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音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音箱,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外壳呈顶部开放的方筒形,外壳的上段的一侧壁形成有缺口,电子音箱还包括分隔板,分隔板的顶部安装有电路板、底部设有隔音层件,电路板上具有麦克风模块;分隔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装结构,缺口下缘处的外壳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插装结构,分隔板能够由缺口装入外壳内,以使得第一插装结构与第二插装结构插装配合,分隔板下侧的内腔构成安装发声器的容纳空间;电子音箱还包括呈L形的盖板,盖板能够扣合外壳的顶部和缺口,且盖板能够与分隔板朝向缺口的一端抵接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音箱能够减少发声器对麦克风模块的影响,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音箱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音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音箱。
技术介绍
智能电子音箱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音频播放工具,目前,现有的智能电子音箱中多设置有麦克风,以使得智能音箱具有音频输入、智能交互的功能。现有的智能电子音箱中,麦克风模块多与发声器(喇叭)共腔,导致发声器发声时传递向麦克风模块较强的震动,震动产生的共振对麦克风模块音频输入具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音箱,能够减少发声器对麦克风模块的影响,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音箱,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呈顶部开放的方筒形,所述外壳的上段的一侧壁形成有缺口,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安装有电路板、底部设有隔音层件,所述电路板上具有麦克风模块;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装结构,所述缺口下缘处的所述外壳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分隔板能够由所述缺口装入所述外壳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插装配合,所述分隔板下侧的所述内腔构成安装发声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呈L形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扣合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所述缺口,且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缺口的一端抵接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分隔板两侧的槽体,所述第二插装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壳侧壁的插板。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件为贴附于所述分隔板下侧的橡胶隔音层,所述橡胶隔音层的轮廓大于所述分隔板的轮廓,以使得所述分隔板装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橡胶隔音层的外缘能够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供导线穿过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缺口下缘的所述外壳向内翻折延伸形成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形成有插槽,所述盖板的下端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插槽的插筋,所述盖板的水平段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件朝向所述缺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承托板的上侧。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外缘设有橡胶密封条,所述缺口的边缘、所述外壳顶部的内缘形成有承托所述盖板的承托台阶。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具有螺纹孔的连接块,所述盖板的顶部在对应所述螺纹孔处形成有沉头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并与所述螺纹孔旋和。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沉头孔相连的指示灯孔,所述指示灯孔处的所述电路板还设有指示灯,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能够扣合在所述指示灯孔的透明的灯罩,所述灯罩具有向外延伸的遮板,所述遮板能够封闭所述沉头孔,且所述灯罩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共面。进一步的,所述灯罩的下缘设有外凸的卡筋,所述灯罩装入所述指示灯孔时,所述卡筋能够挤过所述指示灯孔并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指示灯孔边缘处的所述盖板开设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音箱,能够减少发声器对麦克风模块的影响,还易于组装,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灯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A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B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位图1所示实施例中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缺口;3、分隔板;4、电路板;401、麦克风模块;402、指示灯;5、盖板;6、槽体;7、插板;8、橡胶隔音层;9、开口;10、承托板;11、插槽;12、插筋;13、螺钉;14、橡胶密封条;15、承托台阶;16、连接块;17、沉头孔;18、指示灯孔;19、灯罩;20、遮板;21、卡筋;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在本技术中,如图1-7中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子音箱,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1,所述外壳1呈顶部开放的方筒形,所述外壳1的上段的一侧壁形成有缺口2,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安装有电路板4、底部设有隔音层件,所述电路板4上具有麦克风模块401;所述分隔板3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装结构,所述缺口2下缘处的所述外壳1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分隔板3能够由所述缺口2装入所述外壳1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插装配合,所述分隔板3下侧的所述内腔构成安装发声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呈L形的盖板5,所述盖板5能够扣合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所述缺口2,且所述盖板5能够与所述分隔板3朝向所述缺口2的一端抵接限位。本技术的智能电子音箱如图1和图7所示,在将分隔板3装入外壳1后,分隔板3能够将其下侧部分的外壳1内分隔成容纳发声器的音腔,并且,分隔板3的顶部安装电路板4,通过安装盖板5后,分隔板3与盖板5之间的空间形成安装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呈顶部开放的方筒形,所述外壳的上段的一侧壁形成有缺口,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安装有电路板、底部设有隔音层件,所述电路板上具有麦克风模块;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装结构,所述缺口下缘处的所述外壳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分隔板能够由所述缺口装入所述外壳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插装配合,所述分隔板下侧的所述内腔构成安装发声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呈L形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扣合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所述缺口,且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缺口的一端抵接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呈顶部开放的方筒形,所述外壳的上段的一侧壁形成有缺口,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安装有电路板、底部设有隔音层件,所述电路板上具有麦克风模块;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装结构,所述缺口下缘处的所述外壳的侧壁形成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分隔板能够由所述缺口装入所述外壳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插装配合,所述分隔板下侧的所述内腔构成安装发声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电子音箱还包括呈L形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扣合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所述缺口,且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缺口的一端抵接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分隔板两侧的槽体,所述第二插装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壳侧壁的插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件为贴附于所述分隔板下侧的橡胶隔音层,所述橡胶隔音层的轮廓大于所述分隔板的轮廓,以使得所述分隔板装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橡胶隔音层的外缘能够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供导线穿过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下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