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911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属于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包括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其位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斜上方,其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设有隔板;高水位区混凝土,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为顶部敞开的中空结构;缓存区,其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和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之间;储水区,所述缓存区与所述储水区连通,所述储水区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空腔连通,且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液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结构单元在起到固定河岸作用,提供刚性支撑力的同时,可供植物、动物生长和生存,为其提供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存空间,实现生态护岸,且生长的植物也可美化河岸。可美化河岸。可美化河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产生一定自然景观效果,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传统的护岸方式是使用硬质材料铺设在岸边,虽然可以保持河岸的稳定,但是隔断了水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导致整个护岸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破坏了动植物的多样性,使得河岸丧失了生态功能。因此,如何在保证河岸稳固的前提下,保持水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包括:
[0006]低水位区混凝土,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为内部空腔结构,且其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0007]中水位区混凝土,其位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斜上方,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为顶部敞开的空腔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
[0008]高水位区混凝土,其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斜上方,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为顶部敞开的中空结构;
[0009]缓存区,其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和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之间,所述缓存区为顶部敞开的空腔结构;
[0010]储水区,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下方,所述缓存区与所述储水区连通,所述储水区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储水区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空腔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进液阀能使液体从所述储水区流至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
[0011]优选地,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顶部倾斜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网体,所述第一网体下方设有若干盆体,所述盆体顶部与所述第一网体连通,所述盆体侧壁和底部均为网格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在所述第一网体上方还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网体。
[0014]优选地,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延伸至所述侧壁表面,所述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的四周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
起,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能分别与所述安装槽适配卡接。
[0015]优选地,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30~40份、砂石10~20份、粉煤灰20~35份、环氧树脂10~20份、膨胀石墨5~9份、硅烷偶联剂10~15份、水15~2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份。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的制备
[0018]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30~40份、砂石10~20份、粉煤灰20~35份、环氧树脂10~20份、膨胀石墨5~9份、硅烷偶联剂10~15份、水15~2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份;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加入发泡机内制备泡沫;将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膨胀石墨混合,搅拌升至50~60℃,之后加入水泥、砂石、粉煤灰,升温至70~80℃,搅拌12~24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所述泡沫,搅拌均匀,制得混凝土原料;将所述混凝土原料分别注入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模具中,静置成型,分别制得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
[0019]S2、在河岸内开挖储水区,并对储水区周围的河岸进行夯实加固,在储水区两侧分别铺设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0020]S3、平整河岸,在河岸较低一端开挖铺设低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将S1制备的低水位区混凝土放置于低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内,并在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外侧铺设块石坡脚,使第一管道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连通,并在第一管道内安装单向进液阀;
[0021]S4、在河岸中部开挖中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将S1制备的中水位区混凝土放置于中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内;在中水位区混凝土外侧开挖缓存区,并将第二管道与缓存区连通;
[0022]S5、在河岸上方表面开挖高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并将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放置于高水位区混凝土凹槽内。
[0023]优选地,S4中,在中水位区混凝土内铺设种植土,并将植物种植在第一网体上的盆体内。
[0024]优选地,S5中,在高水位区混凝土内铺设种子土壤,并播撒草种。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根据河岸水位变化特点,划分了低水位区、中水位区和高水位区,在河流处于少数干旱季节时,水位较大,则水位位于低水位区附近,本专利技术在低水位区铺设内部空腔的混凝土结构,其顶部设有通孔,水可通过通孔进入低水位区混凝土内,当处于干旱期时,低水位混凝土内的水较少;当河流处于正常水位时,在正常水位处对应设置有中水位区混凝土,该混凝土上方可种植植物,保持土壤流失的同时也可供观赏,下方设有空腔,供营养成分和动物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当河流处于洪期,水位急涨,在河岸上方设有高水位混凝土,该混凝土内可种植草,可降低水流速度,防止漫堤,为了进一步防止水位过高带来的危害,在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之间还设有缓存区,漫过中水位后的水可先进入混存区,并通过管道进入位于河岸内部的储水区,储水区可将一部分水进行储存,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位过高,该过程进入储水区的水在水位较低,即河流处于干旱时期时,重新进入河流,具体为:由上述可知,当水位较低时,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的水较小,此时,储水区内的水可通过单向进液阀进入低水位区混凝土内,并通过顶部的通孔进入河流内,补充
河流水分;本专利技术设置在三个水位区,使得河岸根据不同时段河流水位特点起到相应的作用,在巩固河岸的基础上,形成了供植物、动物生长的有机整体,且能有效地协调河流水位变化,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结构单元剖视图;
[0028]图2是图1中高水位区混凝土正面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河岸,2、低水位区混凝土,21、第一通孔,3、中水位区混凝土,31、隔板,311、第三通孔,32、第二通孔,33、第一网体,34、盆体,35、第二网体,36、安装槽,4、高水位区混凝土,5、缓存区,6、储水区,61、第二管道,62、第一管道,63、单向进液阀,7、块石坡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实施例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水位区混凝土,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为内部空腔结构,且其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中水位区混凝土,其位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斜上方,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为顶部敞开的空腔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高水位区混凝土,其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斜上方,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为顶部敞开的中空结构;缓存区,其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和所述高水位区混凝土之间,所述缓存区为顶部敞开的空腔结构;储水区,位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下方,所述缓存区与所述储水区连通,所述储水区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储水区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空腔连通处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进液阀能使液体从所述储水区流至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顶部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网体,所述第一网体下方设有若干盆体,所述盆体顶部与所述第一网体连通,所述盆体侧壁和底部均为网格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在所述第一网体上方还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网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位区混凝土内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延伸至所述侧壁表面,所述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的四周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能分别与所述安装槽适配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水位区混凝土、中水位区混凝土和高水位区混凝土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30~40份、砂石10~20份、粉煤灰20~35份、环氧树脂10~20份、膨胀石墨5~9份、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笑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