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96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工业炉窑技术技术领域,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前端套体、导流器、后端套体,前端套体为一体化锥形套筒结构,前端套体包括外筒、内筒,外筒与内筒间形成冷却腔;导流器具有隔板结构,导流器位于冷却腔中,导流器与前端套体过盈配合,实现了导流器的锥面密封;后端套体与前端套体相连,后端套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与导流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制造方法,将导流器压入冷却腔后,通过对内筒的内孔进行扩孔、并对前端套体进行整形的方式实现导流器与前端套体的过盈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使得导流器密封更加严密,防止窜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炉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炉窑中吹入热风可以加热其中的原料,热风通过风口小套吹入工业炉窑中。由于热风具有高温,且风口小套伸入工业炉窑中,故风口小套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通常在风口小套中通入循环冷却水,以降温风口小套,进而延长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现有工业炉窑风口小套一般为本体铸铜件和前端热锻件焊接在一起,前端热锻件间设置冷却腔,导流器设于冷却腔中,导流器用于导流冷却水。在安装制作时,本体铸铜件的端部设有连接段,导流器套设于本体铸铜件的连接段后再插入前端热锻件的冷却腔中,然后将前端热锻件与本体铸铜件焊接而成。此种结构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冷却水从导流器与冷却腔接触的缝隙窜出、进而进入热风的送风通道的窜水现象,影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及其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结构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窜水现象,影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包括前端套体、导流器、后端套体,前端套体为一体化锥形套筒结构,包括相互衔接的内筒和外筒,外筒套设于内筒外,外筒与内筒间形成冷却腔;导流器具有隔板结构,导流器位于冷却腔中,导流器与前端套体过盈配合、通过内筒及外筒夹紧密封固定,导流器用于导流冷却水;后端套体与前端套体相连,后端套体用于封闭冷却腔,后端套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与导流器相连通,后端套体上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与内筒的内孔相连通、形成风道。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后端套体为一体化结构,后端套体包括相互衔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的内孔为通风孔,内套与内筒相连;外套套设于内套外,内套与外筒相连。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与内筒通过焊接连接,外套与外筒通过焊接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筒的长度大于外筒的长度,内套的长度小于外套的长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以较靠近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衔接处为前端,导流器的末端与内筒焊接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与外套间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导流器的入流口相连。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外套上、与外筒连接处设有第一抵接段,第一抵接段与导流器末端接触,内套上设有第二抵接段,第二抵接段插入外筒与内筒间、且第二抵接段的端部与导流器的末端接触,导流器与内筒的焊接处位于第二抵接段与内筒间,第一抵接段及第二抵接段位于导流器进水口旁。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前端套体的轴线在水平方向倾斜,风道适于朝向斜下方吹出热风。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前端套体为液态模锻件。提供一种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后端套体及前端套体,此时,前端套体的外筒为锥形套筒结构,内筒为圆柱形套筒结构;b、对前端套体加工端面后,将导流器压入冷却腔;c、对内筒的内孔进行扩孔、并对前端套体进行整形,内筒与外筒夹紧导流器,扩孔及整形后,所述内筒形成锥形套筒结构;d、前端套体与后端套体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前端套体包括外筒、内筒,外筒套设于内筒外,外筒与内筒间相形成冷却腔;导流器设于冷却腔中,并且导流器与前端套体过盈配合,从而前端套体的外筒和内筒夹紧导流器,以实现导流器的固。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器与前端套体通过盈配合的方式、内筒与外筒夹紧导流器,在实现导流器固定的同时保证了导流器的锥面密封,有效防止了窜水,提高了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制造方法,前端套体的外筒为锥形套筒结构,内筒先为圆柱形套筒结构;然后将导流器压入冷却腔,而后通过对内筒的内孔进行扩孔、并对前端套体进行整形的方式实现导流器与前端套体的过盈配合,实现了导流器的固定及锥面密封,有效防止了窜水,提高了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后端套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前端套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端套体;2、前端套体;3、导流器;4、冷却腔;5、第二焊缝;6、第一焊缝;7、出水口;8、进水口;9、进水管;10、第三焊缝;101、外套;102、内套;103、第二抵接段;104、第一抵接段;201、外筒;203、内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进行说明。所述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包括前端套体2、导流器3、后端套体1,前端套体2为一体化锥形套筒结构,前端套体2包括相互衔接的内筒203和外筒201,外筒201套设于内筒203外,外筒201与内筒203间相形成冷却腔4;导流器3具有隔板结构,导流器3位于冷却腔4中,导流器3与前端套体2过盈配合、通过外筒201及内筒203夹紧密封固定,导流器3用于导流冷却水;后端套体1与前端套体2相连,后端套体1用于封闭冷却腔4,后端套体1上设有进水口8与出水口7,进水口8及出水口7与导流器3相连通,后端套体1上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与内筒203的内孔相连通、形成风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前端套体2设有外筒201、内筒203,外筒201套设于内筒203外,外筒201与内筒203间相形成冷却腔4;导流器3设于冷却腔4中,并且导流器3与前端套体2过盈配合,从而前端套体2的外筒201和内筒203夹紧导流器3,以实现导流器3的固定。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器3与前端套体2通过盈配合的方式、内筒203与外筒201夹紧导流器,在实现导流器3固定的同时保证了导流器3的锥面密封,有效防止了窜水,提高了工业炉窑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内筒203及外筒201在一端的端部处衔接,前端套体2通过液态模锻的方式一体化整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后端套体1为一体化结构,后端套体1包括相互衔接的内套102和外套101,内套102的内孔为通风孔,内套102与内筒203相连;外套101套设于内套102外,外套101与外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端套体,为一体化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前端套体包括相互衔接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间形成冷却腔;/n导流器,具有隔板结构,所述导流器位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导流器与所述前端套体过盈配合、通过所述内筒及外筒夹紧密封固定,所述导流器用于导流冷却水;以及/n后端套体,与所述前端套体相连,所述后端套体用于封闭所述冷却腔,所述后端套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导流器相连通,所述后端套体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内筒的内孔相连通、形成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套体,为一体化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前端套体包括相互衔接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间形成冷却腔;
导流器,具有隔板结构,所述导流器位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导流器与所述前端套体过盈配合、通过所述内筒及外筒夹紧密封固定,所述导流器用于导流冷却水;以及
后端套体,与所述前端套体相连,所述后端套体用于封闭所述冷却腔,所述后端套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导流器相连通,所述后端套体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内筒的内孔相连通、形成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套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后端套体包括相互衔接的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的内孔为所述通风孔,所述内套与所述内筒相连;外套套设于所述内套外,所述外套与所述外筒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与所述内筒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外套与所述外筒通过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筒的长度,所述内套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套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炉窑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以较靠近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衔接处为前端,所述导流器的末端与所述内筒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尚京赵冬火胡卫欢刘东东韩晓强李秀锋闫晓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万丰冶金备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