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有后筒壁、左筒壁、右筒壁,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筒盖,筒体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柱,筒盖的中心贯穿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上端套接有固定臂,固定臂的下端设置有上斜齿轮,在搅拌杆的左侧安装有箱体,箱体的右壁上开设有限位槽,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端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套接有螺纹环,在搅拌杆的右侧设置有转轴。通过设计在污泥桶的底部设计有滤网与通孔,对污泥进行脱水,由电动风扇进行高温烘干。通过设计有搅拌杆与齿环,使得搅拌杆对污泥桶内的污泥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由齿环带动污泥桶旋转,使得搅拌效率提高,对污泥边搅拌边烘烤,提高了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设备
,具体是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的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经预处理后,含水率在75~90%之间的污泥,而工业上的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和烘干处理,现有技术的污泥脱水脱水的效率低,速度慢。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有后筒壁、左筒壁、右筒壁,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筒盖,筒体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柱,筒盖的中心贯穿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上端套接有固定臂,固定臂的下端设置有上斜齿轮,在搅拌杆的左侧安装有箱体,箱体的右壁上开设有限位槽,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端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套接有螺纹环,在搅拌杆的右侧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周侧套接有下斜齿轮,在转轴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铰链,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桶,污泥桶的上端周侧固定有环形卡块,在环形卡块的下端设置有齿环,齿环的下端设置有环形限位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筒壁的左端通过铰链与后筒壁的左端活动连接,右筒壁的右端通过铰链与后筒壁的右端活动连接,左筒壁与右筒壁相互啮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筒壁与右筒壁的上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左筒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电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风扇内包括有扇叶、加热电阻丝,扇叶设置在加热电阻丝的的后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电机与左筒壁固定连接,第三电机的上端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环啮合卡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桶的下端设置有滤网,在滤网下段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下方开设有出水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环与螺纹杆螺纹套接,螺纹环通过固定臂与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臂与搅拌杆活动卡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轴的周侧套接有皮带,驱动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底端与筒盖活动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在污泥桶的底部设计有滤网与通孔,对污泥进行脱水,由电动风扇进行高温烘干。2、通过设计有搅拌杆与齿环,使得搅拌杆对污泥桶内的污泥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由齿环带动污泥桶旋转,使得搅拌效率提高,对污泥边搅拌边烘烤,提高了烘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后筒壁;3、左筒壁;4、右筒壁;5、筒盖;6、铰链;7、出水口;8、支撑柱;9、搅拌杆;10、电动风扇;11、污泥桶;12、齿环;13、环形卡块;14、环形限位块;15、箱体;16、第一电机;17、螺纹杆;18、限位槽;19、螺纹环;20、固定臂;21、上斜齿轮;22、下斜齿轮;23、第二电机;24、驱动轴;25、转轴;26、皮带;27、第三电机;28、齿轮;29、扇叶;30、加热电阻丝;31、滤网;3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有后筒壁2、左筒壁3、右筒壁4,左筒壁3的左端通过铰链6与后筒壁2的左端活动连接,右筒壁4的右端通过铰链6与后筒壁2的右端活动连接,左筒壁3与右筒壁4相互啮合,左筒壁3与右筒壁4的上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10,左筒壁3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电机27,电动风扇10内包括有扇叶29、加热电阻丝30,扇叶29设置在加热电阻丝30的的后方,第三电机27与左筒壁3固定连接,第三电机27的上端连接有齿轮28,齿轮28与齿环12啮合卡接,在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筒盖5,筒体1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柱8,筒盖5的中心贯穿有搅拌杆9,搅拌杆9的上端套接有固定臂20,固定臂20的下端设置有上斜齿轮21,在搅拌杆9的左侧安装有箱体15,箱体15的右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8,箱体15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上端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上端套接有螺纹环19,螺纹环19与螺纹杆17螺纹套接,螺纹环19通过固定臂20与搅拌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臂20与搅拌杆9活动卡接,在搅拌杆9的右侧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的周侧套接有下斜齿轮22,在转轴2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轴24,驱动轴24的周侧套接有皮带26,驱动轴24通过皮带26与转轴25连接,转轴25的底端与筒盖5活动卡接,所述筒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铰链6,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桶11,污泥桶11的上端周侧固定有环形卡块13,在环形卡块13的下端设置有齿环12,齿环12的下端设置有环形限位块14,污泥桶11的下端设置有滤网31,在滤网31下段开设有通孔32,通孔32的下方开设有出水口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装置的内设置有第一电机16、螺纹杆17,螺纹杆17上的螺纹环19通过固定臂20与搅拌杆9连接,固定臂20与搅拌杆9活动卡接,当第一电机16驱动螺纹杆17旋转,使得螺纹环19带动搅拌杆9进行上下移动。当搅拌杆9向下移动,搅拌杆9上的上斜齿轮21与右侧的下斜齿轮22啮合,第二电机23驱动驱动轴24旋转,驱动轴24通过皮带26带动转轴25旋转,转轴25带动下斜齿轮22旋转,最终使得搅拌杆9对污泥桶11内部进行搅拌。污泥桶11通过周侧设置的环形卡块13与环形限位块14与筒体1进行活动卡接,在污泥桶11周侧还设置有齿环12,在左筒壁3上开设的活动槽将齿环12露出,露出的部分与齿轮28啮合,有第三电机27驱动齿轮28旋转,使得污泥桶11在筒体1内部进行旋转,污泥桶11的旋转方向与搅拌杆9的搅拌方向相反,提高搅拌的效率,等同于提高了脱水的效率。该筒体1有后筒壁2、左筒壁3、右筒壁4组成,待污泥脱水烘干后,控制搅拌杆9向上移动,再将左筒壁3与右筒壁4向相反的方向打开,取出污泥桶11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有后筒壁(2)、左筒壁(3)、右筒壁(4),在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筒盖(5),筒体(1)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柱(8),筒盖(5)的中心贯穿有搅拌杆(9),搅拌杆(9)的上端套接有固定臂(20),固定臂(20)的下端设置有上斜齿轮(21),在搅拌杆(9)的左侧安装有箱体(15),箱体(15)的右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8),箱体(15)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上端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上端套接有螺纹环(19),在搅拌杆(9)的右侧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的周侧套接有下斜齿轮(22),在转轴(2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轴(24),所述筒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铰链(6),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桶(11),污泥桶(11)的上端周侧固定有环形卡块(13),在环形卡块(13)的下端设置有齿环(12),齿环(12)的下端设置有环形限位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有后筒壁(2)、左筒壁(3)、右筒壁(4),在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筒盖(5),筒体(1)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柱(8),筒盖(5)的中心贯穿有搅拌杆(9),搅拌杆(9)的上端套接有固定臂(20),固定臂(20)的下端设置有上斜齿轮(21),在搅拌杆(9)的左侧安装有箱体(15),箱体(15)的右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8),箱体(15)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上端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上端套接有螺纹环(19),在搅拌杆(9)的右侧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的周侧套接有下斜齿轮(22),在转轴(2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轴(24),所述筒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铰链(6),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桶(11),污泥桶(11)的上端周侧固定有环形卡块(13),在环形卡块(13)的下端设置有齿环(12),齿环(12)的下端设置有环形限位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筒壁(3)的左端通过铰链(6)与后筒壁(2)的左端活动连接,右筒壁(4)的右端通过铰链(6)与后筒壁(2)的右端活动连接,左筒壁(3)与右筒壁(4)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