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85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包括树脂内衬软管本体、固定装置和吊装带;若干固定装置设置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一端;吊装带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端部;吊装带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树脂内软管本体的两侧;固定装置包括穿过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端部的螺栓,螺栓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螺母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之设置有垫片;垫片与螺栓21相套接;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杆,螺帽和垫片的直径为螺杆直径的3‑10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在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一根或二根吊装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树脂内衬软管的吊装,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
本技术涉及旧管道非开挖式修复用树脂内衬软管
,尤其是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用来修复旧下水管道、支线管道和气体管道的破损、凹陷或泄漏的地下下水管道的内衬。
技术介绍
在遭破坏或损坏的管道上,例如下水道和气体管道,采用树脂内衬软管经原位固化方法固化,已经成为修复地下管道非常成功的方法。这种非开挖式管道修复方法避免了需要挖掘地下管道而造成破坏地表结构,例如街道和建筑物。原位固化的方法包括首先在管道内部放置处于柔性状态的树脂内衬软管,并采用水压或空气的方式对树脂内衬软管施加压力,使其贴附于地下管道的内壁上,并保持压力至内衬软管内部以固化的形式变成刚性状态。是采用加热或紫外光固化的方法将树脂内衬软管内部的树脂固化,使其变成刚性状态。在现在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树脂内衬软管翻转,在翻转至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时,尤其是大直径的树脂内衬软管,由于其重量较大需要使用设备将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吊起,使于树脂内衬软管进行翻转。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现有将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捆绑吊装带进而使其使于吊装。此种施工过程耗时长,在施工现场不便于操作,并且还有可能由于牢度的问题,而使得树脂内衬软管脱落,为施工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在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一根或二根吊装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树脂内衬软管的吊装,便于施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包括树脂内衬软管本体、固定装置和吊装带;若干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吊装带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端部;所述吊装带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树脂内软管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穿过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端部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之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螺栓21相套接;所述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帽和垫片的直径为螺杆直径的3-10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树脂内衬软管本体设置有固定装置的端部经由胶粘剂粘合密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螺帽和垫片的外侧覆盖有片状无纺布;所述片状无纺布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相胶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树脂内衬软管本体包括:呈筒状的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由片状针刺无纺布两个相对侧边在接缝处经密封结构密封连接所得到;被吸收进上述树脂吸收材料层中的热固性或光固性树脂;和复合在上述树脂吸收材料层外侧的聚酯热塑性聚氨酯薄膜;上述片状针刺无纺布的密封结构包括位于位于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接缝处内侧并与针刺无纺布相胶合的条状无纺布,及位于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接缝处外侧并与针刺无纺布相胶合的织带;所述织带的外侧还设置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将织带覆盖。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的内侧还设置有呈筒状的第二树脂吸收材料层,所述第二树脂吸收材料层为针刺无纺布。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组成所述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由第一聚酯纤维层、玻璃纤维长丝机织布和第二聚酯纤维层经针刺所得到。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组成所述第二树脂吸收材料层的针刺无纺布为聚酯纤维针刺无纺布。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条状无纺布为聚酯纤维针刺无纺布。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条状无纺布、织带与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为聚氨酯粘合剂胶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在树脂内衬软管的端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一根或二根吊装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树脂内衬软管的吊装,便于施工。并且经过胶合的端部采用螺栓螺母进行密封,不但减少了在施工现场对树脂内衬软管端部进行密封的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密封端的强度,不会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出面端部开裂或渗漏的现象,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树脂内衬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装置与树脂内衬本体相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树脂内衬软管本体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1-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111-第一聚酯纤维层;112-玻璃纤维长丝机织布;113-第二聚酯纤维层;12-聚酯热塑性聚氨酯薄膜;13-条状无纺布;14-织带;15-第二树脂吸收材料层;16-树脂层。2-固定装置;21-螺栓;211-螺帽;212-螺杆;22-螺母;23-垫片;24-片状无纺布;3-吊装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包括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固定装置2和吊装带3。若干固定装置2设置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一端;吊装带3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端部;吊装带3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树脂内软管本体1的两侧。见图2,固定装置2包括穿过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端部的螺栓21,所述螺栓2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之设置有垫片23;所述垫片23与螺栓21相套接;螺栓21包括螺帽211和螺杆212,所述螺帽211和垫片23的直径为螺杆212直径的3-10倍。在本实施例中,螺栓21亦穿过吊装带3的两个端部。吊装带3的一个端部位于螺帽211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之间,另一端位于垫片23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之间。由于螺帽211和垫片23的直径较大,可以很好的将吊装带3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螺帽211及垫片23的直径较螺杆212的直径的直径大。可使得在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端部的所需要的孔直径较小,并且能够提供较大的固定面积。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设置有固定装置2的端部经由胶粘剂粘合密封。固定装置2的数量可根据树脂内衬软管的直径进行确定,可以是1个、2个或4个,甚至更多。进一步的,在螺帽211和垫片23的外侧覆盖有片状无纺布24;片状无纺布24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相胶合。片状无纺布24覆盖在螺帽211和垫片23之上的作用是使螺帽211和垫片23在使用过程避免对树脂内衬软管的损伤。更进一步的在,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包括:呈筒状的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11,由片状针刺无纺布两个相对侧边在接缝处经密封结构密封连接所得到。被吸收进上述树脂吸收材料层中的热固性或光固性树脂。和复合在上述树脂吸收材料层11外侧的聚酯热塑性聚氨酯薄膜12。上述片状针刺无纺布的密封结构包括位于位于第一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固定装置(2)和吊装带(3);若干所述固定装置(2)设置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一端;所述吊装带(3)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端部;所述吊装带(3)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两侧;/n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穿过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端部的螺栓(21),所述螺栓(2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之设置有垫片(23);所述垫片(23)与螺栓(21)相套接;所述螺栓(21)包括螺帽(211)和螺杆(212),所述螺帽(211)和垫片(23)的直径为螺杆(212)直径的3-10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固定装置(2)和吊装带(3);若干所述固定装置(2)设置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一端;所述吊装带(3)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端部;所述吊装带(3)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的两侧;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穿过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端部的螺栓(21),所述螺栓(2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之设置有垫片(23);所述垫片(23)与螺栓(21)相套接;所述螺栓(21)包括螺帽(211)和螺杆(212),所述螺帽(211)和垫片(23)的直径为螺杆(212)直径的3-1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设置有固定装置(2)的端部经由胶粘剂粘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211)和垫片(23)的外侧覆盖有片状无纺布(24);所述片状无纺布(24)与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相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吊装的树脂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内衬软管本体(1)包括:
呈筒状的第一树脂吸收材料层(11),由片状针刺无纺布两个相对侧边在接缝处经密封结构密封连接所得到;
被吸收进上述树脂吸收材料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后军孙跃平梁修军朱丹华梁修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管丽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