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48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其中,滤芯组件包括滤瓶和盖合在滤瓶上的滤瓶盖,滤瓶内设置滤芯,滤芯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固定盖和下固定盖固定在滤瓶内,滤瓶盖上设置进水管,上固定盖上设有出水管,下固定盖连接有排水装置,拆卸滤芯组件时,排水装置排空滤瓶内的残留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滤芯组件,下固定盖连接排水装置,当需要拆换滤芯组件时,开启滤瓶外部的排水泵,滤瓶内的残留水从排水口流到滤瓶外部,可防止滤芯组件漏水现象,排水泵可重复使用,无需同滤芯组件一起报废,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芯,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拆卸时漏水的滤芯组件及包含上述滤芯组件的净水机。
技术介绍
现有净水机的滤芯安装方式主要有正放、平放和倒插,由于滤芯内部水道仍残留有一部分水,不管哪一种安装方式,在拆下旧滤芯时,均存在安装位置漏水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若是残留水滴落在设备上,还会存在一定的电气安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压力阀解决滤芯更换时残留水滴落的问题,利用制水和不制水时两端压力差连通和关闭水道。但是拆下的滤芯一般报废处理,所以使用压力阀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以解决现有滤芯更换时,滤芯内的残留水漏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滤芯组件,包括滤瓶和盖合在滤瓶上的滤瓶盖,滤瓶内设置滤芯,滤芯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固定盖和下固定盖固定在滤瓶内,滤瓶盖上设置进水管,上固定盖上设有出水管,下固定盖连接有排水装置,拆卸滤芯组件时,排水装置排空滤瓶内的残留水。进一步的,下固定盖中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处的下安装板底面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穿出滤瓶底面与排水装置连通。进一步的,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排废管连接,排水管上设置开关阀门。进一步的,连接管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排水管套接在连接杆端部,排水管的外壁上设置卡箍,卡箍将排水管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开关阀门为手动开关或者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排水装置还包括连通在排水管上的排水泵,排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下固定盖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外侧的环状固定板,滤瓶底面设置容纳固定板的旋融槽,固定板插入旋融槽内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下固定盖顶面设有用于固定滤芯的同心圆环下安装板,处于内层的下安装板与连接管连通。进一步的,上固定盖的中心开口,且中心开口处向上延伸形成出水管,出水管外侧的上固定盖上设置至少两块定位板,各定位板之间形成过水孔,滤瓶盖包括环状盖板,盖板底面设置与定位板匹配的定位槽。进一步的,上固定盖上设置两块横截面为弧形的定位板,两块定位板分布在以上固定盖的轴线为中心的柱面上。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滤芯组件。本技术的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滤芯组件的下固定盖连接排水装置,当需要拆换滤芯组件时,开启滤瓶外部的排水泵,滤瓶内的残留水从排水口流到滤瓶外部。当滤瓶内的残留水抽离完成后,关闭排水泵,再将滤芯组件拆下来,可防止滤芯组件漏水现象。排水泵可重复使用,无需同滤芯组件一起报废,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滤芯组件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上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滤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滤瓶;2、滤芯;3、上固定盖;31、出水管;32、上安装板;33、定位板;34、过水孔;4、滤瓶盖;41、进水管;42、盖板;43、定位槽;5、下固定盖;51、下安装板;52、固定板;53、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滤芯组件,包括呈筒状(通常为圆筒状)的滤瓶1和盖合在滤瓶1开口处的滤瓶盖4,滤瓶1内设置滤芯2,滤芯2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固定盖3和下固定盖5固定在滤瓶1内,滤瓶盖4上设置进水管41,上固定盖3上设有出水管31,出水管31置于进水管41内侧,水从进水管41的进水口进入到进水管41和出水管31之间,而后进入到滤瓶1内部,经滤芯2过滤后,从出水管31排出。如图1所示,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下固定盖5连接有排水装置,拆卸滤芯组件时,排水装置排空滤瓶1内的残留水。通过设置排水装置排空滤瓶1内的水,有效避免造成漏水的现象。下固定盖5中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处的下安装板51底面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穿出滤瓶1底面与排水装置连通。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53,排水管53一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排水管53的另一端与排废管连接,排水管53上设置开关阀门。连接管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排水管53套接在连接杆端部,排水管53的外壁上设置卡箍,以将排水管53与连接管密封连接。开关阀门可为手动开关或者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更换滤芯组件时,切断水源,控制器开启电磁阀,打开排水管53排空滤瓶1内的残余水。排水装置还包括连通在排水管53上的排水泵,排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更换滤芯组件时,切断水源,控制器开启电磁阀和排水泵,抽空滤瓶1内的残余水。如图4所示,下固定盖5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外侧的环状固定板52,滤瓶1底面设置容纳固定板52的旋融槽,固定板52插入旋融槽内,通过旋融工艺将下固定盖5和滤瓶1固定连接。下固定盖5顶面设有用于固定滤芯2的同心圆环下安装板51,处于内层的下安装板51与连接管连通。如图3所示,滤瓶盖4包括环状盖板42,盖板42中心孔处向上延伸形成进水管41,进水管41的直径小于盖板42外圈的直径,盖板42外圈的底面通过旋融工艺固定在滤瓶1的开口处。如图4所示,上固定盖3的中心开口,且中心开口处向上延伸形成出水管31,出水管31外侧的上固定盖3上设置至少两块定位板33,各定位板33之间形成过水孔34,盖板42底面设置与定位板33匹配的定位槽43,上固定盖3底面设置用于固定滤芯2的同心圆环的上安装板32。定位板33与定位槽43通过旋融工艺固定连接。在图4中,上固定盖3上设置两块横截面为弧形的定位板33,两块定位板33分布在以上固定盖3的轴线为中心的柱面上。本申请提供的滤芯组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对水进行净化的设备中,如:净水机、饮水机、加湿器等设备中。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滤芯组件,使得该净水机的滤芯组件在更换的过程中,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用户体验更佳。该滤芯组件的下固定盖5连接排水装置,当需要拆换滤芯组件时,开启滤瓶1外部的排水泵,滤瓶1内的残留水从排水口流到滤瓶1外部。当滤瓶1内的残留水抽离完成后,关闭排水泵,再将滤芯组件拆下来,可防止滤芯组件漏水现象。排水泵可重复使用,无需同滤芯组件一起报废,节省成本。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组件,包括滤瓶(1)和盖合在滤瓶(1)上的滤瓶盖(4),滤瓶(1)内设置滤芯(2),滤芯(2)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固定盖(3)和下固定盖(5)固定在滤瓶(1)内,滤瓶盖(4)上设置进水管(41),上固定盖(3)上设有出水管(31),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盖(5)连接有排水装置,拆卸滤芯组件时,排水装置排空滤瓶(1)内的残留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包括滤瓶(1)和盖合在滤瓶(1)上的滤瓶盖(4),滤瓶(1)内设置滤芯(2),滤芯(2)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固定盖(3)和下固定盖(5)固定在滤瓶(1)内,滤瓶盖(4)上设置进水管(41),上固定盖(3)上设有出水管(31),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盖(5)连接有排水装置,拆卸滤芯组件时,排水装置排空滤瓶(1)内的残留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盖(5)中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处的下安装板(51)底面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穿出滤瓶(1)底面与排水装置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53),排水管(53)一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排水管(53)的另一端与排废管连接,排水管(53)上设置开关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管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排水管(53)套接在连接杆端部,排水管(53)的外壁上设置卡箍,卡箍将排水管(53)与连接管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开关阀门为手动开关或者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李泽标柏长升王佳贝李见付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