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70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包括顶托盘、支撑调节机构、双向调节机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顶托盘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且所述顶托盘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支撑调节机构通过第一铰接块与所述顶托盘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双向调节机构上;所述顶托盘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旋转通孔;所述双向调节机构穿过旋转通孔,与所述顶托盘转动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机构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很大程度地保证轴心稳定性和立地牢靠性,同时能利用双向调节的机构设计来提高顶托装置整体的使用灵活性,并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
技术介绍
顶托装置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具有可调节高度、安全可靠、节省建筑材料、运用灵活等优点。顶托装置的大量运用,随着城市地域发展的需要,建筑物的多样性在不断变化,层高、造型各异,顶托装置的运用正变得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施工中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缺陷:对于立在地面上的顶托装置容易滑移,造成架体失稳,对结构安全有很大影响。顶托装置在搭设时由于立杆的固定模式尺寸,势必要在立杆顶部使用顶托来进行支撑,在工人进行搭设顶托装置时,由于工期的紧张加上工人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在架设顶托装置的主杆时势必会造成偏心,或者即使在安装时按中心位置,但是由于铺设上部模板后作业人员的施工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震动,很容易造成顶托装置的杆件跑偏,造成原本承受的轴心受压变成偏心受压,情况严重的会直接造成顶托装置失稳坍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顶托装置是否产生滑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顶托装置的受力情况,对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往往在杆件支设阶段就常常发生顶托固定不牢,位置偏心位移,造成顶托装置的安全可靠行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安全风险系数极大增加。总结现有技术缺陷如下:1.普通顶托装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平时无法直接保证连接件的轴心稳定,所以定位精度差,轴心受压无法保证;2.通常的顶托装置在施工中,因为无法收缩,导致整体体积较大,所以一般需至少3位施工人员搬运,不容易携带,甚至在施工调节升降时,因为无法双向调节,所以缺乏灵活性,导致消耗大量的人力和降低了工作效率;3.普通顶托装置经过施工后,在上部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到震动影响会让顶托装置发生滑移,造成顶托装置整体受理失稳可能发生架体垮塌等安全事故,对施工安全产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能够很大程度地保证整个顶托装置的轴心稳定,和提高整个顶托装置的便携性,同时能通过中间调节管来调整顶托盘的升降位置,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灵活性,而且能通过利用基座牢靠地将顶托装置立在底面上,从而提高顶托装置结构的牢靠性,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便,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增强顶托装置的适用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包括顶托盘、支撑调节机构、双向调节机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顶托盘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且所述顶托盘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支撑调节机构通过第一铰接块与所述顶托盘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双向调节机构上;所述顶托盘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旋转通孔;所述双向调节机构穿过旋转通孔,与所述顶托盘转动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机构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螺纹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支撑铰接杆、调节盘、滑动轴承,所述调节盘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铰接块;所述支撑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块上,所述支撑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块上;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盘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双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中间调节管、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螺纹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中间调节管的管内设置有正反旋螺纹;所述中间调节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中间调节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杆内开有滑动通孔,且所述滑动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直径,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杆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调节盘滑动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置顶托盘限位块,所述顶托盘限位块穿过所述旋转通孔与所述顶托盘转动连接;所述顶托盘限位块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圆盘,且底部的圆盘直径比顶部的圆盘直径大3cm-5cm。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底部螺柱和底部螺母,所述底部螺柱的两端都设置有螺纹;所述底部螺柱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底部螺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螺母螺纹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部螺柱上设有稳固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由顶托盘、支撑调节机构、双向调节机构、底部支撑机构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简单,整个顶托装置的使用操作很方便,安装拆卸灵活、可多次重复使用,同时顶托装置的稳定性高,便携性高,而且顶托盘上表面设置有挡板,可以有效防止放置物品摔落,避免放置物品摔坏或者砸伤技术人员。2.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顶托装置上设置支撑铰接杆、调节盘、滑动轴承,且由于滑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调节盘上以及滑动轴承的内圈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上,从而实现调节盘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同时因为支撑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在顶托盘下表面,支撑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调节盘上,使得顶托盘的转动稳定性高,同时保证整个顶托装置轴心的稳定性。3.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顶托装置上设置第一支撑杆、中间调节管、第二支撑杆,且由于中间调节管管内设置有正反旋螺纹,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手拧中间调节管来驱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利用这种双向调节机构来实现顶托盘的平稳升降调节,同时利用这种双向调节的结构设计保证顶托装置的连接件的轴心稳定,使得顶托装置的连接结构牢靠,支撑强度提高,保证整体的平衡性和抗振强度。4.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第二支撑杆的杆内设置有滑动通孔,使得第一支撑杆可以在第二支撑杆的杆内滑动,从而实现整个顶托装置的收缩,进而提高了整个顶托装置的便携性和轴心稳定性。5.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基座,使得整个顶托装置可以牢靠得立在地基上,有限地提高整个顶托装置的抗震能力和抗冲击强度,有效地防止顶托装置的滑移。6.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且配合底部螺柱,使得技术人员在施工时将底部螺柱预埋在地下,进一步增强了整个顶托装置的立地牢靠性和保证轴心稳定性,同时底部螺柱上还设置有稳固盘,可以有效增大埋在土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整个顶托装置的抗震能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滑移能力。7.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通过在顶托盘限位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圆盘,且底部的圆盘直径比顶部的圆盘直径大3cm-5cm,这种设计可以使底部的圆盘更好支撑起顶托盘,同时利用顶托盘限位块底部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托盘(1)、支撑调节机构、双向调节机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顶托盘(1)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2),且所述顶托盘(1)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块(3);所述支撑调节机构通过第一铰接块(3)与所述顶托盘(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双向调节机构上;所述顶托盘(1)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旋转通孔(4);所述双向调节机构穿过旋转通孔(4),与所述顶托盘(1)转动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机构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托盘(1)、支撑调节机构、双向调节机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顶托盘(1)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2),且所述顶托盘(1)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块(3);所述支撑调节机构通过第一铰接块(3)与所述顶托盘(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双向调节机构上;所述顶托盘(1)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旋转通孔(4);所述双向调节机构穿过旋转通孔(4),与所述顶托盘(1)转动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机构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支撑铰接杆(5)、调节盘(6)、滑动轴承(7),所述调节盘(6)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铰接块(8);所述支撑铰接杆(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块(3)上,所述支撑铰接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块(8)上;所述滑动轴承(7)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盘(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9)、中间调节管(10)、第二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螺纹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中间调节管(10)的管内设置有正反旋螺纹;所述中间调节管(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9)螺纹连接,所述中间调节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卫民王爱民胡淳清李少高袁其国岳晨曦马跃红蒋春霞陈从举
申请(专利权)人:垣宝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