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62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治疗控制系统、球囊主体以及布设在球囊主体外表面的多个射频微电极,治疗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定位分析单元、编码融合单元、参数输入单元;球囊主体内设有多个与射频微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射频电路单元,射频电路单元包括编码识别单元、天线接收单元、射频发生单元、编码分解单元、线路选择单元、通信接口单元。整个操作过程只需要将球囊主体植入在目标治疗对象处即可,无需多次调整球囊主体的位置,且无需根据目标治疗对象的形状大小准确设计不同的射频微电极,能够自动识别、启动与目标治疗对象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多个射频微电极。

A balloon device for multi shape targeted therapy of atheroscler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
技术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传统治疗方法中,一般通过血管成形术重塑血管来扩大血管管腔,但是术后易发生血管再狭窄,以及采用烧蚀迅速杀死造成血管狭窄的平滑肌细胞会导致血管内的生物组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很高。为了克服血管内部受到破坏,已有文献记载利用射频消融方式进行加热消融治疗,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或微创的靶向治疗,现有的射频消融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在一个球囊外表面设置多个相互独立且形状大小不同的射频微电极,并通过控制系统独立控制不同的射频微电极启动,以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射频消融治疗。然而,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大小形状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仅依靠球囊上有限的射频微电极难以覆盖大部分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状与大小;且为了使射频微电极能够进行精准治疗,不仅需要选取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射频微电极,还需要通过调整治疗球囊的位置以使得所选取的射频微电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齐,在此过程中治疗球囊的位置调整耗时长、操作困难,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射频消融治疗实施难度增大,现有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无法真正的达到以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射频消融治疗。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包括治疗控制系统、球囊主体以及布设在球囊主体外表面的多个射频微电极,所述治疗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定位分析单元、编码融合单元、参数输入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治疗对象信息、球囊主体与目标治疗对象的相对位置信息;定位分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治疗对象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有需要启动的射频微电极的位置总集成信息,并从位置总集成信息中筛选出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对应的射频微电极的位置轮廓信息;编码融合单元,用于根据位置轮廓信息生成轮廓启动编码序列;参数输入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靶向治疗控制参数生成靶向治疗控制命令;所述球囊主体内设有多个与射频微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射频电路单元,射频电路单元包括编码识别单元、天线接收单元、射频发生单元、编码分解单元、线路选择单元、通信接口单元;编码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接收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若识别通过:则向天线接收单元发出接收命令,并将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成功识别的轮廓启动编码锁定后构成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天线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接收命令接收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并根据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向射频发生单元发出射频控制命令;射频发生单元,用于根据射频控制命令向对应的射频微电极发出射频信号;编码分解单元,用于对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对应锁定后的轮廓启动编码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允许向内扩展启动的扩展启动信息;线路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扩展启动信息选取相应的通信接口,并向选取的通信接口发出直接启动命令;通信接口单元,配置有多个与相邻的射频电路单元一一对应的通信接口,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接收到的直接启动命令传输至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中的天线接收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依据采集目标治疗对象的图像信息分析筛选出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所对应的球囊主体上所有射频微电极的位置轮廓信息,并将位置轮廓信息编码成轮廓启动编码序列;通过每个射频微电极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中的编码识别单元识别轮廓启动编码序列,能够快速确定并启动球囊主体上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匹配的一圈射频微电极,同时通过编码分解单元、线路选择单元、通信接口单元在已启动的一圈射频微电极上向内扩展启动内部的射频微电极,以快速启动与目标治疗对象形状、大小一致的多个射频微电极,整个操作过程只需要将球囊主体植入在目标治疗对象处即可,无需多次调整球囊主体的位置,且无需根据目标治疗对象的形状大小准确设计不同的射频微电极,能够自动识别、启动与目标治疗对象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多个射频微电极,能够对目标治疗对象进行快速、准确的射频消融治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射频电路单元还设有采样单元和校正单元;采样单元,用于在射频发生单元启动后实时采集射频发生单元输出的射频信号的样本信号,并将样本信号通过通信接口传输至相应射频电路单元中的校正单元,以及将样本信号传输至当前射频电路单元中的校正单元;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射频电路单元和相邻射频电路单元传输的样本信号对当前射频电路单元中的射频发生单元进行校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实时采集的样本信号和接收到的样本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内置的校正参数或扩展启动信息中携带的校正参数对当前射频发生单元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既能够保证射频发生单元的输出射频信号的精度,又能够对不同的射频微电极进行微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目标治疗对象信息、相对位置信息的具体过程为:获取球囊主体植入到目标治疗对象处的造影图像信息;截取造影图像信息中表征目标治疗对象的目标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目标图像信息处理后得到包含目标治疗对象的面积大小、形状大小信息的目标治疗对象信息;以目标治疗对象或球囊主体为坐标原点,依据造影图像信息建立是三维坐标空间,并通过三维坐标空间得到球囊主体与目标治疗对象的相对位置信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计算出球囊主体植入后与目标治疗对象的具体位置情况,并计算出球囊主体中心与目标治疗对象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结合球囊主体的形状与射频微电极与分布情况准确计算出球囊主体中各个射频微电极在三维坐标空间的坐标信息,方便筛选出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所对应的射频微电极。