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62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包括油箱和螺栓,所述油箱前端设置有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分别通过四组螺栓固定安装在油箱顶端与底端,所述散热器本体内部开设有L型冷却腔,所述油箱顶端右侧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顶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顶端连通有输油管右侧顶端,所述输油管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中,所述输油管呈L型弯曲折返设置,所述输油管左侧底端连通油箱底端左侧中部,所述散热器本体前端上部设置有线性阵列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油箱基本都只有储油的功能,其结构都只有油箱箱体和箱体自带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而对于油的温度则只能通过外部空气对油箱箱体表面的冷却,带动箱内的油温度下降,这样的结构,在冬天多时间储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都会造成油温过高,油温过高也会使得液压系统功率的损失,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压力不稳定,引发安全事故等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油箱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机器高强度工作的时候,油箱散热效果比较差,容易对机器产生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包括油箱和螺栓,所述油箱前端设置有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分别通过四组螺栓固定安装在油箱顶端与底端,所述散热器本体内部开设有L型冷却腔,所述油箱顶端右侧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顶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顶端连通有输油管右侧顶端,所述输油管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中,所述输油管呈L型弯曲折返设置,所述输油管左侧底端连通油箱底端左侧中部,所述散热器本体前端上部设置有线性阵列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散热片,所述散热器本体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托,所述底托上端内部设有风腔,所述风腔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组排风孔,所述风腔底端中部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底端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嵌入设置在底托底端中部。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本体呈L型设置,且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后侧内壁与油箱前端与底端侧壁相贴合,所述散热器本体为铝制材质。优选的,所述油泵和气泵分别电性连接有电源。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为碳素钢管材质。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呈弧状刀刃形,所述散热器本体前端上部设有与该弧状刀刃形散热片相配合的弧形斜坡。优选的,所述排风孔正对设置在两相邻的散热片之间间隙的中间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外接的散热器本体贴附固定在油箱外壁上,通过油泵将油箱中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由油箱底端经L型弯曲折返设置输油管道输送至油箱顶端,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通过输油管管壁传导给L型冷却腔中的冷却水,从而实现对液压油的降温,同时冷却水中的热量有L型冷却腔壁传导给散热片,此时气泵往风腔中鼓入空气,空气经排风孔吹送至两相邻的散热片之间间隙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很好的在接触到散热片并蒸发吸收散热片上的由冷却水传导出来的热量,整个装置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底部视角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进油管处的纵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输油管左侧端部处的纵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在输油管处的横向纵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在进风管处的横向纵剖视图。图中:1-油箱,2-散热器本体,201-L型冷却腔,3-上固定支架,4-下固定支架,5-螺栓,6-输油管,7-油泵,8-进油管,9-散热片,10-底托,1001-风腔,1002-排风孔,11-进风管,12-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包括油箱1和螺栓5,油箱1前端设置有散热器本体2,散热器本体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分别通过四组螺栓5固定安装在油箱1顶端与底端,散热器本体2内部开设有L型冷却腔201,油箱1顶端右侧连通有进油管8,进油管8顶端连接有油泵7,油泵7顶端连通有输油管6右侧顶端,输油管6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201中,输油管6呈L型弯曲折返设置,输油管6左侧底端连通油箱1底端左侧中部,散热器本体2前端上部设置有线性阵列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散热片9,散热器本体2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托10,底托10上端内部设有风腔1001,风腔1001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组排风孔1002,风腔1001底端中部连通有进风管11,进风管11底端连接有气泵12,气泵12嵌入设置在底托10底端中部。具体的,请参阅图1~3,散热器本体2呈L型设置,且散热器本体2的后侧内壁与油箱1前端与底端侧壁相贴合,散热器本体2为铝制材质,通过散热器本体2能够很好的为油箱进行散热。油泵7和气泵12分别电性连接有电源。输油管6为碳素钢管材质。请参阅图1,散热片9呈弧状刀刃形,散热器本体2前端上部设有与该弧状刀刃形散热片9相配合的弧形斜坡,设置的弧形斜坡便于对气流进行引流,避免热气流回流,影响散热效果。请参阅图6,排风孔1002正对设置在两相邻的散热片9之间间隙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设置的排风孔1002能够很好的对散热片9进行散热,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本技术中,在需要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将散热器本体2通过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以及四组螺栓5固定安装在油箱1外壁上,且使输油管6底端与油箱1左侧底端连通且密封,使进油管8与油箱1右侧顶端连通且密封,此时接通整个装置的电源,分别启动油泵7和气泵12,油泵7通过输油管6将油箱1中的液压油由油箱1底端经L型弯曲折返设置输油管6输送至油箱1顶端,由于输油管6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201中,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通过输油管6管壁传导给L型冷却腔201中的冷却水,从而实现对液压油的降温,同时冷却水中的热量有L型冷却腔201壁传导给散热片9,此时启动气泵12,气泵12往风腔1001中鼓入空气,空气经排风孔1002吹送至两相邻的散热片9之间间隙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很好的在接触到散热片9并蒸发吸收散热片9上的由冷却水传导出来的热量,整个装置散热效果好,保证机器在高强度工作下的正常运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和螺栓(5),所述油箱(1)前端设置有散热器本体(2),所述散热器本体(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所述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分别通过四组螺栓(5)固定安装在油箱(1)顶端与底端,所述散热器本体(2)内部开设有L型冷却腔(201),所述油箱(1)顶端右侧连通有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顶端连接有油泵(7),所述油泵(7)顶端连通有输油管(6)右侧顶端,所述输油管(6)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201)中,所述输油管(6)呈L型弯曲折返设置,所述输油管(6)左侧底端连通油箱(1)底端左侧中部,所述散热器本体(2)前端上部设置有线性阵列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散热片(9),所述散热器本体(2)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托(10),所述底托(10)上端内部设有风腔(1001),所述风腔(1001)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组排风孔(1002),所述风腔(1001)底端中部连通有进风管(11),所述进风管(11)底端连接有气泵(12),所述气泵(12)嵌入设置在底托(10)底端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和螺栓(5),所述油箱(1)前端设置有散热器本体(2),所述散热器本体(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所述上固定支架(3)和下固定支架(4)分别通过四组螺栓(5)固定安装在油箱(1)顶端与底端,所述散热器本体(2)内部开设有L型冷却腔(201),所述油箱(1)顶端右侧连通有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顶端连接有油泵(7),所述油泵(7)顶端连通有输油管(6)右侧顶端,所述输油管(6)下端设置在L型冷却腔(201)中,所述输油管(6)呈L型弯曲折返设置,所述输油管(6)左侧底端连通油箱(1)底端左侧中部,所述散热器本体(2)前端上部设置有线性阵列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散热片(9),所述散热器本体(2)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托(10),所述底托(10)上端内部设有风腔(1001),所述风腔(1001)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组排风孔(1002),所述风腔(1001)底端中部连通有进风管(11),所述进风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沃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