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1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属于脑室血肿手术技术领域。所述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包括穿刺管、双层气囊和充气管;所述双层气囊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侧壁;所述充气管从所述双层气囊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充气管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所述双层气囊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两侧或单侧,形成手术通道。该脑室血肿手术通道通过所述穿刺管到达血肿位置,然后通过充气膨胀后的双层气囊形成稳固的手术通过,操作简单便捷,节约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
本技术涉及脑室血肿手术
,特别涉及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
技术介绍
对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时,通常会由于血肿位置较深,在建立手术通道时费时、费力,且难度较大。在目前的手术中通常借用神经内镜或脑室镜来建立手术通道,由于非专用器械使用不是很方便,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以解决目前使用神经内镜或脑室镜来建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通道费时、费力,且难度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包括穿刺管、双层气囊和充气管;所述双层气囊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侧壁;所述充气管从所述双层气囊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充气管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所述双层气囊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两侧或单侧,形成手术通道;所述穿刺管顶端为穿刺头,在所述穿刺头和所述双层气囊之间的所述穿刺管侧壁开有若干个侧孔。可选的,所述双层气囊在充气后形成环形双层气囊。可选的,所述环形双层气囊主要由外层气囊和内层气囊组成。可选的,所述外层气囊和所述内层气囊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气梁和第二气梁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气梁和所述第二气梁在所述穿刺管与所述双层气囊连接端开始到所述双层气囊顶端之间均匀分布,且所述外层气囊和所述内层气囊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气梁和所述第二气梁垂直连通。可选的,所述双层气囊充气后中间形成直径大于所述穿刺管的手术通道。可选的,所述充气管通过紧贴所述穿刺管内壁的连接气道连通。可选的,所述穿刺头为圆钝的锥头。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中,包括穿刺管、双层气囊和充气管;所述双层气囊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侧壁;所述充气管从所述双层气囊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充气管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所述双层气囊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顶端两侧或单侧,形成手术通道。该脑室血肿手术通道通过所述穿刺管到达血肿位置,然后通过充气膨胀后的双层气囊形成稳固的手术通过,操作简单便捷,节约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双层气囊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双层气囊在顶端两侧建立手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双层气囊在顶端两侧建立手术通道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双层气囊在顶端单侧建立手术通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穿刺管1、双层气囊2和充气管3;所述双层气囊2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侧壁;所述充气管3从所述双层气囊2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1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充气管3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通过推进所述针筒泵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充气管3向所述双层气囊2充气使其膨胀;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两侧,形成手术通道;所述穿刺管1顶端为穿刺头4,所述穿刺头4为圆钝的锥头,便于穿刺管进入;在所述穿刺头4和所述双层气囊2之间的所述穿刺管1侧壁开有若干个侧孔5,用于穿刺时确定穿刺管进入脑室或判断到达血肿腔,同时还具有引流作用。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形成环形双层气囊,所述环形双层气囊主要由外层气囊21和内层气囊22组成,所述外层气囊21和所述内层气囊2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气梁23和第二气梁24连接;所述第一气梁23和所述第二气梁24在所述穿刺管1与所述双层气囊2连接端开始到所述双层气囊2顶端之间均匀分布;所述外层气囊21和所述内层气囊2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气梁23和所述第二气梁24垂直连通,且所述第一气梁23和所述第二气梁24在所述外层气囊21和所述内层气囊22之间起到支撑加固作用,稳固所述手术通道;所述双层气囊2充气后中间形成手术通道25,所述手术通道25的直径大于所述穿刺管1的直径,在所述手术通道25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血肿手术,节约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所述充气管3通过紧贴所述穿刺管1内壁的连接气道26连通。实施例二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穿刺管1、双层气囊2和充气管3;所述双层气囊2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侧壁;所述充气管3从所述双层气囊2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1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充气管3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通过推进所述针筒泵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充气管3向所述双层气囊2充气使其膨胀;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单侧,形成手术通道;所述穿刺管1顶端为穿刺头4,所述穿刺头4为圆钝的锥头,便于穿刺管进入;在所述穿刺头4和所述双层气囊2之间的所述穿刺管1侧壁开有若干个侧孔5,用于穿刺时确定穿刺管进入脑室或判断到达血肿腔,同时还具有引流作用。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形成环形双层气囊,所述环形双层气囊主要由外层气囊21和内层气囊22组成,所述外层气囊21和所述内层气囊22之间通过若干条第一气梁23连接;所述第一气梁23在所述双层气囊2中均匀分布,且所述外层气囊21和所述内层气囊2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气梁23和所述第二气梁24垂直连通;所述第一气梁23既有连通作用,又起到支撑加固作用,稳固所述手术通道25;在所述手术通道25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血肿手术,节约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所述充气管3通过紧贴所述穿刺管1内壁的连接气口26连通。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管(1)、双层气囊(2)和充气管(3);/n所述双层气囊(2)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侧壁;/n所述充气管(3)从所述双层气囊(2)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1)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n所述充气管(3)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n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两侧或单侧,形成手术通道;/n所述穿刺管(1)顶端为穿刺头(4),在所述穿刺头(4)和所述双层气囊(2)之间的所述穿刺管(1)侧壁开有若干个侧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管(1)、双层气囊(2)和充气管(3);
所述双层气囊(2)折叠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侧壁;
所述充气管(3)从所述双层气囊(2)端开始沿所述穿刺管(1)的内壁向另一端延伸;
所述充气管(3)一端与所述双层气囊(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针筒;
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膨胀成型位于所述穿刺管(1)顶端两侧或单侧,形成手术通道;
所述穿刺管(1)顶端为穿刺头(4),在所述穿刺头(4)和所述双层气囊(2)之间的所述穿刺管(1)侧壁开有若干个侧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气囊(2)在充气后形成环形双层气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室血肿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双层气囊主要由外层气囊(21)和内层气囊(22)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圣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