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及汽车,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包括前端模块、前防撞梁总成、前纵梁总成、上纵梁总成和冷却模块,其中前端模块上设有容纳槽,前端模块上连接有前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和上安装支架;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前安装支架连接于前端模块;前纵梁总成通过下安装支架连接于前端模块;上纵梁总成通过上安装支架连接于前端模块;冷却模块容置于容纳槽和前防撞梁总成围成的安装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前端模块及多个安装支架,增加了前端模块与周边零部件的连接部位,使得前端模块具有更高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前端模块下方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置冷却模块,解决冷却模块在Y向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端模块是布置在车身前端的一种框架结构,其一般用来安装前大灯、冷却模块、膨胀水壶等汽车配件,同时在整车碰撞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碰撞吸能作用。现有的前端模块与车身只有四个连接面,下部分别与防撞梁左安装端板和防撞梁右安装端板的侧面螺栓连接,上部分别与前大灯左安装支架和前大灯右安装支架的侧面螺栓连接。这种安装方式,使得现有的汽车前端布置结构限制了冷却模块在Y向的安装空间,同时不能保证前端模块具有较高的整体刚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及汽车,该前端布置结构下方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置冷却模块,从而可以解决冷却模块在Y向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并且保证前端模块具有较高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包括:
[0006]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前端模块上连接有前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和上安装支架;
[0007]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通过所述前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
[0008]前纵梁总成,所述前纵梁总成通过所述下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
[0009]上纵梁总成,所述上纵梁总成通过所述上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
[0010]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围成的安装空间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前安装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安装支架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布设,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前端模块沿Z轴方向对称的平面。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安装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安装支架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布设。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上安装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安装支架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布设。
[0014]作为优选,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还包括前大灯,所述前大灯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
[0015]作为优选,所述前安装支架与所述前端模块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均螺栓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下安装支架一端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
[0017]作为优选,所述下安装支架与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前纵梁总
成均螺栓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上安装支架与所述前端模块螺栓连接,与所述上纵梁总成焊接。
[0019]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布置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前端模块及多个安装支架,增加了前端模块与周边零部件的连接部位,使得前端模块具有更高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该前端模块下方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置冷却模块,从而可以解决冷却模块在Y向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冷却模块安装方便且前端模块整体刚度强、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的爆炸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前大灯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前端模块;11、第一安装点;12、第二安装点;
[0030]2、前安装支架;21、第一安装通孔;22、第二安装通孔;
[0031]3、下安装支架;31、第三安装通孔;32、第四安装通孔;
[0032]4、上安装支架;41、第五安装通孔;42、焊接面;
[0033]5、前防撞梁总成;6、前纵梁总成;7、上纵梁总成;8、前大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如图1
‑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包括前端模块1、前防撞
梁总成5、前纵梁总成6、上纵梁总成7和冷却模块,其中前端模块1上设有容纳槽,前端模块1上连接有前安装支架2、下安装支架3和上安装支架4;前防撞梁总成5通过前安装支架2连接于前端模块1;前纵梁总成6通过下安装支架3连接于前端模块1;上纵梁总成7通过上安装支架4连接于前端模块1;冷却模块容置于容纳槽和前防撞梁总成5围成的安装空间内。
[003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前端模块1及多个安装支架,增加了前端模块1与周边零部件的连接部位,使得前端模块1具有更高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该前端模块1下方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置冷却模块,从而可以解决冷却模块在Y向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0039]进一步地,前安装支架2为两个,两个前安装支架2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布设,第一平面为前端模块1沿Z轴方向对称的平面。设置对称的两个前安装支架2,能够进一步加强前端模块1的整个刚度以及前端模块1与前防撞梁总成5连接的稳定性。
[0040]进一步地,下安装支架3为两个,两个下安装支架3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布设,第一平面为前端模块1沿Z轴方向对称的平面。设置对称的两个下安装支架3,能够进一步加强前端模块1的整个刚度以及前端模块1与前纵梁总成6连接的稳定性。
[0041]进一步地,上安装支架4为两个,两个上安装支架4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布设,第一平面为前端模块1沿Z轴方向对称的平面。设置对称的两个上安装支架4,能够进一步加强前端模块1的整个刚度以及前端模块1与上纵梁总成7连接的稳定性。
[0042]具体地,前安装支架2与前端模块1和前防撞梁总成5均螺栓连接。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1),所述前端模块(1)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前端模块(1)上连接有前安装支架(2)、下安装支架(3)和上安装支架(4);前防撞梁总成(5),所述前防撞梁总成(5)通过所述前安装支架(2)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1);前纵梁总成(6),所述前纵梁总成(6)通过所述下安装支架(3)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1);上纵梁总成(7),所述上纵梁总成(7)通过所述上安装支架(4)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1);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5)围成的安装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2)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安装支架(2)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布设,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前端模块(1)沿Z轴方向对称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支架(3)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安装支架(3)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端布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春,袁文帅,孙凤翔,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