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16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硅衬底,所述硅衬底上制作有JFET结区,JFET结区上部两端对称制作有两个P+掺杂硅层,两个P+掺杂硅层上均制作有N+掺杂硅层,JFET结区的顶端中部制作有多晶硅层,所有N+掺杂硅层、P+掺杂硅层、JFET结区的上端面通过多晶硅层连接,多晶硅层的上端及N+掺杂硅层的相邻于多晶硅层的部分上端通过钝化层封闭,钝化层上端及N+掺杂硅层和P+掺杂硅层上端露出部分通过铝层封闭,所述P+掺杂硅层和JFET结区之间制作有Pbase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掺杂层实现工作电压在200V以上的VDMOS器件制作,并且工艺成熟,制作后的VDMOS器件质量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VDMOS器件是使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槽栅型VDMOS,由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目前工艺不成熟,想要实现极其复杂,例如公开号为CN 104851915 B的槽栅型VDMOS器件利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作,但其工作电压低,只能在100V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硅衬底,所述硅衬底上制作有JFET结区,JFET结区上部两端对称制作有两个P+掺杂硅层,两个P+掺杂硅层上均制作有N+掺杂硅层,JFET结区的顶端中部制作有多晶硅层,所有N+掺杂硅层、P+掺杂硅层、JFET结区的上端面通过多晶硅层连接,多晶硅层的上端及N+掺杂硅层的相邻于多晶硅层的部分上端通过钝化层封闭,钝化层上端及N+掺杂硅层和P+掺杂硅层上端露出部分通过铝层封闭,所述P+掺杂硅层和JFET结区之间制作有Pbase区。
[0006]所述N+掺杂硅层的掺杂浓度为1E20次方。
[0007]所述P+掺杂硅层和硅衬底的掺杂浓度为1E16次方。
[0008]所述Pbase区掺杂浓度为1E13次方。
[0009]1在硅衬底上先场氧生长一层8000<br/>‑
15000A的氧硅;
[0010]2进行环形光刻去除硅衬底上端面的氧化层;
[0011]3在硅衬底上端面进行使用80Kev的硼进行第一次离子注入;
[0012]4进行第二次光刻,将硅衬底上剩下的氧硅刻掉;
[0013]5进行预氧化,形成400

600A的氧硅;
[0014]6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形成JFET结区;
[0015]7在JFET结区上端面进行氧硅腐蚀,在JFET结区上端面留下一层隔离层,厚度为700

1200A;
[0016]8在JFET结区上端面进行800A

1200A的栅氧,并在JFET结区上端中部进行多晶淀积和掺杂形成多晶硅层;
[0017]9在JFET结区底部的两个顶点处光刻后,进行多晶硅刻蚀,形成Pbase注入窗口,在窗口内进行硼离子注入及推结形成Pbase区;
[0018]10在JFET结区的上端两侧进行第三次离子注入形成两个对称的P+掺杂硅层;
[0019]11在两个P+掺杂硅层的中部使用磷进行第四次离子注入,在两个5的上端中部分别形成一个N+掺杂硅层;
[0020]12在JFET结区和多晶硅层的上方进行钝化形成钝化层,在800℃

1100℃,持续25

40min的退火回流;
[0021]13刻蚀掉N+掺杂硅层相邻于P+掺杂硅层处及P+掺杂硅层上的钝化层,打开金属接触窗口;
[0022]14进行正面金属化,形成最上方的铝层;
[0023]15进行磨片减薄;
[0024]16背面金属化。
[0025]第一次离子注入在氮气氛围中以1000℃

1250℃的温度进行,终端推进持续时间为150min

240min。
[0026]所述第二次离子注入为剂量80kev的硼注入,在1000

1250℃温度下推进。
[0027]第三次离子注入用剂量为130kev的硼,在800

1200℃温度下进行,持续20

50min的推进后形成阶梯式10

10的P+掺杂硅层;。
[0028]第四次离子注入使用用剂量为130kev的磷注,温度为800

1200℃,持续20

50min的推进后形成阶梯式1019

1016的N+掺杂硅层。
[0029]所述钝化层通过CVD工艺淀积TEOS和BPSG,在800℃

1100℃下持续25

40min的退火回流。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不同的掺杂层实现工作电压在200V以上的VDMOS器件制作,并且工艺成熟,制作后的VDMOS器件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VDMOS内部掺杂浓度分布图;
[0033]图3是VDMOS横向结深;
[0034]图4是VDMOS最大耐压图;
[0035]图5是不同pbase区注入剂量下的转移特性曲线;
[0036]图中:1

