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025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面板开启装置包括框架、可移动式板体及弹性组件,其中,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计算机主机,且其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可移动式板体封合于框架的外侧,且其两侧分别成型有导柱,其与滑槽对应配置且相互滑动连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及可移动式板体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借由框架上的滑槽使可移动式板体可相对于框架作上下滑动移位,借由弹性组件作用,使可移动式板体能上下滑移,在使用上更为方便,借由可移动式板体可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以此对位于计算机主机前侧的装置达到防尘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板开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计算机主机的前侧配置有光驱、软盘机等数据储存装置,将这些装置配置于计算机主机前方是为了方便使用;然而这些装置闲置不使用时,却容易因为外露而导致灰尘或水气渗入,缩短这些装置的使用寿命;针对该问题点,便创作出一种公知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一般公知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包括:框架及外盖,其中框架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凸块,外盖上成型有卡榫,卡榫与间隔排列的凸块相互对应卡固,这样,可使外盖相对框架形成分段式卡固连接。但是,卡榫与凸块通常为塑料材质,在长时间使用之下,卡榫与凸块不断地相互卡固,最后则容易导致卡榫或凸块断裂损坏而造成该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无法继续使用。因此便创作出另一种公知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包括框架、油压齿轮组及外盖;其中,框架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油压齿轮组固定连接于框架,外盖设有与滑槽相互对应并滑动连接的滑轨,且其内侧还成型有与油压齿轮组相互对应啮合的齿条。但是,该面板开启装置使用时,将外盖与框架的卡固点分离,而外盖将会因为重力的关系而往下滑落,且考虑到下滑速度若太快将使外盖直接撞击框架底部,因此便利用油压齿轮组来减慢外盖下滑的速度。然而,油压齿轮组在长时间使用之下,其内部用来缓冲的油却可能外泄,-->从而使油压齿轮组慢慢地失去作用,使该面板开启装置无法顺利动作。因此,如何使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更加耐用且不提高其制造成本,即成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所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耐用且降低其制造成本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该面板开启装置包括框架、可移动式板体及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计算机主机,且其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可移动式板体封合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且其两侧分别成型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滑槽对应配置且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及所述可移动式板体相互连接。因此,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借由框架上的滑槽与可移动式板体上的导柱,使可移动式板体可相对于框架作上下滑动移位。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借由弹性组件作用,使可移动式板体能上下滑移,在使用上更为方便。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借由可移动式板体可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以此对位于计算机主机前侧的装置达到防尘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截面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 框架        11 滑槽12 卡槽        13 开孔14 导引片      141 导引通道15 凸块        151 固定槽20 减速齿轮组  30 可移动式板体31 导柱        32 齿条33 卡钩        34 固定钩40 弹性组件    50 外盖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外观透视图及主视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该面板开启装置包括框架10、减速齿轮组20、可移动式板体30及弹性组件40。框架10固定连接于所述计算机主机(图中未明示),且其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11,减速齿轮组20固定连接于框架10,框架10开设有对应位于所述计算机主机前侧的数据存取装置(如光驱、软盘机、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孔等)的开孔13,让使用者可通过该开孔13使用数据存取装置。减速齿轮组20下方的框架10端面上还设有两个间隔排列的导引片14,该两个导引片14之间形成有导引通道141,另外,框架10底部开设有卡槽12。可移动式板体30封合于框架10的外侧,且其两侧分别成型有导柱31,导柱31与滑槽11相互对应配置且滑动连接。-->可移动式板体30内侧还成型有齿条32,齿条32与减速齿轮组20相互对应且啮合,另外,可移动板体30底部还成型有与卡槽12相互对应卡接的卡钩33。框架10的顶部还成型有凸块15,凸块15开设有固定槽151,可移动式板体30内面的一侧还成型有固定钩34;弹性组件40的一端穿设连接于固定槽151,另一端与固定钩34卡固连接,另外,弹性组件40可为拉伸弹簧。此外,本技术的减速齿轮组2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齿数的齿轮(图中未明示)所组成,令其与齿条32相互啮合的齿轮具有较高扭力值;这样,在可移动板体30的齿条32相对于该齿轮动作时,可以有效地抵抗弹性组件40的拉力,从而令可移动式板体30在上下滑动移位时,能被减速齿轮组20所限制住,以较缓慢的速度作移动。请参照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本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还包含外盖板50,其封合于框架10的外侧下部,同时封住框架10两外侧上下部位的滑槽11等机构,使框架10上的滑槽11等机构不外露,较为美观。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侧视截面图及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可移动式板体30关闭时,其位于开孔13的前方,且可移动式板体30的底部与外盖板50相抵接固定,利用弹性组件40的拉力将可移动式板体30固定,而此时齿条32与减速齿轮组20还未啮合。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及使用状态侧视截面图,使用时施加外力将可移动式板体30向内推,使可移动式板体30的底部与外盖板50分离并陷入外盖板50内,此时减速齿轮组20与齿条32相互啮合;另外,可移动式板体30向下移动时,齿条32位于导引通道141内,具有定位的功效,并使可移动板体30更顺畅地滑动。接着再施加向下的外力将可移动式板体30向下推,将可移动式板体30推至底时,卡钩33将与卡槽12相互卡接固定,以使可移动式板体30固定于外盖板50的后方,使开孔13外露令位于开孔13处的数据存取装置(图中未明示)可以使用。-->将卡钩33与卡槽12分离时,可移动式板体30将因弹性组件40的回复力而向上移动,减速齿轮组20与齿条32的作用在于可减慢可移动式板体30上升的速度,在使用上较为安全,且该面板开启装置也较不易损坏。因此本技术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具有下列的优点:1、滑槽11与导柱31所组成的滑动机构,因其动作方式为滑动移位,而非分段式卡固连接,所以其耐用度较佳。2、借由减速齿轮组20与齿条32的作用,使可移动式板体30开合时的速度较为缓慢,延长本面板开启装置的耐用度,且使用上也较为安全。3、本面板开启装置利用滑槽11、导柱31、减速齿轮组20、齿条32及弹性组件40等成本低廉的零件或机构,可有效节省本面板开启装置的制造成本。4、可移动式板体30关闭时,可有效保护计算机主机的数据存取装置,使灰尘及水气较不易进入数据存取装置内部,可延长数据存取装置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开启装置包括: 框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计算机主机,所述框架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可移动式板体,其封合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且其两侧分别成型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滑槽对应配置且相互滑动连接;以及 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及所述可移动式板体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盖合于计算机主机的前侧,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开启装置包括:框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计算机主机,所述框架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可移动式板体,其封合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且其两侧分别成型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滑槽对应配置且相互滑动连接;以及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及所述可移动式板体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还包括减速齿轮组,所述减速齿轮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可移动式板体内侧成型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相互对应且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主机的面板开启装置还包括封合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心圣
申请(专利权)人:银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