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安装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底端安装有液压活塞,所述液压活塞底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底端安装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底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设有扩管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放置板两侧设置两组保护框,且保护框内部设有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通过第一滑块及连接杆与夹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活塞通过第一活塞杆及连接座与连接杆相连接,当热交换器管体放置到放置板上时,能够将管体夹紧,减少因固定不牢对管子造成伤害,增加了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属于热交换器扩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热交换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的设备,在热交换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一种扩管装置,通过管胚快速下落使管内温度升高,将管子扩充。现有的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大多数结构单一在扩管过程中由于支撑不足,容易使管子受损,现有的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不能快速将扩管完成的热交换器转移,工作效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本技术的效果玩稳固性好,支撑稳定,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所述支撑板顶端安装有保护外壳,所述支撑板底端安装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底端安装有液压活塞,所述液压活塞底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底端安装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底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设有扩管头,所述底板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导轨,且第二导轨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顶端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支撑柱一侧安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一侧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活塞,所述底板顶端安装有保护框,所述保护框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顶端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顶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杆,且第一活塞杆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活塞,所述连接杆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夹板,所述保护外壳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三导轨,且第三导轨底端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底端安装有扩管柱,且扩管柱一侧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安装有驱动活塞,且驱动活塞一侧安装有驱动气缸。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液压缸及液压活塞与底板构成活动结构,且固定块与支撑板底端之间为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通过支撑柱及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二活塞杆与支撑柱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夹板通过连接杆及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活塞杆与连接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活塞与扩管柱构成活动结构,且驱动活塞与扩管柱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扩管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扩管头截面呈弧形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在放置板两侧设置两组保护框,且保护框内部设有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通过第一滑块及连接杆与夹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活塞通过第一活塞杆及连接座与连接杆相连接,当热交换器管体放置到放置板上时,能够将管体夹紧,减少因固定不牢对管子造成伤害,增加了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通过在放置底端设有第二导轨,且第二导轨通过第二滑块及支撑柱与放置板相连接,第二电动活塞通过第二活塞与支撑柱相连接,当完成扩管后,第二电动活塞工作将扩管完成的热交换器快速转移,防止堵塞增加了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的工作效率。3、本技术中,通过在扩管头顶端设置四组扩管柱,且扩管柱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三导轨相连接,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活塞及固定座与扩管柱相连接,能够增大扩管力量,使管子均匀扩管不会发生损伤,增加了热交互器自动扩管装置的工作能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A处发大区域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板;2、保护外壳;3、固定块;4、液压缸;5、液压活塞;6、夹板;7、保护框;8、底板;9、缓冲弹簧;10、支撑底板;11、扩管柱;12、连接杆;13、扩管头;14、连接柱;15、驱动气缸;16、第一活塞杆;17、第一滑块;18、第二活塞杆;19、第二电动活塞;20、支撑柱;21、第二滑块;22、第二导轨;23、轴承座;24、第一导轨;25、第一电动活塞;26、连接座;27、放置板;28、第三导轨;29、第三滑块;30、固定座;31、驱动活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包括有支撑板1、保护外壳2、固定块3、液压缸4、液压活塞5、夹板6、保护框7、底板8、缓冲弹簧9、支撑底板10、扩管柱11、连接杆12、扩管头13、连接柱14、驱动气缸15、第一活塞杆16、第一滑块17、第二活塞杆18、第二电动活塞19、支撑柱20、第二滑块21、第二导轨22、轴承座23、第一导轨24、第一电动活塞25、连接座26、放置板27、第三导轨28、第三滑块29、固定座30和驱动活塞31,所述支撑板1顶端安装有保护外壳2,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液压缸4,且液压缸4底端安装有液压活塞5,所述液压活塞5底端安装有底板8,且底板8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底端安装有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块3,且固定块3底端安装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底端设有扩管头13,所述底板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导轨22,且第二导轨22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顶端安装有支撑柱20,且支撑柱20顶端安装有放置板27,所述支撑柱20一侧安装有轴承座23,且轴承座23一侧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8,所述第二活塞杆18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活塞19,所述底板8顶端安装有保护框7,所述保护框7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导轨24,且第一导轨24顶端安装有第一滑块17,且第一滑块17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一侧安装有连接座26,所述连接座26一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6,且第一活塞杆16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活塞25,所述连接杆12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夹板6,所述保护外壳2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三导轨28,且第三导轨28底端安装有第三滑块29,所述第三滑块29底端安装有扩管柱11,且扩管柱11一侧安装有固定座30,所述固定座30一侧安装有驱动活塞31,且驱动活塞31一侧安装有驱动气缸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1通过液压缸4及液压活塞5与底板8构成活动结构,且固定块3与支撑板1底端之间为焊接连接,底板8与液压活塞5之间为固定连接,能够将扩管头13快速插入热交换器管内,减少单次扩管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27通过支撑柱20及第二滑块21与第二导轨22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二活塞杆18与支撑柱20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活塞19与第二活塞杆之间18为嵌合连接,能够增加放置板27左右运动速度,增加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的自动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夹板6通过连接杆12及第一滑块17与第一导轨24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活塞杆16与连接杆12之间为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包括有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端安装有保护外壳(2),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液压缸(4),且液压缸(4)底端安装有液压活塞(5),所述液压活塞(5)底端安装有底板(8),且底板(8)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底端安装有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块(3),且固定块(3)底端安装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底端设有扩管头(13),所述底板(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导轨(22),且第二导轨(22)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顶端安装有支撑柱(20),且支撑柱(20)顶端安装有放置板(27),所述支撑柱(20)一侧安装有轴承座(23),且轴承座(23)一侧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8),所述第二活塞杆(18)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活塞(19),所述底板(8)顶端安装有保护框(7),所述保护框(7)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导轨(24),且第一导轨(24)顶端安装有第一滑块(17),且第一滑块(17)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一侧安装有连接座(26),所述连接座(26)一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6),且第一活塞杆(16)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活塞(25),所述连接杆(12)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夹板(6),所述保护外壳(2)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三导轨(28),且第三导轨(28)底端安装有第三滑块(29),所述第三滑块(29)底端安装有扩管柱(11),且扩管柱(11)一侧安装有固定座(30),所述固定座(30)一侧安装有驱动活塞(31),且驱动活塞(31)一侧安装有驱动气缸(15)。/n...
【技术特征摘要】
1.热交换器自动扩管装置,包括有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端安装有保护外壳(2),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液压缸(4),且液压缸(4)底端安装有液压活塞(5),所述液压活塞(5)底端安装有底板(8),且底板(8)底端安装有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底端安装有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块(3),且固定块(3)底端安装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底端设有扩管头(13),所述底板(8)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导轨(22),且第二导轨(22)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顶端安装有支撑柱(20),且支撑柱(20)顶端安装有放置板(27),所述支撑柱(20)一侧安装有轴承座(23),且轴承座(23)一侧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8),所述第二活塞杆(18)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活塞(19),所述底板(8)顶端安装有保护框(7),所述保护框(7)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导轨(24),且第一导轨(24)顶端安装有第一滑块(17),且第一滑块(17)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一侧安装有连接座(26),所述连接座(26)一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6),且第一活塞杆(16)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活塞(25),所述连接杆(12)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夹板(6),所述保护外壳(2)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三导轨(28),且第三导轨(28)底端安装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和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德鑫源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