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见光促进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见光促进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可见光促进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潜在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化合物前体,并且充当着许多药物的活性基团,其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医药分子中,例如从马兜铃属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塔里卡因(Phytochemistry.1985,24,848
‑
852)、以及果皮中分离得到的EnterocarpamⅡ(Phytochemistry 1986,25,965
‑
967)均是属于异喹啉类生物上衍生的一小类阿片类生物碱;在临床药物中抗心律失常药物Nofedone(Eur.J.Pharmacol.1981,71,185
‑
199),该药具有奎尼丁样作用,以及最著名代表性药物之一沙利度胺(Tetrahedron,2004,60,271
‑
274),被用于治疗麻风病(Int.Arch.Allerg.Immunol.1998,116,60
‑
66.)和类风湿性关节炎(J.Rheumatol.1999,26,2344
‑
347)等疾病。在各种的异吲哚啉酮化合物中,3
‑
羟基异吲哚
‑1‑
酮因其出色的生物特性和反应活性在制备复杂分子框架的合成应用中引起了科学界的浓厚兴趣。
[0003]据文献报道,合成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1)通过金属或还原剂选择性还原邻苯二甲酰亚胺(Letters in Organic Chemistry,2008,5,26
‑
29;Chem.Sci.,2017,8,5536);(2)金属催化邻酯苯甲醛和伯胺环合加成制备异吲哚啉酮化合物(Tetrahedron,2004,60,8591
‑
8603;J.Heterocyclic Chem.,2004,51,357)。尽管已经报道了上述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依旧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反应条件苛刻,需要使用昂贵的金属催化,需要还原剂。这些缺陷不仅带来了安全和环境隐患,还给工业放大生产带来了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见光促进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见光促进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二苯基二硫醚、催化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在O2保护下,以可见光为光源(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得到式2所示的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
[0006][0007]其中,R选自氢、4
‑
甲基、2
‑
甲基、2
‑
溴或4
‑
三氟甲氧基;优选地,R选自氢或4
‑
甲基。
[0008]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三氟甲磺酸合铁和氯化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或氯化亚铁;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
[0009]其中,所述溶剂为乙腈、甲醇和二氯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体积比1
‑
10:1的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体积比5:1的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0010]其中,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二苯基二硫醚的摩尔比为1:0.1
‑
2.0;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二苯基二硫醚的摩尔比为1:0.2
‑
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二苯基二硫醚的摩尔比为1:0.5。
[0011]其中,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
‑
0.5;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7
‑
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
[0012]其中,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的浓度为0.02
‑
0.08mmol/mL;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的浓度为0.07
‑
0.13mmol/mL;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的浓度为0.1mmol/mL。
[0013]其中,所述可见光为LED蓝光,功率为10
‑
40W;优选地,所述功率为20
‑
30W;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功率为30W。
[0014]其中,所述反应为在搅拌的状态下反应。
[0015]其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0016]其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
‑
24h;优选地,所述反应时间为TLC检测反应停止。
[0017]其中,所述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液萃取得到有机相,浓缩,柱层析得到式2所示的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
[0018]其中,所述萃取为反应液经乙酸乙酯和饱和氯化铵水溶液萃取。
[0019]其中,所述柱层析为硅胶柱层析。
[0020]其中,所述柱层析的洗脱剂为二氯甲烷与甲醇按照体积比1:0
‑
0.004的混合溶剂。
[00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22](1)本专利技术采用廉价易制备的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且三氯化铁与二苯基二硫醚通过协同作用,使催化性能更优异,并且成本更低。
[0023](2)本专利技术无需再额外添加其他还原剂,绿色高效、催化体系简单、产物收率一般至良好,且底物范围广,适于推广应用,克服了传统体系的反应条件苛刻及需要还原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见光促进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二苯基二硫醚、催化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在O2保护下,以可见光为光源,反应得到式2所示的3
‑
羟基异吲哚
‑1‑
酮类化合物;其中,R选自氢、4
‑
甲基、2
‑
甲基、2
‑
溴或4
‑
三氟甲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三氟甲磺酸合铁和氯化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腈、甲醇和二氯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所示的取代
‑2‑
乙烯基苯甲酰胺和二苯基二硫醚的摩尔比为1: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马涛,方正,何伟,刘成扣,李昕,欧阳平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