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12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暖通钢管I、暖通钢管II、PPS塑料、和支撑件隔绝暖通入口钢管与承重墙直接接触的支撑管,支撑管可以保护暖通入口钢管不会轻易损坏,增加了暖通入口钢管的使用寿命,设置的“S”形暖通钢管道可充满整个空间的平面,能使整个平面均匀受热,而设置的支撑件可把暖通钢管I和暖通钢管II架设离开下水泥板,避免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与下水泥板接触,支撑件套设在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上,减少了暖通钢管I和暖通钢管II的破裂,设置的PPS塑料可增加通管I和暖通钢管II的导热性,结构组装简单,减轻了人员铺设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
技术介绍
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水地暖是指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输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网络,通过地板发热而实现采暖目的的一种取暖方式,低温地面热媒在室内形成脚底至头部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授权发布号为CN21010520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暖预埋结构,包括:地暖管、第一钢筋支架层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钢筋支架层设有若干横向杆和若干竖向杆,所述若干竖向杆与所述若干横向杆交叉;所述地暖管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支架层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若干竖向杆与所述若干横向杆交叉处,以使地暖管固定在所述第一钢筋支架层上。该装置虽然解决了地暖管破裂的问题,避免了地暖管漏水,实现了地暖管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但是该装置钢筋支架太多,导致扎钢筋时工作量大,工作太繁琐,为此,现提供一种地暖预埋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地暖预埋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包括暖通入口钢管,暖通入口钢管和暖通出口钢管套设在承重墙内,所述暖通入口钢管和暖通出口钢管与管道连接器固定连接,暖通入口钢管和暖通出口钢管与管道连通机构连接,管道连通机构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地面固定的支撑件,管道连通机构固定连接在下水泥板和上水泥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承重墙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暖通入口钢管和暖通出口钢管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套设在暖通入口钢管和暖通出口钢管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管道连通机构包括暖通钢管I、连接钢管和暖通钢管II,暖通钢管I与管道连接器固定连接,暖通钢管I另一端通过连接钢管与暖通钢管II连通,暖通钢管I、连接钢管和暖通钢管II在下水泥板和上水泥板之间形成“S”形连接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上部的上支撑平台、下部的下支撑平台、通道和锁紧块,所述通道开设在支撑件的中部并贯穿支撑件,下部的下支撑平台底部开设有加固支撑件稳定性的凹陷圆弧,锁紧块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的螺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水泥板和上水泥板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导热材料PPS塑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隔绝暖通入口钢管与承重墙直接接触的支撑管,可以保护暖通入口钢管不会轻易损坏,增加了暖通入口钢管的使用寿命,设置的“S”形暖通钢管道可充满整个空间的平面,能使整个平面均匀受热,而设置的支撑件可把暖通钢管I和暖通钢管II架设离开下水泥板,避免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与下水泥板接触,支撑件套设在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上,大大减小了通管I和暖通钢管II的破裂,设置的PPS塑料可增加通管I和暖通钢管II的导热性,大大增加了本暖通结构的暖通效果,结构组装简单,大大的减轻了人员铺设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1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暖通入口钢管、2-暖通出口钢管、3-承重墙、4-支撑管、5-暖通钢管I、6-支撑件、61-上支撑平台、62-下支撑平台、63-凹陷圆弧、64-通道、65-锁紧块、66-螺柱、7-连接钢管、8-暖通钢管II、9-PPS塑料、10-管道连接器、11-下水泥板、12-上水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包括暖通入口钢管1,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套设在承重墙3内,所述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接器10固定连接,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通机构连接,管道连通机构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地面固定的支撑件6,管道连通机构固定连接在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本装置在使用时,热水或燃气从暖通入口钢管1进入,通过管道连接器10进入到管道连通机构内,再从暖通出口钢管2流出,支撑件6支撑管道连通机构悬空在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避免管道连通机构接触下水泥板11而产生的损坏。具体地,承重墙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的支撑管4,所述支撑管4套设在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上。管道连通机构包括暖通钢管I5、连接钢管7和暖通钢管II8,暖通钢管I5与管道连接器10固定连接,暖通钢管I5另一端通过连接钢管7与暖通钢管II8连通,暖通钢管I5、连接钢管7和暖通钢管II8在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形成“S”形连接状,暖通钢管I5、连接钢管7和暖通钢管II8相互之间的连接处都进行回流焊处理,可解决漏水或漏气的隐患,暖通钢管I5、连接钢管7和暖通钢管II8之间形成“S”形连接状可使空间面积受热均匀。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另外,本装置的支撑件6包括上部的上支撑平台61、下部的下支撑平台62、通道64和锁紧块65,所述通道64开设在支撑件6的中部并贯穿支撑件6,下部的下支撑平台62底部开设有加固支撑件6稳定性的凹陷圆弧63,锁紧块65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的螺柱66。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导热材料PPS塑料9。通过上述设置,支撑件6的下支撑平台62用螺钉固定在下水泥板11上,上支撑平台61与上水泥板12刚好接触,暖通钢管I5或暖通钢管II8穿过支撑件6上的通道64,旋紧锁紧块65上螺柱66,暖通钢管I5或暖通钢管II8即实现与支撑件6固定连接,支撑件6起到了一个架设支撑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暖通钢管I5和暖通钢管II8的破裂概率,增加了暖通钢管I5和暖通钢管II8的使用寿命,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填充的导热材料PPS塑料9增加了暖通管的导热性,使传热更加迅速。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管,可以保护暖通入口钢管不会轻易损坏,增加了暖通入口钢管的使用寿命,设置的“S”形暖通钢管道可充满整个空间的平面,能使整个空间均匀受热,而设置的支撑件可把暖通钢管I和暖通钢管II架设离开下水泥板,避免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与下水泥板接触,支撑件套设在通管I和暖通钢管II上,大大减小了通管I和暖通钢管II的破裂,设置的PPS塑料可增加通管I和暖通钢管II的导热性,大大增加了本暖通结构的暖通效果,大大增加了暖通结构的传热速度,使结构组装简单,减轻了人员铺设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包括暖通入口钢管(1),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套设在承重墙(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接器(10)固定连接,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通机构连接,管道连通机构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地面固定的支撑件(6),管道连通机构固定连接在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包括暖通入口钢管(1),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套设在承重墙(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接器(10)固定连接,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与管道连通机构连接,管道连通机构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地面固定的支撑件(6),管道连通机构固定连接在下水泥板(11)和上水泥板(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墙(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的支撑管(4),所述支撑管(4)套设在暖通入口钢管(1)和暖通出口钢管(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钢管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通机构包括暖通钢管I(5)、连接钢管(7)和暖通钢管II(8),暖通钢管I(5)与管道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暖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