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42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包括罐体,述罐体内部设有厌氧区和臭氧曝气区;所述厌氧区与进液管连接,所述臭氧曝气区与出液管连接,所述厌氧区和臭氧曝气区之间通过连通阀门连通;所述臭氧曝气区内部设有连接臭氧发生器的曝气器,所述臭氧曝气区顶部设有排气口,通过集成厌氧区和臭氧曝气区的罐体实现小规模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渗滤液可生化性,并且可同时降低总磷与氨氮的浓度,使其可用于绿植的肥水,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旅游区垃圾处理站的渗滤液的低成本就地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治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用于规模较小的垃圾渗滤液现场直接治理。
技术介绍
虽然我国在旅游资源方面较为丰富,但是进入旅游旺季,我国旅游区仍然会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这将容易引发旅游景区的环境超载、污染高发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据数据统计,例如八达岭长城、鼓浪屿等旅游景点,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可产生100吨以上的垃圾。虽然目前大多数的旅游景点拥有自己的垃圾处理点,但一些处理站点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并没有及时转运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大规模集中处理工艺较为成熟,通常采用中温厌氧系统-MBR-RO、DTRO和低温蒸发-离子交换处理等工艺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渗滤液处理。但渗滤液的日产量较小的场合,垃圾渗滤液得不到及时的集中转运,最好的办法是就地直接进行垃圾渗滤液处理,但是大规模集中治理的工艺对这种小规模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可能会升高,因此这也直接导致部分旅游景点的垃圾处理站无法承受处理成本,从而导致渗滤液处理模块的缺失并导致环境污染。其中,中温厌氧系统-MBR-RO工艺成本高的问题在于:出水率较低,回灌难度大;处理效果不稳定,需要连续运行,运行成本高;“老龄化”渗滤液的生化效果极差。两极DTRO工艺成本高的问题在于:对渗滤液原水水质较为敏感,出水率容易受到SS、电导率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渗滤液进行繁复的预处理,预处理不当易导致反渗透膜堵塞;出水率低(正常状态下为55%-70%),回灌难度大,增加运行成本。低温蒸发-离子工艺成本高的问题则在于交换能耗大,设备成本与运行成本高,因此以上三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工艺并不适合小规模渗滤液处理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不适用小规模垃圾渗滤液治理的问题,提供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实现以较低成本的对垃圾处理站产生的渗滤液就地及时处理。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设有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所述厌氧区11与进液管14连接,所述臭氧曝气区12与出液管15连接,所述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之间通过连通阀门111连通;所述臭氧曝气区12内部设有连接臭氧发生器13的曝气器121,所述臭氧曝气区12顶部设有排气口16,通过集成厌氧区和臭氧曝气区的罐体实现小规模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11在进液管14和连通阀门111之间设有至少两级过滤网。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同心设置的多级过滤网筒体,所述进液管14和连通阀门111分别对接至最中心过滤网筒体内侧和最外层过滤网筒体外侧,通过过滤网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从进液管14到连通阀门111的流通方向逐渐提高,提高垃圾渗滤液在厌氧区的治理效果。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在罐体1内部上下分布,所述排气口16通过管道从下部的臭氧曝气区12延伸穿过上部的厌氧区11至罐体1顶部,节省罐体的占地面积。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16设有吸附尾气的吸附剂,对臭氧治理垃圾渗滤液后的尾气进行吸附后排放。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13布置于罐体1内部,罐体整体结构更紧凑。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13通过压力计和转子流量计连接至曝气器121,通过压力计和转子流量计控制臭氧曝气量。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13和曝气器121之间还设有流体振荡器132,流体振荡器使臭氧气体微气泡产生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降低能耗。在本技术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中,所述罐体1上设有对罐体内部进行供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7,利用太阳能发电对罐体内部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本技术通过厌氧区对渗滤液进行厌氧反应,将渗滤液中的总磷浓度降低,经过厌氧处理的渗滤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通臭氧曝气区的连通阀门进入臭氧曝气区,所述臭氧曝气区底部安装有连接臭氧发生器的曝气器,向渗滤液内部产生微纳米级的臭氧微气泡,臭氧气泡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降低COD,使得可生化性增强。另外,厌氧区的进液管通入垃圾渗滤液的同时混入碱性药剂,与完成厌氧反应的渗滤液一同进入臭氧曝气区,使在曝气区的渗滤液呈碱性。渗滤液中的氨氮以氨气的形式从渗滤液中释放,从排气口排出的过程中被排气口设置的吸收剂吸收捕集。曝气过后的渗滤液从出液管排出用于旅游区绿植的灌溉。整个处理罐的动力来源来自于罐体上设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连续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处理罐的动力来源来自太阳能,因此可减少一定的运行费用。2、处理罐可提高渗滤液可生化性,并且可同时降低总磷与氨氮的浓度,使其可用于绿植的肥水,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3、处理罐采用的微气泡曝气技术的传质效率高,使臭氧降低渗滤液COD效率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实现旅游区垃圾处理站的渗滤液的低成本就地处理,并实现渗滤液的资源化利用。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厌氧区内部俯视图。图中标号:1-罐体,11-厌氧区,111-连通阀门,112-一级过滤网,113-二级过滤网,12-臭氧曝气区,121-曝气器,13-臭氧发生器,131-压力计,132-流体振荡器,133、134、135-转子流量计,14-进液管,15-出液管,16-排气口,17-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一个独立的罐体1,罐体1设有厌氧区11、臭氧曝气区12、臭氧发生器13、进液管14、出液管15、排气口16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7。其中,厌氧区11与进液管14连接,臭氧曝气区12与出液管15连接,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之间通过连通阀门111连通,臭氧曝气区12内部设有连接臭氧发生器13的曝气器121,臭氧曝气区12顶部设有排气口16。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液管14先进入厌氧区11进行厌氧反应,然后通过连通阀门111进入臭氧曝气区12,利用臭氧降低渗滤液内部的COD,最后通过出液管15排出,可以将治理后排出的渗滤液进行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设有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n所述厌氧区(11)与进液管(14)连接,所述臭氧曝气区(12)与出液管(15)连接,所述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之间通过连通阀门(111)连通;/n所述臭氧曝气区(12)内部设有连接臭氧发生器(13)的曝气器(121),所述臭氧曝气区(12)顶部设有排气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设有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
所述厌氧区(11)与进液管(14)连接,所述臭氧曝气区(12)与出液管(15)连接,所述厌氧区(11)和臭氧曝气区(12)之间通过连通阀门(111)连通;
所述臭氧曝气区(12)内部设有连接臭氧发生器(13)的曝气器(121),所述臭氧曝气区(12)顶部设有排气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1)在进液管(14)和连通阀门(111)之间设有至少两级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同心设置的多级过滤网筒体,所述进液管(14)和连通阀门(111)分别对接至最中心过滤网筒体内侧和最外层过滤网筒体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耦合臭氧微气泡的渗滤液处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从进液管(14)到连通阀门(111)的流通方向逐渐提高。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木平邱敬贤陈帅奇何曦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工研院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