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951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属于雨水环保再利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公交车缺少雨水过滤收集再利用的问题。包括两个集雨斗、热饮机组件、过滤组件、集水箱、消防清洗组件、净水机和车载控制器,过滤组件、集水箱、消防清洗组件和净水机设置在公交车的储物仓内部,过滤组件与集雨斗以及集水箱之间均通过水管连接,集水箱的内部设有潜水泵一和潜水泵二,潜水泵一的出水端与消防清洗组件通过水管连接,潜水泵二的出水端与净水机通过水管连接,净水机与热饮机组件通过水管连接;本雨水收集系统可进行雨水粗过滤,再进行两次细过滤,实现了雨水的有效过滤,并收集在集水箱内部,方便进行洗车或消防灭火,可有效对过滤水进行净化,供给乘客饮用。客饮用。客饮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环保再利用
,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又叫公共汽车,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是城市客车,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交通方式。公交车即城市公共巴士或大巴,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决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公共汽车时速一般在25~50公里,不会超过60公里。极大的方便人们绿色出行。但是现有的公交车上极少有提供饮用水的服务或功能的。
[0003]而在针对于雨水的过滤收集的设备中,缺少直接与公交车配套的使用设备,不能用以满足公交车对雨水过滤收集再利用,对于城市水资源充分利用和公共服务来说,难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公交车使用的雨水收集系统。
[0004]本系统旨在对落在公交车车顶上的雨水进行有效的多次过滤和净化处理,得到过滤水和过滤水再净化得到的饮用水,过滤水用于洗车或消防灭火,操作简单,配合布局合理,公交车的清洗更加方便,节省水资源,也将公交车变成了移动的简易消防车,能提供简单的消防功能,确保了公共安全;饮用水满足饮用需求,并还有加热功能,乘客可直接在进入公交车后,自行选择饮用冷水或热水,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公交车可有效快速过滤收集雨水,并进行高效再利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两个集雨斗、热饮机组件、过滤组件、集水箱、消防清洗组件、净水机和车载控制器,所述热饮机组件设置在公交车的车厢内部,过滤组件、集水箱、消防清洗组件和净水机设置在公交车的储物仓内部,两个集雨斗分别设置在公交车的车顶的两个导雨槽末端,过滤组件与集雨斗以及集水箱之间均通过水管连接,集水箱的内部设有潜水泵一和潜水泵二,潜水泵一的出水端与消防清洗组件通过水管连接,潜水泵二的出水端与净水机通过水管连接,净水机与热饮机组件通过水管连接,车载控制器固定在公交车的驾驶室内部,车载控制器分别与净水机、潜水泵一和潜水泵二电性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下雨时,雨水从公交车的车顶进入导雨槽,再流入集雨斗,经由集雨斗流入过滤组件,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后,得到干净的雨水,收集在集水箱内,车载控制器控制潜水泵二启动,将集水箱内部的过滤水注入净水机内部,净水机对其进行充分的净化,达到饮用级别,净化水再进入热饮机组件内部,热饮机组件对净化后的水进行加热,供给乘客饮用冷水或热水;当需要清洗车辆以及在紧急情况需要消防灭火时,车载控制器控制潜水泵一启动,将集水箱内部的过滤水注入消防清洗组件内部,通过消防清洗组件进
行冲洗或消防灭火。
[0008]所述储物仓的两端为贯通,且储物仓的两端口均铰接有储物门,储物门上均设有门锁,消防清洗组件和净水机分别位于储物仓的两端部。
[0009]采用以上结构,储物门方便打开,对过滤组件和净水机的过滤部件进行更换,也方便将消防清洗组件的部件拿出,进行清洗车辆或消防灭火。
[0010]所述集雨斗侧边设有锁合板,锁合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公交车上,集雨斗的进水口倾斜设置,集雨斗的进水口上方均可拆卸地设有过滤网。
[0011]采用以上结构,集雨斗可根据不同的车辆的类型进行更换,锁合板固定在公交车上,集雨斗的进水口倾斜设置,方便雨水过滤,并有效进行溢流,过滤网也倾斜设置,过滤网对导雨槽流过来的雨水进行过滤,过滤的物质被后面流过来的雨水冲下,不会被堵塞。
[0012]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箱和第二滤箱,第一滤箱可拆卸地设置在储物仓内部,第二滤箱可拆卸地设置在集水箱上方,两个集雨斗与第一滤箱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水管连接,第一滤箱的出水端和第二滤箱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滤箱的出水端通过水管连接在集水箱上。
[0013]采用以上结构,第一滤箱和第二滤箱对雨水进行两次有效过滤,得到干净的水,进入集水箱内部,收集起来。
