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94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前模仁和后模,后模上设有流道板镶件,流道板镶件上设有进胶口,进胶口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前模仁和后模内设有细水口流道,细水口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细水口流道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前模仁的下端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注塑位,细水口胶口贯穿前模仁的下表面,且朝向注塑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胶口处为一个整体,保证成型时,进胶口处的温度一致,防止出现凸起或凹陷等外观问题,通过采用细水口进胶,能有效减小产品成型时的注塑压力,避免产品一面因进胶产生浇口痕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手机产品越来越薄,现今普通的模具结构已经难以满足部分薄壁产品的需求。对于薄壁产品,例如手机电池盖,为了避免影响产品的外观,普通结构的模具的进胶口处由多个部件组成,各部件之间有温度差异,因热塑性材料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在产品成型时,温度差异过大导致产品产生凸起或凹陷等外观问题,同时,因为,普通结构的模具多数采用潜水进胶的方式,产品成型时,注塑压力大,容易导致产品一面因进胶产生浇口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胶口处为一个整体,保证成型时,进胶口处的温度一致,防止出现凸起或凹陷等外观问题,通过采用细水口进胶,能有效减小产品成型时的注塑压力,避免产品一面因进胶产生浇口痕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前模仁和后模,后模上设有流道板镶件,流道板镶件上设有进胶口,进胶口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前模仁和后模内设有细水口流道,细水口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细水口流道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前模仁的下端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注塑位,细水口胶口贯穿前模仁的下表面,且朝向注塑位。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后模上设有用于安装流道板镶件的安装槽,流道板镶件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于后模上。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后模上设有流道板镶件,流道板镶件上设有进胶口,进胶口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进胶口处为一个整体,保证成型时,进胶口处的温度一致,防止出现凸起或凹陷等外观问题;细水口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细水口流道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通过采用细水口进胶,能有效减小产品成型时的注塑压力,避免产品一面因进胶产生浇口痕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前模仁,20-后模,21-流道板镶件,22-进胶口,23-进胶流道,24-细水口流道,25-细水口胶口,30-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前模仁10和后模20,后模20上设有流道板镶件21,后模20上设有用于安装流道板镶件21的安装槽,流道板镶件21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于后模20上,流道板镶件21上设有进胶口22,进胶口22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23,前模仁10和后模20内设有细水口流道24,细水口流道24的一端与进胶口22连通,细水口流道24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25,前模仁10的下端设有用于放置产品30的注塑位,细水口胶口25贯穿前模仁10的下表面,且朝向注塑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前模仁和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有流道板镶件,流道板镶件上设有进胶口,进胶口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前模仁和后模内设有细水口流道,细水口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细水口流道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前模仁的下端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注塑位,细水口胶口贯穿前模仁的下表面,且朝向注塑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倒装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前模仁和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有流道板镶件,流道板镶件上设有进胶口,进胶口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进胶流道,前模仁和后模内设有细水口流道,细水口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细水口流道的另一侧设有细水口胶口,前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乾覃金爱罗文庆陈启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