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強专利>正文

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40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该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加热件,容器和加热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用于容纳待加热流质的加热腔,并且加热件中设有用于容纳发热包的作用腔;密封件,密封件与加热件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或者打开加热腔;以及导热件,导热件设置于加热件的外周,以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流质。由于导热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它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大与待加热流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对流质的加热面积(即热交换面积)。由此,在加热件与导热件双重的热传导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对流质的加热效率,减少了减少热散失,并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式自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人们通常会选择携带市面常见的瓶装饮料,例如,农夫山泉水、汇源果汁、脉动等。这类饮料虽然便于携带,但是由于不能自加热,适用范围有限。对于一些极寒地区,容易因为结冰的问题,使得不能正常饮用。并且适用人群也即为有限,不适合于肠胃不好的人群。目前市面上虽然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对食物加热的装置,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失快,食物受热不均匀,难以满足用户的加热需求。针对现有技术中瓶装饮料存在热量散失快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需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物加热装置存在的热量散失快、难以保证对食物的加热需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加热件,所述容器和所述加热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用于容纳待加热流质的加热腔,并且所述加热件中设有用于容纳发热包的作用腔;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加热件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作用腔;以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件的外周,以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流质。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上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容器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螺旋设置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具有导入热气的进气口和排出热气的第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相对于所述加热件的轴心线径向凸出。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多组导热片,每组所述导热片均沿加热件的轴心线方向间隔设置。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片包括至少三个沿所述加热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导热段,每个所述导热段之间设有供流质通过的间隙。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为铝合金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上设有消沫网,且所述消沫网上设有消沫剂。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外周罩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外周设有由热致变色材料制成的温控层。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导热件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热包置于加热腔后,可以往加热腔中导入冷水,冷水与发热包中的物料反应并散发热量,这样,可以通过加热件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容器中的流质,从而实现加热。与此同时,由于发热包遇水后迅速散发热量,可以使部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从加热腔进入作用腔,继而再从第一排气口流向进气口,此时,热气会沿着螺旋设置的加热管道逐渐流动并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热管道传递热量,从而对容器中的流质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容器中的饮料或食物既可以通过导热件进行加热,还可以通过加热管道进行加热,由此可以对容器中的物质进行双向加热,不仅可以提高对热量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对流质的加热时间,同时,还可以使得被加热物体能够均匀地受热,从而便于用户食用。由此,即使是在寒冷天气或者户外情况下,也能够方便快速地对水或者饮料进行加热,从而使用户享用到热气腾腾的物质。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在一种视角下的剖视图;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在另一种视角下的剖视图;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加热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加热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容器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2-加热件,31-加热腔,32-作用腔,4-加热管道,5-导热片,51-导热段,6-保温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清洁路栏的扫刷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再者,不同的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可用于对饮料、水或者流食等进行自动加热,这样,即使是在爬山、露营等户外活动中,也能满足用户对热饮或热食的需求。其中,图1至图5示出了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该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包括容器1;加热件2,所述容器1和所述加热件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用于容纳待加热流质的加热腔31,并且所述加热件2中设有用于容纳发热包的作用腔32。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加热件2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作用腔32,不仅便于放入或者取出发热包,还有益于防止发热包产生的热气外溢。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件2的外周,以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流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热包置于加热腔31后,可以往加热腔31中导入冷水,冷水与发热包中的物料反应并散发热量,这样,可以通过加热件2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容器1中的饮料、牛奶等流质食物,从而实现对流质的加热。由于导热片5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它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大与待加热流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对流质的加热面积(即热交换面积)。由此,在加热件2与导热件双重的热传导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对流质的加热效率,减少了减少热散失,并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在本公开中,所用到的发热包与市面上常用的自热米饭发热包的类型相同。所用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生石灰、碳酸钠、盐、活性炭等,主要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对食物进行加热。由于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2上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容器1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螺旋设置的加热管道4,所述加热管道4具有导入热气的进气口和排出热气的第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从而使得作用腔32与加热管道4能够连通。由于发热包遇水后迅速散发热量,可以使部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从作用腔32进入加热管道4,此时,热气会沿着螺旋设置的加热管道4逐渐流动并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热管道4传递热量,可以再次对容器1中的流质进行加热。这样一来,容器1中的流质既可以通过导热件进行加热,又可以通过加热管道4进行加热,由此实现对流质内外侧的双重加热,可以提高对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器(1);/n加热件(2),所述容器(1)和所述加热件(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用于容纳待加热流质的加热腔(31),并且所述加热件(2)中设有用于容纳发热包的作用腔(32);/n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加热件(2)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加热腔(31);以及/n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件(2)的外周,以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流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1);
加热件(2),所述容器(1)和所述加热件(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用于容纳待加热流质的加热腔(31),并且所述加热件(2)中设有用于容纳发热包的作用腔(32);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加热件(2)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加热腔(31);以及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件(2)的外周,以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流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2)上设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容器(1)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螺旋设置的加热管道(4),所述加热管道(4)具有导入热气的进气口和排出热气的第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相对于所述加热件(2)的轴心线径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式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多组导热片(5),每组所述导热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強
申请(专利权)人:李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