量钢管两个端面与各自基准点之间的距离,间接测出钢管长度,在钢管两端各设置一个移动平台,初始位置为零位,间距为L,然后移动编辑器长度到各自钢管管端的行走距离(L1、L2),L‑L1‑L2,即为钢管的长度,另外还采用双感应开关方式,即第一个感应开关起到减速的作用,后一个感应开关用于检测钢管有无情况,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在±10mm以内,重复精度≤5mm。该新型钢管测长方法,采用位置码结合位置感应开关获得钢管长度,避免了现有测长机构的各种复杂的传感器和机械结构、提高了检测精度;避免了类似于激光测长、光栅尺测长等光学仪器对于现场恶劣环境容易出现干扰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厂家工艺要求的不同,钢管测长系统有了多种测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光栅尺测长,基本原理是:钢管两端外侧分别设置两个固定长度的光栅尺,利用无杆气缸带动光栅尺靠近钢管两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实现对钢管长度的测量。特点是准确度高,但光栅尺价格昂贵且维护困难,对灰尘和场地振动的影响很敏感。2、摄像机测长,摄像机测长是利用图像处理实现钢管长度测量,其原理是在钢管输送辊道某一段上安装等距离的一系列光电开关,在另一段上加光源和摄像机,当钢管经过这一区域时,可以根据某一处光电开关通过摄像机摄取图像在屏幕上的位置来确定钢管长度。特点是可实现在线测量,钢管在通过测长区域时即可获得长度数据,无间隔。不足是:如果不用特设光源照射,钢管就会受到外界光的干扰,而采用特设光源后由于钢管在倒棱后管端亮度高而对光线的反射很强,容易造成读数误差。3、编码器测长,原理是:在油缸处安装编码器,利用油缸推动钢管在辊道上运动,在另一侧安装等距离的一系列光电开关,当钢管被油缸推动管端碰到光电开关时,从记录的编码器读数,换算出油缸的行程,这样可以计算出钢管的长度。特点是测长时需要将钢管升起。此外,光电开关检测也存在一定误差,需要充分测量。为了解决上述几种测量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包括钢管输送辊道,钢管输送辊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钢管输送辊道上钢管的测量传感器,钢管输送辊道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两个移动平台上各安装有一个位置感应开关;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位置感应开关之间的距离L;S2、测量传感器感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S3、两个移动平台相对运动,当位置感应开关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优选地,与所述钢管输送辊道平行设置有两段移动轨道,每个移动轨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第一感应开关之间的距离L;S2、测量传感器感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S3、四个移动平台相对运动,当两个第二感应开关检测到钢管时,降低移动平台的移动速度,当第一感应开关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管测长方法,采用间接测量方式,通过测量钢管两个端面与各自基准点之间的距离,间接测出钢管长度,在钢管两端各设置一个移动平台,初始位置为零位,间距为L,然后移动编辑器长度到各自钢管管端的行走距离(L1、L2),L-L1-L2,即为钢管的长度,这种测量方式克服了钢管体积庞大,生产现场环境复杂,测量机构无法穿越钢管下部支撑台架等困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管测长方法,采用双感应开关方式,即第一个感应开关起到减速的作用,后一个感应开关用于检测钢管有无情况,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在±10mm以内,重复精度≤5mm。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管测长方法,采用位置码结合位置感应开关获得钢管长度,避免了现有测长机构的各种复杂的传感器和机械结构、提高了检测精度,精度可以到±0.1cm;避免了类似于激光测长、工业相机测长、光栅尺测长等光学仪器对于现场恶劣环境容易出现干扰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第一实施例执行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第二实施例执行示意图。图中:1钢管输送辊道、2测量传感器、3移动轨道、4移动平台、5位置感应开关、6第一感应开关、7第二感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包括钢管输送辊道1,钢管输送辊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钢管输送辊道1上钢管的测量传感器2,钢管输送辊道1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移动轨道3,移动轨道3的两个移动平台4上各安装有一个位置感应开关5;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位置感应开关5之间的距离L;S2、测量传感器感2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1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S3、两个移动平台4相对运动,当位置感应开关5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4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钢管两端各设置一个移动平台4,初始位置为零位,间距为L,然后移动编辑器长度到各自钢管管端的行走距离(L1、L2),计算L-L1-L2,即为钢管的长度,这种测量方式克服了钢管体积庞大,生产现场环境复杂,测量机构无法穿越钢管下部支撑台架等困难。实施例2参照图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与钢管输送辊道1平行设置有两段移动轨道3,每个移动轨道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感应开关6和第二感应开关7,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第一感应开关6之间的距离L;S2、测量传感器2感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1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S3、四个移动平台4相对运动,当两个第二感应开关7检测到钢管时,降低移动平台4的移动速度,当第一感应开关6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4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本实施例中,采用双感应开关方式,即第一个感应开关起到减速的作用,后一个感应开关用于检测钢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包括钢管输送辊道(1),其特征在于:钢管输送辊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钢管输送辊道(1)上钢管的测量传感器(2),钢管输送辊道(1)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移动轨道(3),所述移动轨道(3)的两个移动平台(4)上各安装有一个位置感应开关(5);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位置感应开关之间的距离L;/nS2、测量传感器感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nS3、两个移动平台相对运动,当位置感应开关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n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管测长方法,包括钢管输送辊道(1),其特征在于:钢管输送辊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钢管输送辊道(1)上钢管的测量传感器(2),钢管输送辊道(1)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移动轨道(3),所述移动轨道(3)的两个移动平台(4)上各安装有一个位置感应开关(5);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位于初始基准点的两个位置感应开关之间的距离L;
S2、测量传感器感知到钢管位置后,钢管输送辊道停止工作,使钢管保持静止;
S3、两个移动平台相对运动,当位置感应开关检测到钢管时,取信号上升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当检测不到钢管时,取信号下降沿读取位置码位置坐标,并记录,分别获得L1和L2;
S4、计算L-L1-L2得出钢管长度,移动平台复位到原始基准点位置,钢管输送至下一工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鹏源,舒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鹏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