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属于水泥窑余热锅炉技术领域,该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体、保温层、空气隔热层和内壳体,内壳体与保温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空气隔热层,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与保温层的内侧固定相连,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与外壳体的内侧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保温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加工成本低,减少了余热锅炉的热损失,提高了余热锅炉的热效率,而且降低了锅炉保温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处置废弃的保温材料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泥窑余热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
技术介绍
水泥窑余热锅炉换热性能的高低,除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外,锅炉本体热损失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指标。现阶段工程单位及施工单位对锅炉本体保温重视度不够,多数项目锅炉保温外表面温度高达100℃,完全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同时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锅炉热效率低下。部分设计单位通过增加保温厚度的方式来减少锅炉热损失,但该方式将造成保温材料量大幅增加,保温材料作为废物时处置难度大,处理过程对环境污染大,为国家重点控制污染材料,部分保温材料对人体伤害大,并无法得到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通过在余热锅炉内增加空气隔热层,并通过结构设计使余热锅炉的结构稳定牢固,减少了余热锅炉的热损失,提高了余热锅炉的热效率,而且降低了锅炉保温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处置废弃的保温材料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体、保温层、空气隔热层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保温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所述空气隔热层,所述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与所述保温层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包括岩棉层和定形层,所述岩棉层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接触,所述岩棉层的内侧与所述定形层相接触,所述定形层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纵梁Ⅰ,所述固定纵梁Ⅰ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Ⅰ上。进一步地,所述定形层设置为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铺设在所述岩棉层的内侧,所述钢丝网层的内侧焊接所述固定纵梁Ⅰ。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均匀焊接有多个固定纵梁Ⅱ,所述支撑横梁Ⅱ的外端与所述固定纵梁Ⅱ焊接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内壳体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每个内壳体均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与所述固定纵梁Ⅱ焊接相连,最内侧的内壳体通过所述支撑横梁Ⅰ与所述保温层的内侧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纵梁Ⅰ和固定纵梁Ⅱ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Ⅰ、支撑横梁Ⅱ、固定纵梁Ⅰ和固定纵梁Ⅱ均设置为角钢。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设置为镀锌铁皮,且所述外壳体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余热锅炉内设置内壳体,内壳体与保温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空气隔热层,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空气隔热层与保温层相结合达到了复合保温的效果,既减少了保温材料的应用,又满足了工艺要求;而且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与保温层的内侧固定相连,保证了空气隔热层结构的稳定性,内壳体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与外壳体的内侧固定相连,支撑横梁Ⅱ实现了对保温层的支撑,使保温结构整体更稳定。2、本技术通过将钢丝网层铺设在岩棉层内侧,实现了对岩棉层定形固定,然后在钢丝网层的内侧焊接多个固定纵梁Ⅰ,并将固定纵梁Ⅰ的两端焊接在支撑横梁Ⅰ上,实现了对钢丝网层的定位固定,使保温层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3、本技术中涉及的内壳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内壳体通过支撑横梁Ⅱ与外壳体相连,最内侧的内壳体还通过支撑横梁Ⅰ与保温层的内侧固定相连,进一步增加了保温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4、本技术通过在保温层外侧设置多个固定纵梁Ⅱ,在固定纵梁Ⅱ上固定焊接均布加强凸起的镀锌铁皮,使整个外壳体的结构更稳定,强度更高,避免了镀锌铁皮的脱落问题。综上,该保温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加工成本低,减少了余热锅炉的热损失,提高了余热锅炉的热效率,而且降低了锅炉保温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处置废弃的保温材料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外壳体,11.加强凸起,2.保温层,21.岩棉层,22.定形层,3.空气隔热层,4.内壳体,5.支撑横梁Ⅰ,6.支撑横梁Ⅱ,7.固定纵梁Ⅰ,8.固定纵梁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体1、保温层2、空气隔热层3和内壳体4,内壳体4与保温层2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空气隔热层3,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空气隔热层3与保温层2相结合达到了复合保温的效果,既减少了保温材料的应用,又满足了工艺要求;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5与保温层2的内侧固定相连,保证了空气隔热层3结构的稳定性,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6与外壳体1的内侧固定相连,支撑横梁Ⅱ6实现了对保温层2的支撑,使保温结构整体更稳定。具体地,其中的保温层2包括岩棉层21和定形层22,岩棉层21的外侧与外壳体1的内侧接触,岩棉层21的内侧与定形层22相接触,该定形层22设置为钢丝网层,该钢丝网层铺设在岩棉层21的内侧,定形层22内侧均匀焊接设置有多个固定纵梁Ⅰ7,固定纵梁Ⅰ7的两端焊接在支撑横梁Ⅰ5上,实现了对定形层22的定位固定,使保温层2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具体地,外壳体1的内侧均匀焊接有多个固定纵梁Ⅱ8,支撑横梁Ⅱ6的外端与固定纵梁Ⅱ8焊接相连,实现了内壳体4与外壳体1之间的稳定连接,对内壳体4起到了主要的定位作用。具体地,为了提高余热锅炉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内壳体4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内壳体4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每个内壳体4均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6与固定纵梁Ⅱ8焊接相连,最内侧的内壳体4通过支撑横梁Ⅰ5与保温层2的内侧固定相连,进一步增加了保温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结构的结构强度,固定纵梁Ⅰ7和固定纵梁Ⅱ8错位设置,使整个保温结构的受力均布,使结构稳定性更强。另外,上述支撑横梁Ⅰ5、支撑横梁Ⅱ6、固定纵梁Ⅰ7和固定纵梁Ⅱ8均设置为角钢,角钢的结构更简单,焊接更方便。其中的外壳体1设置为镀锌铁皮,并将镀锌铁皮焊接定位在多个固定纵梁Ⅱ8上,避免了镀锌铁皮的脱落问题,且外壳体1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凸起11,使整个外壳体的结构更稳定,强度更高。上述保温结构的制作过程是:首先,将多个内壳体4间隔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均匀焊接多个固定纵梁Ⅱ8,将每个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体(1)、保温层(2)、空气隔热层(3)和内壳体(4),所述内壳体(4)与保温层(2)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所述空气隔热层(3),所述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5)与所述保温层(2)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6)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体(1)、保温层(2)、空气隔热层(3)和内壳体(4),所述内壳体(4)与保温层(2)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所述空气隔热层(3),所述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Ⅰ(5)与所述保温层(2)的内侧固定相连,所述内壳体(4)通过多个支撑横梁Ⅱ(6)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包括岩棉层(21)和定形层(22),所述岩棉层(21)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接触,所述岩棉层(21)的内侧与所述定形层(22)相接触,所述定形层(22)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纵梁Ⅰ(7),所述固定纵梁Ⅰ(7)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Ⅰ(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窑余热锅炉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形层(22)设置为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铺设在所述岩棉层(21)的内侧,所述钢丝网层的内侧焊接所述固定纵梁Ⅰ(7)。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李朝晖,王黎明,赵米晗,考传利,李娜,张皓,仲崇仁,胡鹏,张斌,邱振夏,吕頔,田丰,王瑛,汤钱龙,窦世艳,王晓兵,金冬祺,梁书源,李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螺川崎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