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及空气净化器,本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包括:风道、涡流风扇、轴流风扇和设置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所述涡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入风口,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即所述涡流风扇适于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沿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吹向轴流风扇,且所述杀菌层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后,并通过所述轴流风扇将杀菌后的气流排出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涡流风扇以将空气中气流吸入风道并导风至杀菌层,并通过杀菌层对气流杀菌后经轴流风扇排出,实现了空气净化器内风道杀菌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空气净化器已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中,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空气净化器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空气净化功能,更应该能够实现对空气杀菌、过滤等功能。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及空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及空气净化器,以解决如何实现空气净化器内风道对气流进行杀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包括:风道、涡流风扇、轴流风扇和设置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所述涡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入风口,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即所述涡流风扇适于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沿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吹向轴流风扇,且所述杀菌层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后,并通过所述轴流风扇将杀菌后的气流排出风道。进一步,所述杀菌层包括:涂装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材料层;所述杀菌材料层适于对通过的气流杀菌。进一步,所述杀菌层包括:紧贴风道内壁的杀菌内衬板;所述杀菌内衬板对通过的气流杀菌。进一步,所述杀菌内衬板适于采用杀菌材料。进一步,所述风道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杀菌层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将杀菌内衬板紧固在风道的内壁上。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若干凹形限位块;所述杀菌内衬板与风道相匹配,且所述杀菌内衬板通过风道的入风口或出风口插入,即各凹形限位块的凹部沿风道的入风口和/或出风口扣合杀菌内衬板与风道。进一步,所述杀菌内衬板上还设置有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使沿杀菌内衬板吹向轴流风扇的气流进行扰动,以使轴流风扇的扇叶推动气流加速通过。进一步,所述扰流部包括:所述杀菌内衬板向内形成的凸起。进一步,所述凸起呈一体的空心环形结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如上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涡流风扇以将空气中气流吸入风道并导风至杀菌层,并通过杀菌层对气流杀菌后经轴流风扇排出,实现了空气净化器内风道杀菌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扰流部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扰流部的俯视图。图中:风道1、风道内壁11、涡流风扇2、轴流风扇3、杀菌层4、杀菌内衬板41、凹形限位块42、凸起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1装置,其包括:风道1、涡流风扇2、轴流风扇3和设置在风道内壁11上的杀菌层4;所述涡流风扇2设置在风道1的入风口,所述轴流风扇3设置在风道1的出风口,即所述涡流风扇2适于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沿风道内壁11上的杀菌层4吹向轴流风扇3,且所述杀菌层4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后,并通过所述轴流风扇3将杀菌后的气流排出风道1。在本实施例中,涡流风扇2、轴流风扇3通过固定架一体安装,便于拆卸、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涡流风扇2以将空气中气流吸入风道1并导风至杀菌层4,并通过杀菌层4对气流杀菌后经轴流风扇3排出,实现了空气净化器内风道1杀菌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杀菌层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杀菌层4包括:涂装在风道内壁11上的杀菌材料层;所述杀菌材料层适于对通过的气流杀菌。在本实施例中,杀菌材料层采用纳米银离子涂料,气流能够带动杀菌材料层中纳米银离子混入气流中,以对气流进行杀菌。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杀菌层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杀菌层4包括:紧贴风道内壁11的杀菌内衬板41;所述杀菌内衬板41对通过的气流杀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杀菌内衬板41适于采用杀菌材料,以实现杀菌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杀菌内衬板41采用的杀菌材料为纳米银离子涂料,气流能够带动杀菌内衬板41中纳米银离子混入气流中,以对气流进行杀菌。图2是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1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杀菌层4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将杀菌内衬板41紧固在风道1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若干凹形限位块42;所述杀菌内衬板41与风道1相匹配,且所述杀菌内衬板41通过风道1的入风口或出风口插入,即各凹形限位块42的凹部沿风道1的入风口和/或出风口扣合杀菌内衬板41与风道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凹形限位块42能够起到将杀菌内衬板41与风道1固定作用,且便于拆卸和安装。图3是本技术的扰流部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杀菌内衬板41上还设置有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使沿杀菌内衬板41吹向轴流风扇3的气流进行扰动,以使轴流风扇3的扇叶推动气流加速通过。传统的空气净化器的风道1内并未设置扰流部,因此涡流风扇2产生的气流均沿风道内壁11吹向轴流风扇3,导致仅轴流风扇3的扇叶外围对气流起到加速助力作用,不仅造成了对轴流风扇3的资源浪费,而且影响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净化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其中涡流风扇2将气流吹向杀菌层4进行杀菌后,而由此产生的气流可沿杀菌层4呈螺旋状上升,遇到扰流部后气流向四周分散,能够使轴流风扇3的整个扇叶对气流进行加速,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包括:所述杀菌内衬板41向内形成的凸起43。图4是本技术的扰流部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凸起43呈一体的空心环形结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已在上述实施例中阐述清楚。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涡流风扇以将空气中气流吸入风道并导风至杀菌层,并通过杀菌层对气流杀菌后经轴流风扇排出,实现了空气净化器内风道杀菌的功能。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道、涡流风扇、轴流风扇和设置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n所述涡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入风口,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即/n所述涡流风扇适于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沿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吹向轴流风扇,且所述杀菌层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后,并通过所述轴流风扇将杀菌后的气流排出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9 CN 202020589348X1.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涡流风扇、轴流风扇和设置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
所述涡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入风口,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即
所述涡流风扇适于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沿风道内壁上的杀菌层吹向轴流风扇,且所述杀菌层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杀菌后,并通过所述轴流风扇将杀菌后的气流排出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层包括:涂装在风道内壁上的杀菌材料层;
所述杀菌材料层适于对通过的气流杀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层包括:紧贴风道内壁的杀菌内衬板;
所述杀菌内衬板对通过的气流杀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内衬板适于采用杀菌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杀菌风道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言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