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958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泵体结构包括:低压缸,低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低压吸气口;高压缸,高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高压吸气口,高压缸设置在压缩机中电机的下方,低压缸设置在高压缸和电机之间;高压排气腔和高压排气口,高压缸的腔体与高压排气腔连通,高压排气腔与高压排气口连通;低压排气通道,低压排气通道与低压缸的腔体连通,以使低压缸的腔体内的气流通过低压排气通道排出至低压缸的外侧,并通过控制低压排气通道与高压缸的腔体之间的通断,调整泵体结构处于双缸工作状态或双级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级增焓压缩机应用于普通工况时能效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空调具有高效、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常规的热泵空调使用单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在低温制热、高温制冷时,会出现能力衰减快、排气温度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压比、压差大幅增加,制冷剂循环流量迅速衰减。针对上述行业瓶颈问题,经长期研究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单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上实现双级增焓的解决方案:在单级压缩基础上增加一级,形成双级压缩,提升压比和压差的极限范围;通过两级节流的中间补气(增焓),增加高压级的制冷剂循环流量,提高制冷/制热量,并降低排气温度。然而,当满足恶劣工况的双级增焓压缩机应用于普通工况时,同排量下摩擦副数量大于单级双缸压缩机,其能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级增焓压缩机应用于普通工况时能效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包括:低压缸,低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低压吸气口;高压缸,高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高压吸气口,高压缸设置在压缩机中电机的下方,低压缸设置在高压缸和电机之间;高压排气腔和高压排气口,高压缸的腔体与高压排气腔连通,高压排气腔与高压排气口连通;低压排气通道,低压排气通道与低压缸的腔体连通,以使低压缸的腔体内的气流通过低压排气通道排出至低压缸的外侧,并通过控制低压排气通道与高压缸的腔体之间的通断,调整泵体结构处于双缸工作状态或双级工作状态。进一步地,高压排气腔设置在高压缸远离低压缸的一侧。进一步地,泵体结构还包括:第一法兰,第一法兰设置在高压缸远离低压缸的一侧,第一法兰上设置有高压排气凹槽;法兰盖板,法兰盖板设置在第一法兰远离高压缸的一侧,高压排气凹槽的槽口与法兰盖板对接,以形成高压排气腔。进一步地,泵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夹设在高压缸和低压缸之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低压缓冲腔,低压缓冲腔与低压缸的腔体连通。进一步地,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二隔板远离高压缸的一侧,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低压缓冲凹槽,低压缓冲凹槽的槽口与第二隔板对接以形成低压缓冲腔。进一步地,泵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夹设在高压缸和低压缸之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高压排气腔,高压排气口设置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泵体结构,泵体结构为上述的泵体结构,压缩机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泵体结构的低压缸的低压吸气口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连通;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泵体结构的高压缸的高压吸气口连通;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壳体的腔体连通,第三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管路或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三管路或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连通;其中,泵体结构的低压排气通道与壳体的腔体连通,以使低压排气通道内的气体通过壳体的腔体进入第三管路内。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泵体结构的高压排气口连通,第四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连通;第五管路,第五管路的第一端与壳体的腔体连通,第五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闪蒸器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具有双级工作模式和双缸工作模式,当压缩机处于双级工作模式时,第二管路与第三管路连通,以使由第三管路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管路进入至高压缸的腔体内;当压缩机处于双缸工作模式时,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并联以使第二管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并联以使第三管路与冷凝器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吸气管和设置在第一吸气管上的第一分液器;和/或第二管路包括第二吸气管和设置在第二吸气管上的第二分液器;和/或第五管路包括增焓管和设置在增焓管上的增焓部件。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闪蒸器以及蒸发器,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气支管,第一吸气支管的第一端与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连通,蒸发器与第一吸气支管连通;第二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连通,第一吸气支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吸气支管的第二端连通,以使第二吸气支管通过第一吸气支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一通断控制阀,第一通断控制阀设置在第一吸气支管上,以通过第一通断控制阀控制第一吸气支管和第二吸气支管之间的通断。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过渡支管,过渡支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支管连通,过渡支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管路的第二端连通;第二通断控制阀,第二通断控制阀设置在过渡支管上,以通过第二通断控制阀控制过渡支管与第二吸气支管之间的通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泵体结构的高压排气口连通,第四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支管,过渡支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排气支管与第三管路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的第一端与过渡支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三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的第一端与第四管路连通,第三排气支管的第二端、第二排气支管的第二端以及冷凝器相连通,以在第二排气支管和第三排气支管内的气流汇合后共同流向冷凝器;第三通断控制阀,第三通断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排气支管上。