[0014]所述消防清洗组件包括软管、卷盘、转轴连接件和安装架,安装架固定在储物仓内部,转轴连接件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方,卷盘固定在转轴连接件上,软管盘桓收卷在卷盘上,软管的进水端贯穿卷盘,且软管的进水端贯穿转动设置在转轴连接件内部的一侧,转轴连接件内部的另一侧连接有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与潜水泵一的出水端通过水管连接。
[0015]采用以上结构,车载控制器控制潜水泵一启动,将集水箱内部的过滤水注入进水接头,过滤水再进入转轴连接件,最后进入软管内部,用于冲洗或消防灭火,拉出软管,软管带动卷盘转动,软管的进水端在转轴连接件内部的转动,不会影响水的流通。
[0016]所述消防清洗组件还包括卡接座和喷水枪头,卡接座固定在安装架的侧端,喷水枪头可拆卸地卡合在卡接座上,安装架的侧端设有导孔,软管的出水端贯穿导孔,且软管的出水端与喷水枪头连接,卷盘上转动设有转动把手。
[0017]采用以上结构,将喷水枪头从卡接座拿出,向外拉动喷水枪头,喷水枪头带动软管沿着导孔向外拉动,通过喷水枪头,进行冲洗或消防灭火,使用完成后,使用者手握转动把手,方向转动,带动卷盘转动,将软管收起。
[0018]所述热饮机组件包括饮水机主体,饮水机主体固定在公交车的车厢内部,饮水机主体上端设有饮水箱,饮水箱内部设有水位传感器,饮水箱与净水机的出水端通过水管连接,水位传感器及饮水机主体与车载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9]采用以上结构,水位传感器检测饮水箱的水位,并将水位信息传输至车载控制器,当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车载控制器控制潜水泵二启动,往饮水箱注水,注入一段时间后,当水位升高至一定高度时,车载控制器控制潜水泵二关闭,停止注水。
[0020]所述热饮机组件还包括流水槽和置物箱,流水槽和置物箱设置在饮水机主体的前侧,流水槽位于饮水机主体的出水阀下方,流水槽的下端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伸出公交车的底板,置物箱位于流水槽下方。
[0021]采用以上结构,取水饮用时,溅出的水或者一些废水,可倒入流水槽,沿着排水管,
排出公交车,置物箱用于放置纸巾、毛巾或一次性水杯等物品。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雨水收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集雨斗和过滤网配合,收集公交车车顶的雨水,并进行粗过滤,再与过滤组件配合,进行两次细过滤,实现了雨水的有效过滤,并收集在集水箱内部;通过潜水泵一与消防清洗组件配合,方便进行洗车或消防灭火,操作简单,配合布局合理;通过潜水泵二、净水机和热饮机组件配合,有效对集水箱的过滤水进行净化,满足饮用需求,方便供给乘客饮用冷水或热水。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公交车上运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公交车的储物门打开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公交车上时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部分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两个集雨斗(2)、热饮机组件(3)、过滤组件(4)、集水箱(5)、消防清洗组件(6)、净水机(7)和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饮机组件(3)设置在公交车(1)的车厢内部,过滤组件(4)、集水箱(5)、消防清洗组件(6)和净水机(7)设置在公交车(1)的储物仓(1c)内部,两个集雨斗(2)分别设置在公交车(1)的车顶的两个导雨槽(1a)末端,过滤组件(4)与集雨斗(2)以及集水箱(5)之间均通过水管连接,集水箱(5)的内部设有潜水泵一和潜水泵二,潜水泵一的出水端与消防清洗组件(6)通过水管连接,潜水泵二的出水端与净水机(7)通过水管连接,净水机(7)与热饮机组件(3)通过水管连接,车载控制器固定在公交车(1)的驾驶室内部,车载控制器分别与净水机(7)、潜水泵一和潜水泵二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1c)的两端为贯通,且储物仓(1c)的两端口均铰接有储物门(1b),储物门(1b)上均设有门锁,消防清洗组件(6)和净水机(7)分别位于储物仓(1c)的两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斗(2)侧边设有锁合板,锁合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公交车(1)上,集雨斗(2)的进水口倾斜设置,集雨斗(2)的进水口上方均可拆卸地设有过滤网(2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第一滤箱(4a)和第二滤箱(4b),第一滤箱(4a)可拆卸地设置在储物仓(1c)内部,第二滤箱(4b)可拆卸地设置在集水箱(5)上方,两个集雨斗(2)与第一滤箱(4a)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水管连接,第一滤箱(4a)的出水端和第二滤箱(4b)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滤箱(4b)的出水端通过水管连接在集水箱(5)上。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伟周添红张国珍李华未碧贵戴亮宋小三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