铝层,2

钝化层,3

多晶硅层,4

N+掺杂硅层,5

P+掺杂硅层,6

JFET结区,7

硅衬底,8

Pbase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38]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硅衬底7,所述硅衬底7上制作有JFET结区6,JFET结区6上部两端对称制作有两个P+掺杂硅层5,两个P+掺杂硅层5上均制作有N+掺杂硅层4,JFET结区6的顶端中部制作有多晶硅层3,所有N+掺杂硅层4、P+掺杂硅层5、JFET结区6的上端面通过多晶硅层3连接,多晶硅层3的上端及N+掺杂硅层4的相邻于多晶硅层3的部分上端通过钝化层2封闭,钝化层2上端及N+掺杂硅层4和P+掺杂硅层5上端露出部分通过铝层1封闭,所述P+掺杂硅层5和JFET结区6之间制作有Pbase区8。
[0039]如图1所示,一种VDMOS结构,铝1(作为MOS器件的源极)、包裹多晶硅3(作为MOS器件的栅极)的二氧化硅2,其下方为多重掺杂的硅衬底。
[0040]其中,该结构左右对称,在硅衬底中分为四个区域,。1E20掺杂的区域4,1E19掺杂
逐渐往下递减到1E16掺杂的区域5,1E16掺杂的JFET区域7,以及剩下的1E14掺杂的硅部分,该区域7的最底部为MOS器件漏极,区域8为1E13的Pbase区。
[0041]本结构的控制端为多晶硅3(栅极)。当pbase掺杂为7

9e13时,漏极源极不接电压,栅极通2

4V时,该器件内部载流子开始运动,产生微弱电流,证明栅极的控制能力。
[0042]栅极外加电压0

5V,底部漏极接200V,顶部源极接低电压0V时,器件开启,栅极底部因为有层氧化硅隔断,电子不能垂直向下走,因此由左右两边载流子从N+掺杂硅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衬底(7),所述硅衬底(7)上制作有JFET结区(6),JFET结区(6)上部两端对称制作有两个P+掺杂硅层(5),两个P+掺杂硅层(5)上均制作有N+掺杂硅层(4),JFET结区(6)的顶端中部在其氧化层上制作有多晶硅层(3),所有N+掺杂硅层(4)、P+掺杂硅层(5)、JFET结区(6)的上端面通过多晶硅层(3)连接,多晶硅层(3)的上端及N+掺杂硅层(4)的相邻于多晶硅层(3)的部分上端通过钝化层(2)封闭,钝化层(2)上端及N+掺杂硅层(4)和P+掺杂硅层(5)上端露出部分通过铝层(1)封闭,所述P+掺杂硅层(5)和JFET结区(6)之间制作有Pbase区(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掺杂硅层(4)的掺杂浓度为1E20次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掺杂硅层(5)为1E19次方和硅衬底(7)的掺杂浓度为1E14次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base区(8)掺杂浓度为1E17次方。5.一种高耐压平面型VDMOS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1)先外延生长衬底,形成衬底(7),掺杂浓度在1e14,再场氧生长一层8000

15000A的氧硅;2)进行元胞第一次光刻,将第一次生长的氧硅全部刻掉,留下初次掺杂厚度硅;3)进行预氧化,形成400

600A的氧硅;4)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剂量为80kev的P注入,且在1000

1250℃推进,使掺杂在1E14以上,形成JEFT结构,如下图位置中间的淡蓝色区域;5)进行氧硅腐蚀,留下一层栅极和源极之间用作隔离层的氧硅,厚度在700

1200A;6)形成栅极,进行800A

1200A的栅氧,进行多晶淀积和掺杂;7)形成多晶硅窗口,光刻多晶硅后,进行多晶硅刻蚀,形成Pbase注入窗口;8)PBase区掺杂,硼离子注入及推结工艺,形成1e17以上pbase区;9)进行N+区域的形成,用130kev的磷注入后,进行8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宏康王光磊王博付航军陈侃陆超李治妮王宏谈林乖时功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