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泵体结构的高压排气口连通,第四管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冷凝器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与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阀口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三阀口与第三管路的第二端连通;第四通断控制阀,第四通断控制阀设置在四通换向阀与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之间的管体上,蒸发器与第四通断控制阀和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之间的管体连接;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阀口连通,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通,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冷凝器连通。进一步地,第四通断控制阀为单向阀,单向阀的出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泵体结构包括低压缸、高压缸、高压排气腔、高压排气口以及低压排气通道。其中,低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低压吸气口,高压缸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高压吸气口,高压缸的腔体通过高压排气腔与高压排气口连通,低压缸的腔体通过低压排气通道连通至低压缸的外侧,当处于恶劣工况时,将低压排气通道与高压缸的腔体之间连通,使泵体结构处于双级工作状态;当处于普通工况时,将低压排气通道与高压缸的腔体之间断开,使泵体结构处于单级双缸工作状态,这样,能够使泵体结构既在普通工况下工作时有较高的能效,又在恶劣工况下工作时能效不会衰减,提高了泵体结构的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级增焓压缩机应用于普通工况时能效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低压缸(2),所述低压缸(2)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低压吸气口(201);/n高压缸(3),所述高压缸(3)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高压吸气口(301),所述高压缸(3)设置在压缩机中电机的下方,所述低压缸(2)设置在所述高压缸(3)和所述电机之间;/n高压排气腔(4)和高压排气口(401),所述高压缸(3)的腔体与所述高压排气腔(4)连通,所述高压排气腔(4)与所述高压排气口(401)连通;/n低压排气通道(5),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与所述低压缸(2)的腔体连通,以使所述低压缸(2)的腔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排出至所述低压缸(2)的外侧,并通过控制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与所述高压缸(3)的腔体之间的通断,调整所述泵体结构处于双缸工作状态或双级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压缸(2),所述低压缸(2)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低压吸气口(201);
高压缸(3),所述高压缸(3)上设置有与其腔体连通的高压吸气口(301),所述高压缸(3)设置在压缩机中电机的下方,所述低压缸(2)设置在所述高压缸(3)和所述电机之间;
高压排气腔(4)和高压排气口(401),所述高压缸(3)的腔体与所述高压排气腔(4)连通,所述高压排气腔(4)与所述高压排气口(401)连通;
低压排气通道(5),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与所述低压缸(2)的腔体连通,以使所述低压缸(2)的腔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排出至所述低压缸(2)的外侧,并通过控制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与所述高压缸(3)的腔体之间的通断,调整所述泵体结构处于双缸工作状态或双级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排气腔(4)设置在所述高压缸(3)远离所述低压缸(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6)设置在所述高压缸(3)远离所述低压缸(2)的一侧,所述第一法兰(6)上设置有高压排气凹槽;
法兰盖板(7),所述法兰盖板(7)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6)远离所述高压缸(3)的一侧,所述高压排气凹槽的槽口与所述法兰盖板(7)对接,以形成所述高压排气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所述第一隔板(8)和所述第二隔板(9)夹设在所述高压缸(3)和所述低压缸(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8)和所述第二隔板(9)之间形成低压缓冲腔(501),所述低压缓冲腔(501)与所述低压缸(2)的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9)远离所述高压缸(3)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8)上设置有低压缓冲凹槽,所述低压缓冲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隔板(9)对接以形成所述低压缓冲腔(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所述第一隔板(8)和所述第二隔板(9)夹设在所述高压缸(3)和所述低压缸(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8)和所述第二隔板(9)之间形成所述高压排气腔(4),所述高压排气口(401)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8)或所述第二隔板(9)上。


7.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泵体结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20)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管路(11),所述第一管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结构的低压缸(2)的低压吸气口(20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第二端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400)连通;
第二管路(12),所述第二管路(12)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结构的高压缸(3)的高压吸气口(301)连通;
第三管路(13),所述第三管路(13)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3)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管路(12)或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凝器(200)连通,所述第二管路(1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三管路(13)或所述空调系统的蒸发器(400)连通;
其中,所述泵体结构(20)的低压排气通道(5)与所述壳体(10)的腔体连通,以使所述低压排气通道(5)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壳体(10)的腔体进入所述第三管路(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四管路(14),所述第四管路(14)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结构的高压排气口(401)连通,所述第四管路(14)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凝器(200)连通;
第五管路(15),所述第五管路(15)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5)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空调系统的闪蒸器(30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有双级工作模式和双缸工作模式,
当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双级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管路(12)与所述第三管路(13)连通,以使由所述第三管路(13)排出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二管路(12)进入至所述高压缸(3)的腔体内;
当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双缸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11)与所述第二管路(12)并联以使所述第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魏会军董辉胡艳军阙沛祯黄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