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890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现有心电图相关仪器难以同时对心音数据进行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壳体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连接口和充电口;数据头与连接口电连接;第一导线连接数据头与心音电极贴;换能器与连接口电连接;数据头、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和电极片依次顺序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极片通过第一磁石配合第二磁石吸附在衣物上,保证电极片的位置更为准确稳定,使得监测效果更佳;心音电极贴粘贴在心脏区域的皮肤表面,换能器将心肌收缩、瓣膜启闭等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并记录形成心音图;电极片粘接在四个皮肤区域,心音分析及心电活动分析有利于反应心脏的具体状态,使数据分析更全面科学。科学。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健康领域,由于心脏问题引发的死亡在总死亡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高,而且心脏相关的疾病具有突发性和高危性的特点,在对病人心脏进行评估作业中,需要利用专业的心电测量仪器,通过心电电极片与人体表面接触来采集所需的心电图,或者通过心音图来判定心脏杂音的形态和频率组成,但这些通常需要专业的仪器来实现,很难实时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所以关于便携式心音心电一体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市面上的心电图相关仪器难以同时对心音数据进行获取,且难以实时对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导致检测的数值参考价值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心电图相关仪器难以同时对心音数据进行获取,且难以实时对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导致检测的数值参考价值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和连接口;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有第一电极;壳体的一个侧面固定嵌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外侧设有防护机构;壳体的背面固定嵌有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并联;壳体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设有连接口和充电口;充电式蓄电池固定于壳体内,并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连接口和充电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数据头固定在连接口上,与连接口电连接;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数据头电连接,另一端与心音电极贴电连接;换能器固定在壳体内,与连接口电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电极片、衬底和粘胶层构成的组件共有四个;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数据头固定,另一端与连接端头固定;连接端头的一个侧面与固定在基板一侧的连接纽扣固定,另一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磁石;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吸附在一起;基板的另一侧与电极片的内侧面固定;电极片的外侧面与衬底通过粘胶层固定,衬底的外侧面也设有粘胶层;数据头、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和电极片依次顺序电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的防护机构包括转轴、第一防护板、卡槽、固定块、弹簧和卡块;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与壳体侧部通过转轴铰接,另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的侧部固定有固定块;卡块内端与固定块的内壁通过弹簧连接;第一防护板开设有卡槽的一端穿过固定块开设的一个侧孔,且第一防护板的卡槽与卡块的内端扣合;卡块的外端穿过固定块开设的另一个侧孔;卡块的两端弯折,卡块的中部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间隙,且卡块的中部与第二电极平行。
[0008]优选地,所述电极片与衬底之间的粘胶层和衬底外侧面的粘胶层厚度相等。
[0009]优选地,所述的壳体的正面设有按键,第一电极置于按键下方;按键与控制器电连接,壳体正面的显示屏也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口和充电口外罩有第二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与壳体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固定有连接口和充电口的侧面上还固定有两个挂环;两个挂环与两个挂钩分别扣合;两根佩戴绳的一端与两个挂钩分别固定,两根佩戴绳的另一端通过调节扣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粘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片可通过第一磁石配合第二磁石吸附在贴肤衣物的左右两侧,从而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电极片的位置更为准确稳定,使得监测效果更佳。
[0014]2.本专利技术的心音电极贴可粘贴在心脏区域的皮肤表面,换能器可将心肌收缩、瓣膜启闭等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并记录形成心音图,从而便于后续的分析判断,而电极片可粘接在四个皮肤区域,心音分析及心电活动分析有利于反应心脏的具体状态,使得数据分析更为全面科学。
[0015]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三导联心电同时监测可以更为全面的观测心脏问题,检测的数据会通过显示屏显示,并通过语音播报系统进行评估播报,检测完毕的数据会被仪器储存,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导出,方便主治医生的诊断参考。
[0016]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防护板可与固定块进行卡合固定,从而对第三电极进行防护,以免装置掉落而造成第三电极的损坏,第二防护板可对充电口及连接口进行防护,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7]5.本专利技术的壳体上的挂环可与挂钩和佩戴绳相连接,从而将壳体佩戴在用户腰间,佩戴绳可通过调节扣来调节松紧度,以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佩戴后有利于用户实时对身体心脏状态进行监测,保证用户在任何状态下的心律状况均被记录储存,防止偶发性的心律失常未被捕捉记录,长时间的检测数据更利于医生的分析判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块、第一防护板、弹簧和卡块的装配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上佩戴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电极片、衬底和粘胶层构成的组件安放在人体上进行测量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2、按键;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防护机构;501、转轴;502、第一防护板;503、卡槽;504、固定块;505、弹簧;506、卡块;6、第三电极;7、连接口;8、充电口;9、第二防护板;10、挂环;11、挂钩;12、佩戴绳;13、调节扣;14、数据头;15、第一导线;16、心音电极贴;17、第二导线;18、连接端头;19、基板;20、连接纽扣;21、电极片;22、衬底;23、粘胶层;24、皮肤层;25、第一磁石;26、衣物层;27、第二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包括壳体1和连接口7;壳体1的正面固定有第一电极3;壳体1的一个侧面固定嵌有第二电极4,第二电极4的外侧设有防护机构5;壳体1的背面固定嵌有第三电极6;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和第三电极6并联;壳体1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设有连接口7和充电口8;充电式蓄电池固定于壳体1内,并与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第三电极6、连接口7和充电口8电连接;采用充电式蓄电池供电,续航性能大大提高;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和第三电极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数据头14固定在连接口7上,与连接口7电连接;第一导线15的一端与数据头14电连接,另一端与心音电极贴16(心音电极贴16的外侧面设有粘胶层23)电连接;换能器固定在壳体1内,与连接口7电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导线17、连接端头18、连接纽扣20、基板19、电极片21、衬底22和粘胶层23构成的组件共有四个;第二导线17的一端与数据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包括壳体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有第一电极;壳体的一个侧面固定嵌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外侧设有防护机构;壳体的背面固定嵌有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并联;壳体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设有连接口和充电口;充电式蓄电池固定于壳体内,并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连接口和充电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数据头固定在连接口上,与连接口电连接;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数据头电连接,另一端与心音电极贴电连接;换能器固定在壳体内,与连接口电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电极片、衬底和粘胶层构成的组件共有四个;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数据头固定,另一端与连接端头固定;连接端头的一个侧面与固定在基板一侧的连接纽扣固定,另一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磁石;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吸附在一起;基板的另一侧与电极片的内侧面固定;电极片的外侧面与衬底通过粘胶层固定,衬底的外侧面也设有粘胶层;数据头、第二导线、连接端头、连接纽扣、基板和电极片依次顺序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音心电监测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机构包括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伟鹏陈定刘富海夏淑东骆季奎张文瑞王吕杰余建廷曾雅晶俞雄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