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及防火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28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具有第一、第二导体、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由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组成且具有特殊的形状,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都位于绝缘壳体内。本申请还公开了易于散热的防火复合电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更简单、材料耗用更少、成本更低、检验/施工速度更快、更稳定更可靠、散热效果及防火效果更优。火效果更优。火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及防火复合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
,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及防火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的快速发展及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电缆的防火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所在
人员作了不懈地努力。
[0003]CN111986844A公开了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具有挂靠体、三个导体,其特征在于靠体具有三个一端连在一起管体,第一管体的另一端及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管体的一端的两侧,第三管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管体的一侧且与第一管体的一端相靠近,管体的另一端具有开口,管体的内部具有导体孔,导体位于导体孔内。其主要用于电缆的挂靠及安装,其开口中对应一根绝缘导线,不便于弯曲部件内的电缆的开剥,且取电不方便。
[0004]CN211265084U公开了一种散热电缆,具有框架结构、第一输电单元、第二输电单元、第三输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由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第一卡合部件、第二卡合部件构成,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件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件的一端连结为一体。该电缆安全性差、导体固定不可靠。
[0005]CN211265031U公开了一种便于开剥的电缆,有第一导体、第一护层、第二及第三输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层上有角度为第一扇形角第一开口;第二输电单元上有角度为第二扇形角第二开口;第三输电单元上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横截面为扇形且其角度为第三扇形角,第三输电单元由第三导体及将第三导体整体包覆住的第三护层;第一、第二、第三扇形角三者都大于零;第一导体、第一护层、第二输电单元、第三输电单元四者的轴线重合。其通过层层护套的转向来取出及放入导体,而对于本身来说内部的导体开剥还是比较麻烦,取电不便。
[0006]CN206864233U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防火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线芯导体、绝缘层和外护套,及线芯支撑骨架和玻璃纤维编织层;线芯支撑骨架包括带缺口的圆筒状骨架本体,且骨架本体的一部分筒壁向内凹陷形成开口朝外的U形壁,U形壁设置有两个,并与缺口所在位置构成等腰三角形分布,骨架本体的缺口通过弹性带补全,在两个U形壁内嵌入有加强筋,在弹性带的外侧设置有挤压柱;玻璃纤维编织层绕设在骨架本体外,挤压柱被玻璃纤维编织层包覆在内,且通过挤压弹性带而进入到骨架本体内部;线芯导体布置在骨架本体内部,并被挤压柱和两个U形壁所架空。其内部的导体无法有效散热,且取放不便、且取电不方便,要开剥绝缘层后才能实现,故效率低下。
[0007]上述现有技术都不能使内部的所有导体都被容易地开剥、都无法方便取电,而且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导体的发热,使防火性能更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及防火复合电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具有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由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组成,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都是圆柱体结构,第一绝缘层的下部与第二绝缘层的下问结合在一起,绝缘壳体是一体式结构,第一绝缘层的左右对称平面与第二绝缘层的左右对称平面相重合,第一绝缘层的正下方的位置上具有贯穿第一绝缘层壁体的第二开口,第二绝缘层上具有贯穿第二绝缘层壁体的第一开口;第一绝缘层内部具有沿第一绝缘层的中央轴线延伸的第一绝缘腔,第二绝缘层内部具有沿与第二绝缘层的中央轴线相平行延伸的第二绝缘腔,第二绝缘腔位于第一绝缘层上方,第一开口与第二绝缘腔相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绝缘腔相连通,第一绝缘腔与第二绝缘腔是不相通的;第二导体的横截面呈月牙形状,第一导体位于第一绝缘腔内,第二导体位于第二绝缘腔内。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具有凸出的第一嵌合导体,第一嵌合导体位于第二开口内,第一嵌合导体是未伸出第二绝缘层的外缘所在的圆柱面的,第二导体上具有凸出的第二嵌合导体,第二嵌合导体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二嵌合导体是未伸出第二绝缘层的外缘所在的圆柱面的。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嵌合导体与第一导体是一体式结构;第二嵌合导体与第二导体是一体式结构。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外部包覆有外护套。
[0013]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腔的横截面形状优选的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0014]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腔的横截面形状优选的是月牙形状。
[0015]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材料都是塑料。
[0016]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或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或TPO或其它具有防火功能的材料。
[0017]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0018]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的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或其它几何形状。
[0019]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二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0020]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的横截面积与第一导体的横截面积是相等的。
[0021]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上述所述的易于
散热的防火电缆,且两个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是平行放置的且两个第二绝缘层具有一处边缘相贴,外护套将两个绝缘壳体整体包覆住,外护套的横截面呈8字形。
[0022]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三个上述所述的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且任意两个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是平行放置的且任意两个第二绝缘层具有一处边缘相贴,外护套将三个绝缘壳体整体包覆住,外护套的横截面近似呈三角形,任意两个第二绝缘层的边缘相贴处都不具有导电能力。
[0023]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三个上述所述的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且三个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是平行放置的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绝缘层都具有一处边缘相贴,外护套将三个绝缘壳体整体包覆住,相邻的两个第二绝缘层的边缘相贴处都不具有导电能力。
[0024]上述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四个上述所述的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且四个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呈平行四边形放置的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绝缘层都具有一处边缘相贴,外护套将四个绝缘壳体整体包覆住,相邻的两个第二绝缘层的边缘相贴处都不具有导电能力,外护套的内壁上具有四个内凸部件,内凸部件将相邻的第二绝缘层相隔开,内凸部件与外护套是同一种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具有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绝缘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3)由第一绝缘层(31)、第二绝缘层(32)组成,第一绝缘层(31)、第二绝缘层(32)都是圆柱体结构,第一绝缘层(31)的下部与第二绝缘层(32)的下问结合在一起,绝缘壳体(3)是一体式结构,第一绝缘层(31)的左右对称平面与第二绝缘层(32)的左右对称平面相重合,第一绝缘层(31)的正下方的位置上具有贯穿第一绝缘层(31)壁体的第二开口(322),第二绝缘层(32)上具有贯穿第二绝缘层(32)壁体的第一开口(321);第一绝缘层(31)内部具有沿第一绝缘层(31)的中央轴线延伸的第一绝缘腔(310),第二绝缘层(32)内部具有沿与第二绝缘层(32)的中央轴线相平行延伸的第二绝缘腔(320),第二绝缘腔(320)位于第一绝缘层(31)上方,第一开口(321)与第二绝缘腔(320)相连通,第二开口(322)与第一绝缘腔(310)相连通,第一绝缘腔(310)与第二绝缘腔(320)是不相通的;第二导体(2)的横截面呈月牙形状,第一导体(1)位于第一绝缘腔(310)内,第二导体(2)位于第二绝缘腔(32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1)上具有凸出的第一嵌合导体(11),第一嵌合导体(11)位于第二开口(322)内,第一嵌合导体(11)是未伸出第二绝缘层(32)的外缘所在的圆柱面的,第二导体(2)上具有凸出的第二嵌合导体(21),第二嵌合导体(21)位于第一开口(321)内,第二嵌合导体(2)是未伸出第二绝缘层(32)的外缘所在的圆柱面的;第一嵌合导体与第一导体是一体式结构;第二嵌合导体与第二导体是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3)外部包覆有外护套(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腔的横截面形状优选的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防火电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波熊莉项兴尧张萍曾麟钧程丽王丹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堰巨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智能装备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