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25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所述叠合板体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所述叠合板体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所述叠合板体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所述钢筋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上部凸出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吊钩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安装方便快捷、节约人工和工程造价,避免了多块预制单板在预制、运输、吊装和浇筑施工过程中的不便,施工安装方便,牢固性和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叠合楼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目前建造的房屋用的预制叠合楼板,是多块预制单板对接而成,之后在对接而成的预制叠合楼板上浇筑叠合层构成房屋的整个楼板,采用这种预制单板对接混凝土预制楼板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构成一间房屋楼板的预制单板之间会存在对接留缝,给施工造成二次灌缝的麻烦,建筑施工安装速度低下,并且多块预制单板在预制、运输、吊装和浇筑施工过程中浪费人工、工程造价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安装方便快捷、节约人工和工程造价的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所述叠合板体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所述叠合板体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所述叠合板体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所述钢筋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上部凸出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吊钩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梁架包括一上弦钢筋和两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和两下弦钢筋相互平行,所述上弦钢筋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两所述下弦钢筋位于所述叠合板体内,所述上弦钢筋与两所述下弦钢筋之间分别焊接有腹杆钢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梁架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腹杆钢筋呈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位于各波谷内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弦钢筋的底板钢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叠合板体的厚度为60±0.5mm,所述底板钢筋外侧叠合板体的厚度不小于15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钩包括U型钩体,所述U型钩体的上部凸出所述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U型钩体的下部两端伸入所述叠合板体并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平伸部,所述平伸部的端部设置有向内上方弯折的弯钩部,两所述弯钩部与所述U型钩体的下部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垂直于平伸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弯钩部之间距离为300±0.5mm,所述U型钩体的高度为90±0.5mm,所述U型钩体的宽度为50±0.5mm,所述吊钩为直径10mm的钢筋制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钢筋梁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4个吊钩;所述平伸部沿所述钢筋梁架的走向延伸。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所述叠合板体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所述叠合板体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所述叠合板体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所述钢筋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上部凸出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吊钩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内。本技术采用整间预制叠合楼板,避免了施工时一间房屋内多块预制单板构成楼板在安装中板与板对接拼合时对接留缝,造成板与板之间的二次灌缝的麻烦,施工安装速度快、节约了人工和工程造价,同时避免了多块预制单板在预制、运输、吊装和浇筑施工过程中的不便,施工安装方便。钢筋梁架和底板钢筋以及混凝土保证了整间预制叠合楼板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使得整间预制叠合楼板完全符合建造房屋的需要,吊钩靠近钢筋梁架处并沿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使得叠合板体运输、起吊、安装稳定可靠,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除去叠合层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钢筋梁架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钢筋梁架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吊钩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浇筑叠合层的示意图。图中:1-叠合板体;11-底板钢筋;2-钢筋梁架;21-腹杆钢筋;22-上弦钢筋;23-下弦钢筋;3-吊钩;31-U型钩体;32-平伸部;33-弯钩部;34-固定钢筋;4-叠合层;41-叠合层钢筋;42-叠合层连接筋;5-连接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1,所述叠合板体1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11,所述叠合板体1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5,所述叠合板体1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2,所述钢筋梁架2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1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1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2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3,所述吊钩3沿所述钢筋梁架2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3上部凸出叠合板体1上表面,所述吊钩3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1内。正常施工,钢筋梁架2底部、吊钩3底部和底板钢筋11、通过浇筑叠合板体1的材料混凝土按照房屋尺寸要求浇筑成为一体构成整间的非预应力叠合板体1,安装到房屋上后,再通过混凝土材料将钢筋梁架2上部、吊钩3上部以及布置在叠合板体1上侧纵横交错的叠合层钢筋41浇筑成一体构成叠合层4,这样叠合层4和叠合板体1牢固的成为一体构成整间的房屋楼板,钢筋梁架2和底板钢筋11、叠合层钢筋41以及混凝土保证了整间房屋楼板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使得整间房屋楼板完全符合建造房屋的需要;吊钩3靠近所述钢筋梁架2处,使得叠合板体1运输、起吊、安装稳定可靠,防止叠合板体1起模、吊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因正负弯矩较大引起裂缝现象。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钢筋梁架2包括一上弦钢筋22和两下弦钢筋23,所述上弦钢筋22和两下弦钢筋23相互平行,所述上弦钢筋22位于所述叠合板体1的上侧,两所述下弦钢筋23位于所述叠合板体1内,所述上弦钢筋22与两所述下弦钢筋23之间分别焊接有腹杆钢筋21。浇筑叠合层4时将上弦钢筋22和腹杆钢筋21上部浇筑于叠合层4内并与叠合层钢筋41成一体兼做叠合层钢筋41一部分,腹杆钢筋21下部和两下弦钢筋23预制在叠合板体1内并兼做底板钢筋11一部分与底板钢筋11成一体,这样钢筋梁架2可对叠合板体1起到加强和稳固作用。所述钢筋梁架2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腹杆钢筋21呈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21位于各波谷内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弦钢筋23的底板钢筋11。优选的,腹杆钢筋21的直径为6mm,上弦钢筋22的直径为12mm,下弦钢筋23的直径为8mm,且可采用所述腹杆钢筋21相邻波谷之间距离为200mm。腹杆钢筋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可以根据叠合板体1的开间和进深选择其他尺寸。如图5所示,所述吊钩3包括U型钩体,所述U型钩体上部凸出所述叠合板体1上表面,所述U型钩体下部两端伸入所述叠合板体1并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所述叠合板体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所述叠合板体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体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所述钢筋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上部凸出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吊钩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用于浇筑叠合层的叠合板体,所述叠合板体内布置有纵横交错的底板钢筋,所述叠合板体的板端外伸有连接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体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道钢筋梁架,所述钢筋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所述叠合板体上靠近各所述钢筋梁架处设置有分别若干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钢筋梁架走向设置,且所述吊钩上部凸出叠合板体上表面,所述吊钩下部固定在叠合板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梁架包括一上弦钢筋和两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和两下弦钢筋相互平行,所述上弦钢筋位于所述叠合板体的上侧,两所述下弦钢筋位于所述叠合板体内,所述上弦钢筋与两所述下弦钢筋之间分别焊接有腹杆钢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间预制非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梁架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腹杆钢筋呈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位于各波谷内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弦钢筋的底板钢筋。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平崔荣平王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圆梦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