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924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土壤前处理、植株前处理、栽种、水肥管理、土壤后处理、植株后处理、病虫害处理几个步骤,通过在种植前对种植地的处理,茶树幼苗的培育、种植完成后的茶园管理几个方面入手,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式,从源头消除病虫害来源,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还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得到绿色天然无公害的高质量茶叶,提升茶叶品质。提升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病虫害防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从茶树上摘取的叶片制成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食品,从春秋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西晋以后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中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对茶叶的需求量极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端茶叶产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使得人们对茶叶的品质更为关注。
[0003]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对茶树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获得品质良好的芽或叶,另一方面是对炒制工艺进行改进,获得色泽饱满、颗粒均匀、香气四溢的茶叶成品。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茶树的病害进行防治,其次是对茶树的虫害进行防治。现有技术中在对茶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式大多采用药物防治的方式,通过定期喷洒农药,对常见的茶树病害和虫害进行防治。但这种方式势必会在茶树的芽或叶上残留下农药,从而对茶叶的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0004]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对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极其重要。茶叶病虫害防治必须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的概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适时的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式,降低或杜绝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茶树的病虫害问题,通过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消除茶叶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的品质。
[0006]基于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土壤前处理,对栽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调整土壤PH值,消除栽种地土壤中的虫卵和草种,然后将栽种地整理成多条东西走向的田垄;
[0008]S2:植株前处理,取茶树上新鲜的茎条,去除茎条上残存的虫卵,采用水培的方式将茎条培育成茶苗;
[0009]S3:栽种,将茶苗栽种到田垄之上;
[0010]S4:水肥管理,茶苗栽种完成后,等时间间隔的对茶苗进行浇水和施肥;
[0011]S5:土壤后处理,茶苗栽种90天后,等时间间隔的对茶苗周围的土壤进行深层翻土处理;
[0012]S6:植株后处理,茶苗开枝散叶长成茶树后,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处理,将去除黄叶、病叶、死枝和携带病虫卵的枝叶;
[0013]S7:病虫害处理,在茶树间等距离安装昆虫诱杀灯、信息素诱杀器,定期检测土壤PH值,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PH值,使土壤的PH值在5.0

6.0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包括:
[0015]S11:翻土,采用翻土机械对栽种地进行深层翻土,翻土厚度在20cm

30cm之间,翻土完成后,喷洒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灭菌处理,喷洒量为每平方米45

60ml,稀释倍数为1:200,喷淋完成后覆膜8

12天;
[0016]S12:调节土壤PH,使土壤的PH值在5.0

6.0之间;
[0017]S13:田垄整理,将栽种地整理成多条东西走向的田垄,垄高在20cm

35cm之间,田垄的间距为50cm。
[0018]优选的,步骤S11可采用高温闷棚法对土壤进行虫卵灭杀处理。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对新栽种的茶苗施肥,施肥时采用叶面喷洒0.15%~0.18%的硫酸亚铁溶液、0.35%~0.45%的尿素溶液或0.15%~0.18%的硫酸锌溶液。
[0020]优选的,茶苗缺铁时喷洒0.15%~0.18%的硫酸亚铁溶液,缺氮时喷洒0.35%~0.45%的尿素溶液,缺锌时喷洒0.15%~0.18%的硫酸锌溶液。茶苗种植初期追加全肥。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5还包括:春季、夏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30天,秋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45天,冬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90天,翻土深度为25cm

35cm。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6包括,茶树适时采摘,春暖早早采摘,夏秋季少留叶。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7包括:昆虫诱杀灯之间的间距为3.5

4.5m之间,信息素诱杀器之间的间距为5.5

6.5m之间。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7还包括,田垄之间种植豆科植物,茶园周围种植杉树或苦楝树,虫害多发季节向茶树上喷洒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
[0025]优选的,向茶园中投放蜘蛛、绒茧蜂和草蛉等进行生物防治。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茶树种植前对栽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从而消除栽种地土壤中残存的草种和虫卵,从而避免因土壤中残存的虫卵造成的虫害爆发。2、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可以减少茶树病害的发生。3、深层翻土可以将在土壤表面残存的虫卵进行深埋,从而有效避免虫卵孵化成虫。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前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从种植阶段和茶树维护上入手,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从而避免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的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翻土,采用翻土机械对栽种地进行深层翻土,翻土厚度在20cm

30cm之间,翻土完成后,喷洒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灭菌处理,喷洒量为每平方米45

60ml,稀释倍数为1:200,喷淋完成后覆膜8

12天;调节土壤PH,使土壤的PH值在5.0

6.0之间;田垄整理,将栽种地整理成多条东西走向的田垄,垄高在20cm

35cm之间,田垄的间距为50cm。
[0031]S2:植株前处理,取茶树上新鲜的茎条,去除茎条上残存的虫卵,采用水培的方式将茎条培育成茶苗;
[0032]S3:栽种,将茶苗栽种到田垄之上;
[0033]S4:水肥管理,茶苗栽种完成的30天内,每隔7天的对茶苗进行浇水和施肥;茶苗栽
种初期,追加全肥,茶苗缺铁时喷洒0.15%~0.18%的硫酸亚铁溶液,缺氮时喷洒0.35%~0.45%的尿素溶液,缺锌时喷洒0.15%~0.18%的硫酸锌溶液。30天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0034]S5:土壤后处理,茶苗栽种90天后,等时间间隔的对茶苗周围的土壤进行深层翻土处理;春季、夏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30天,秋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45天,冬季翻土的时间间隔为90天,翻土深度为25cm

35cm。
[0035]S6:植株后处理,茶苗开枝散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土壤前处理,对栽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调整土壤PH值,清除栽种地土壤中的虫卵和草种,将栽种地整理成多条东西走向的田垄;S2:植株前处理,取茶树上新鲜的茎条,去除茎条上残存的虫卵,采用水培的方式将茎条培育成茶苗;S3:栽种,将茶苗栽种到田垄之上;S4:水肥管理,茶苗栽种完成后,对茶苗进行浇水和施肥;S5:土壤后处理,茶苗栽种90天后,对茶苗周围的土壤进行深层翻土处理;S6:植株后处理,茶苗开枝散叶长成茶树后,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处理,去除黄叶、病叶、死枝和携带病虫卵的枝叶;S7:病虫害处理,在茶树间等距离安装昆虫诱杀灯、信息素诱杀器,定期检测土壤PH值,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PH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翻土,采用翻土机械对栽种地进行深层翻土,翻土厚度在20cm

30cm之间,翻土完成后,喷洒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灭菌处理,喷洒量为每平方米45

60ml,稀释倍数为1:200,喷淋完成后覆膜8

12天;S12:调节土壤PH,使土壤的PH值在5.0

6.0之间;S13:田垄整理,将栽种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国胡芳东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