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8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包括:浮块、净化模块箱体、高分子材料纤维网、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电极组、供电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氮磷净化能力强,尤其针对入河初期雨水、未完全截流的少量入河及渗流氮磷污染物有良好的拦截去除功效,对削减氮磷入河污染,改善我国河道水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预防河道水体发生黑臭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治理、生态修复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黑臭水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入河污染量大,尤其是氮磷的入河污染量较大而导致的,因此,″水十条″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彻底消除城市黑臭河道。在进行河道水体综合整治中,外源污染的拦截和削减是重中之重,只有对外源污染进行有效拦截和削减后,才能创造适于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帮助河道重新构建生态自净系统,恢复系统的自净能力。河道截污工程是一项艰巨且持久的任务,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河道治理的任务却异常紧迫而严格,要求在短期内达到成效,因而往往需要在河道未截污或者截污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河道修复,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常规的截污技术需停水处理且难以处理含量高、成分复杂的污染物,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采用特殊处理方式,如人工曝气、底泥疏浚和调水等往往会耗费大量资金,且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经济性差。因此,廉价清洁、高效节能的入河污染高效拦截和净化装置技术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控制入河排口污染物及处理直接入河的初期雨水中携带的大量氮磷等污染物的问题,本实用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包括:浮块、净化模块箱体、高分子材料纤维网、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电极组、供电系统;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内衬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浮块与净化模块箱体上部连接,所述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填充为将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充分混合后形成填充物,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电极组分为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和阳极的一端与填充物直接接触;所述阴极、阳极的另一端分别与供电系统通过导线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模块箱体为中空长方体结构,由不锈钢或高分子工程塑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的孔径为10-60mm。作为优选,所述浮块厚度为10-40cm,浮块上面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块,在提供浮力的同时,可以栽种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氮磷及美化环境。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分为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为片状或棒状结构,为碳基质电极,铁、不锈钢、钛基质的电极中一种;所述阳极为片状或棒状结构,为碳基质电极、铁/镁电极或钛基质的形稳阳极,所述阴极和阳极材料根据所需要处理的污染物进行配置。作为优选,所述供电系统为蓄电池或直流稳压电源,工作电压为3-36V。作为优选,所述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用于排口入河污染净化。作为优选,所述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用于排口污染物拦截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优点为:本技术的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装置的箱体内设置填料、阴/阳极,利用现有的电化学技术及相关原理,不仅可以进行电化学反应去除氮磷、硝化反硝化,还能利用微生物生长降解氮磷及通过滤料的吸附作用除去氮磷,同时,对水体中的COD也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通过在装置的箱体上设置浮块不仅可以将净化箱体固定浮于水体中,满足对各种类型的排口和入河污染进行装置的布设,而且可以在浮块上栽种水生植物,进一步削减氮磷的同时美化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用于排口入河污染净化布置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用于河道或湖泊氮磷污染净化布置示意图。图中:1-浮块,2-净化模块箱体,3-高分子材料纤维网,4-过滤吸附填料,5-微生物生长基质,6-高分子导电填料,7-电极组,8-供电系统,9-净化装置,10-排口,11-围隔,12-驳岸,13-浮床,14-浮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且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包括:浮块1、净化模块箱体2、高分子材料纤维网3、过滤吸附填料4、微生物生长基质5、高分子导电填料6、电极组7、供电系统8;所述净化模块箱体2为中空长方体网箱结构,网孔大于高分子材料纤维网的孔径,由不锈钢或高分子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3内衬于净化模块箱体2中,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3的孔径为10-60mm。进一步地,所述浮块1与净化模块箱体2上部连接,所述浮块1厚度为10-40cm,浮块1上面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块,在提供浮力的同时,可以栽种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氮磷及美化环境。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吸附填料4用于吸附氮磷,所述微生物生长基质5用于微生物生长而利用微生物降解氮磷,所述高分子导电填料6用于提供导电材料;所述过滤吸附填料4、微生物生长基质5、高分子导电填料6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2中;所述填充为将过滤吸附填料4、微生物生长基质5、高分子导电填料6充分混合后形成填充物,填充于净化箱体中;所述过滤吸附填料4主要为改性陶粒、生物质炭、沸石和火山岩中的两种或几种混配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7分为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为片状或棒状结构,为碳基质电极,铁、不锈钢、钛基质的电极中的一种;所述阳极为片状或棒状结构,为碳基质电极、铁/镁电极或钛基质的形稳阳极,所述阴极和阳极材料根据所需要处理的污染物进行配置;所述阴极和阳极贯穿于净化模块箱体2内部与浮块1,所述阴极和阳极的上端部伸出浮块1的上表面;所述阴极和阳极设置间距为3-25cm;所述阴极和阳极与填充物直接接触;所述阴极、阳极分别与供电系统8通过导线相连,所述供电系统8为蓄电池或直流稳压电源,工作电压为3-36V。净化装置作用原理为:通过在净化装置的箱体内设置填料、阴/阳极,利用现有的电化学技术及相关原理,进行电化学反应去除氮磷、硝化反硝化,还能利用微生物生长降解氮磷及通过滤料的吸附作用除去氮磷,同时,对水体中的COD也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通过在装置的箱体上设置浮块不仅可以将净化箱体固定浮于水体中,满足对各种类型的排口和入河污染进行装置的布设,而且可以在浮块上栽种水生植物,进一步削减氮磷的同时美化环境。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将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用于排口入河污染净化的布置,布置方式可以采用钢索或者木排或者其他结构进行不同净化设备间的连接。如图2所示,当水体中需要削减的氮磷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可将多组实施例1中所述的净化装置联用,组合布设于水体中,设置于浮床13(挺水植物)和浮毯14(香菇草)间,并在浮块1上栽种水生植物,协助氮磷的净化和美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块、净化模块箱体、高分子材料纤维网、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电极组、供电系统;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内衬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浮块与净化模块箱体上部连接,所述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组成填充物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电极组分为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和阳极的一端隔离并与填充物直接接触,另一端分别与供电系统通过导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块、净化模块箱体、高分子材料纤维网、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电极组、供电系统;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内衬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浮块与净化模块箱体上部连接,所述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组成填充物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中;所述电极组分为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和阳极的一端隔离并与填充物直接接触,另一端分别与供电系统通过导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为将过滤吸附填料、微生物生长基质、高分子导电填料充分混合后形成填充物,填充于净化模块箱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箱体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其材质为不锈钢或高分子工程塑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降解的入河污染氮磷强化净化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琳辛锡龙辛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灵珑生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