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芯片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基体及若干个散热叶片。散热基体具有一接合面及一与该接合面对应的散热面,该接合面的中央部分凸伸出一平坦的衔接部,用以抵接于电子热源机构;自该散热基体的散热面垂直延伸出若干个散热叶片,叶片与叶片间保持适当间距以构成沟槽,散热叶片上设有若干个贯穿孔,借此可使外界空气大量流通于散热基体以及散热叶片的表面,并诱发产生涡流以避免热量堆积,达到高效率的热对流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芯片散热装置本技术是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组装于电子热源机构表面的电脑芯片散热装置。随着集成电路(IC)密度的增加以及高频传输技术不断的突破,计算机产品中的芯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常使芯片本身的温度超出其所能负苛的范围,尤其是中央处理器芯片,因运算速度及处理功能持续增加,其产生的热量已高达四十瓦甚至更多,若无良好的散热环境,便易造成零组件损耗乃至主机中断的现象,故如何有效解决计算机产品的散热问题,确保芯片在适当温度下运行,已成为计算机产业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芯片的散热问题,通常多在芯片的顶部加装一包含若干个散热叶片的散热器(Heat Sink),其相关专利可参考台湾专利申请第82,211,477号及美国专利第4,879,891号等,这些散热器如图5所示,大体上为一矩形基体1及若干个由该基体1延伸出的散热叶片3所构成,其材料性质多具备高热传导的特性,所以当工作芯片2温度上升时,具高热传导性质的散热器1便可借传导效应迅速吸收该芯片2的热量,并借其延伸的若干个散热叶片3将热量传至周围的空气中,再由空气的热对流效应将热散至外界,如图中A箭号所示,并补充冷空气至该散热片的周围,如图B箭号所示,以持续热传递的循环。然而,现有的散热器应用在高频运算的中央处理器芯片上时,已不足以应付此高功率芯片的放热速度,无法提供有效的散热功能,其原因是现有散热器上的散热叶片3多设计为矩形的片状实心结构,此型设计会产生以下多种缺陷:一、在导引冷空气至散热片周围时,会产生极大的障碍,请参阅图6,为图5中的散热器沿VI-VI散热叶片剖面的空气对流图,当散热器3吸收芯片2的热量并热传至周围的空气时,该空气因热膨胀而上升,并造成散热叶片间压力的减少,促使散热叶片外的空气沿B的方向补充至散热叶片间。而为了增加叶片的散热面积提高其散热效率,叶片通常是紧密的排列着,因-->此便形成了一面无形的墙,而外界的冷空气流至散热叶片3边缘时,便易受叶片3的外形导引而向上分流,因而散热叶片3底缘靠近芯片的部分无法得到充分的冷空气以传热。二、其次,为配合产品小型化的趋势,散热叶片的高度通常不超过5公分,依现有散热叶片的设计,流经此平坦叶片的气流较接近层流(LaminarFlow)范围的形态(如图7所示的理论层流边界层L),此种流况因流速V相当稳定,因此散热叶片3的热量多堆积于边界层L内,而很难移转至流通的冷空气中,造成散热效率无法提高。三、为增加叶片的散热面积以提升其散热效率,叶片间的空隙便无可避免的极为狭小(部份仅达1.5厘米),因此造成冷空气进入空隙时产生严重的风阻现象。以上缺陷使外界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散热器内,导致高功率的芯片常因热量不能即时疏散而中断运算,所以部份改进技术如美国第4,884,331号专利,提供一种如图8所示的流通性较佳的散热器,其由基体植出的多数个凸柱4结构,提供空气有一较大的流动空间以发挥其热对流效应,但这种设计制造不易,且费时费工,不易大量生产及降低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散热器的缺限,提供一种具有高热传、高热对流的散热效率,且结构简单而可缩短制造工序,成本低廉的电脑芯片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电脑芯片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基体及若干个散热叶片,散热基体与电脑芯片等电子热源机构抵接;而该等散热叶片则彼此以适当间距自该散热基体延伸而出,进而使该散热叶片间形成沟槽,该散热叶片个别包含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增加周围空气于上述散热基体及散热叶片的流通量,并诱发涡流的产生以避免热量堆积,进而增加结合于该电子热源机构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故在制造时,可以挤制(Extrusion)的方法大量制造,此不仅降低模具开发、制造的成本及时间,且缩短产品制造流程,减少生产成本,达到市场上所应具备的竞争力。图1是本技术电脑芯片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脑芯片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及空气流线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III-III线剖开的部份剖面及空气流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脑芯片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现有散热器与芯片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沿VI-VI线剖开的剖面及空气流线示意图。图7是现有散热器于空气流经其散热叶片时的流速示意图。图8是另一现有散热器的立体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脑芯片散热装置为一散热基体1及若干个散热叶片3所组成,其构成材料的性质是具有高热传导特性,如银、铜、铝的高导热金属或特殊陶磁等的高导热非金属。该散热基体1包含一接合面11,该接合面11的中央部份凸伸出一平坦的衔接部13,用以抵接于电脑芯片或电脑芯片模组(图上未示),并借扣接装置(图上未示)将上述的散热基体1与芯片紧密结合(扣接装置并非本技术的特征所在,故在此不做赘述)。若干个散热叶片3自该散热基体1对应于衔接部13的另一面垂直延伸出,该散热叶片3可提供散热效果,且叶片3与叶片3间保持约2.5厘米的间距以构成适当沟槽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散热叶片3于其本体2部份开设若干贯穿孔21,以作为空气对流时可流通的空间,因此,可从图2看出空气B′自由流通于这些贯穿孔21的情形,因而促进接近热源的高温处获得大量的流通空气,增加热对流的散热效果。此外,请参阅图3,该散热叶片3上的贯穿孔21可促使空气的流况由层流流场过渡至紊流(Turbulent Flow)流场,且衍生多个不同样态的涡流C,以增加热能的移转并避免热量堆积,本技术因其结构单纯,所以模具相当容易制做,且在产品制造时,是以可大量生产的挤制(Extrusion)方法通过模具大量制造,即,先将材料烧结至一定的温度后,沿图1箭号D的方向加压挤制通过模具而出,然后再剖出沟槽4(图1),如此便可大量制造出具良好传热效果的导流散热装置。另外,本技术的散热叶片3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为不同形状的贯穿孔,如图4所示,即为另一实施例配置不同贯穿孔21′的设计,而在制造时,仅需更改模具的贯穿孔形状,即可重覆上述生产流程而大量制造,以达到缩短开发时间、简化生产程序、节省生产时间及成本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芯片散热装置,用于结合在如电脑芯片、电脑芯片模组等电子热源机构上,包括与该电子热源机构抵接的一散热基体,自该散热基体延伸而出的若干个散热叶片,且散热叶片间彼此以适当间距形成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叶片包含至少一个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芯片散热装置,用于结合在如电脑芯片、电脑芯片模组等电子热源机构上,包括与该电子热源机构抵接的一散热基体,自该散热基体延伸而出的若干个散热叶片,且散热叶片间彼此以适当间距形成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叶片包含至少一个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继盛,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