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置轮廓信息由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对应的最外侧一圈的射频微电极的三维坐标信息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缩短轮廓启动编码序列的长度,降低轮廓启动编码序列识别过程的占用时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廓启动编码序列由多个轮廓启动编码依次连接组成;每个轮廓启动编码包括依次设置的启动码、位置码、扩展码和终止码;扩展码分为空白码和信息码,每一个信息码表征一个扩展方向;若轮廓启动编码中无扩展方向,则用空白码表征;若轮廓启动编码中存在多个扩展方向,则用多个信息码串联表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廓启动编码识别过程中从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包括治疗控制系统(301)、球囊主体(101)以及布设在球囊主体(101)外表面的多个射频微电极(102),其特征是,所述治疗控制系统(301)包括数据采集单元(302)、定位分析单元(303)、编码融合单元(304)、参数输入单元(305);/n数据采集单元(302),用于采集目标治疗对象信息、球囊主体(101)与目标治疗对象的相对位置信息;/n定位分析单元(303),用于根据目标治疗对象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有需要启动的射频微电极(102)的位置总集成信息,并从位置总集成信息中筛选出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对应的射频微电极(102)的位置轮廓信息;/n编码融合单元(304),用于根据位置轮廓信息生成轮廓启动编码序列;/n参数输入单元(305),用于根据输入的靶向治疗控制参数生成靶向治疗控制命令;/n所述球囊主体(101)内设有多个与射频微电极(102)一一对应设置的射频电路单元(201),射频电路单元(201)包括编码识别单元(202)、天线接收单元(203)、射频发生单元(204)、编码分解单元(205)、线路选择单元(206)、通信接口单元(207);/n编码识别单元(202),用于识别接收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若识别通过:则向天线接收单元(203)发出接收命令,并将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成功识别的轮廓启动编码锁定后构成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n天线接收单元(20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接收命令接收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并根据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向射频发生单元(204)发出射频控制命令;/n射频发生单元(204),用于根据射频控制命令向对应的射频微电极(102)发出射频信号;/n编码分解单元(205),用于对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对应锁定后的轮廓启动编码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201)允许向内扩展启动的扩展启动信息;/n线路选择单元(206),用于根据扩展启动信息选取相应的通信接口,并向选取的通信接口发出直接启动命令;/n通信接口单元(207),配置有多个与相邻的射频电路单元(201)一一对应的通信接口,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接收到的直接启动命令传输至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201)中的天线接收单元(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包括治疗控制系统(301)、球囊主体(101)以及布设在球囊主体(101)外表面的多个射频微电极(102),其特征是,所述治疗控制系统(301)包括数据采集单元(302)、定位分析单元(303)、编码融合单元(304)、参数输入单元(305);
数据采集单元(302),用于采集目标治疗对象信息、球囊主体(101)与目标治疗对象的相对位置信息;
定位分析单元(303),用于根据目标治疗对象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有需要启动的射频微电极(102)的位置总集成信息,并从位置总集成信息中筛选出与目标治疗对象轮廓对应的射频微电极(102)的位置轮廓信息;
编码融合单元(304),用于根据位置轮廓信息生成轮廓启动编码序列;
参数输入单元(305),用于根据输入的靶向治疗控制参数生成靶向治疗控制命令;
所述球囊主体(101)内设有多个与射频微电极(102)一一对应设置的射频电路单元(201),射频电路单元(201)包括编码识别单元(202)、天线接收单元(203)、射频发生单元(204)、编码分解单元(205)、线路选择单元(206)、通信接口单元(207);
编码识别单元(202),用于识别接收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若识别通过:则向天线接收单元(203)发出接收命令,并将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成功识别的轮廓启动编码锁定后构成新的轮廓启动编码序列;
天线接收单元(20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接收命令接收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并根据靶向治疗控制命令向射频发生单元(204)发出射频控制命令;
射频发生单元(204),用于根据射频控制命令向对应的射频微电极(102)发出射频信号;
编码分解单元(205),用于对轮廓启动编码序列中对应锁定后的轮廓启动编码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201)允许向内扩展启动的扩展启动信息;
线路选择单元(206),用于根据扩展启动信息选取相应的通信接口,并向选取的通信接口发出直接启动命令;
通信接口单元(207),配置有多个与相邻的射频电路单元(201)一一对应的通信接口,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接收到的直接启动命令传输至对应的射频电路单元(201)中的天线接收单元(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形状靶向治疗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射频电路单元(201)还设有采样单元和校正单元(209);
采样单元,用于在射频发生单元(204)启动后实时采集射频发生单元(204)输出的射频信号的样本信号,并将样本信号通过通信接口传输至相应射频电路单元(201)中的校正单元(209),以及将样本信号传输至当前射频电路单元(201)中的校正单元(209);
校正单元(209),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射频电路单元(201)和相邻射频电路单元(201)传输的样本信号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思冲刘天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