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它涉及铅酸电池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要解决目前铅酸蓄电池存在的问题。双极性板栅是由塑料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并在其上绕制铅线,其是由结构相似的两个塑料框架之间,挟持着由一根铅线绕制而成的导电网。铅酸蓄电池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极性极板对工艺过程的可操作性及电池性能都会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池领域。池领域。池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铅酸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制备铅酸蓄电池的一种双极性板栅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蓄电池应用领域主要并存两大系列,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新型的锂离子蓄电池以高比能量、长寿命之长处近年来得到长足进步与发展。铅酸蓄电池已经诞生160多年,无论工作原理、制造技术及装备、应用领域都达到比较完善且成熟的地步。尽管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比能量低但是它成本也低、高低温性能好、不起火爆炸安全性好与环境友好(铅的回收率达99%且回收技术成熟经济性佳,资源的循环利用好),因此对比能量指标要求不苛刻的地方依然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储能领域,及传统的应用领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寿命、比能量及其他性能一定会扩大铅酸蓄电池生存空间并提高其竞争力,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是一件好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铅酸蓄电池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的双极性板栅。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它包括上塑料框架、下塑料框架和铅线构成;
[0005]所述的上塑料框架与下塑料框架的尺寸相同,沿上塑料框架和下塑料框架内的长度方向在中间处均设置有龙骨,分别将上塑料框架和下塑料框架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的上塑料框架和下塑料框架内的龙骨上部均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龙骨上设置有多个铅线限位结构;所述的上塑料框架与下塑料框架的左右两部分内均设置有多个栅格;栅格内分别设置有铅线限位柱;
[0006]所述的铅线设置在下塑料框架内,并呈“S”形;所述的铅线的一端固定于下塑料框架左部分端部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上,另一端依次穿过铅线限位结构、右部分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并固定于下塑料框架左部分另一端部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上;或者所述的铅线的一端固定于下塑料框架右部分端部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上,另一端依次穿过铅线限位结构、左部分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并固定于下塑料框架右部分另一端部的栅格内的铅线限位柱上;所述的上塑料框架置于下塑料框架上并连接在一起,且上塑料框架与下塑料框架的龙骨凸起处相对设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铅线系指高强度玻璃纤维长丝包敷耐腐蚀铅合金的导线。
[0008]进一步地,栅格为方形或三角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铅线两端进行憎水处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铅线的两端均位于下塑料框架左部分或右部分,在龙骨同一侧的塑料框架内设置有铅线的两个端头,该部分作为负极板栅,在龙骨另一侧的塑料框架部
分作为正极板栅;其中,所述的塑料框架是由上塑料框架与下塑料框架组合而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正极板栅宽度=负极板栅宽,正极板栅厚度≥负极板栅厚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塑料框架和下塑料框架胶粘或者焊接在一起,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和“S“型铅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龙骨两端分别穿出上塑料框架与下塑料框架。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铅线限位结构为设置在龙骨上的铅线通孔或者设置在位于下塑料框架内的龙骨表面的限位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双极性板栅结构由龙骨、正极板栅和负极板栅组成。
[0016]采用双极性板栅制备铅酸蓄电池,将多个双极性板栅并排交错置于铅酸蓄电池壳体内,所述的双极性板栅的龙骨外凸,相邻两个双极性板栅外凸的龙骨之间通过绝缘密封条连接;位于铅酸蓄电池正极端一侧的板栅为去除上塑料框架或下塑料框架后的单极性板栅,该单极性板栅的铅线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子电连接;位于铅酸蓄电池负极端一侧的板栅为去除上塑料框架或下塑料框架后的单极性板栅,该单极性板栅的铅线与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子电连接。
[0017]所述的框架为塑料框架。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双极性板栅,从功能上分为三部分:1,龙骨组合后的龙骨一侧是负极板栅一侧是正极板栅。组合后的龙骨对正负板栅两侧而言是密不透液的;2正极板栅其厚度稍厚;3,负极板栅其厚度稍薄。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绝缘密封条是密封不透水(水溶液)的。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双极性板栅可以提高铅酸蓄电池性能。串联的铅酸蓄电池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与串联方式即构成准双极性电池。该电池的结构特点是单体电池的壳体不是通常的槽与盖封闭而成的容器,而是通过相邻双极性极板的龙骨密封及槽体与接触的龙骨头之间的密封构成独立的单体电池容器并完成串联电池组中相邻两只电池间的电联接。相邻两只电池的电联接是由穿过龙骨的铅线完成的。双极性极板的关键是双极性板栅的结构。
[0021]铅酸蓄电池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双极性极板对工艺过程的可操作性及电池性能都会提高,具有如下优点:
[0022]1,每块双极性板栅都是独立的非连续的,且机械强度好,保证了极板加工工艺的可操作性好。
[0023]2,涂填铅膏前双极性板栅已经加工成型,这有利于:a,涂板前检验板栅的质量,特别是密封性;b,有利于沿用传统涂板设备;
[0024]3,该板栅的龙骨结构即很好地完成电池组中相邻电池的正负极电子导电的连接又能隔断两者离子导电的通路。从板栅本身出发保证了双极性板栅使用的可行性;
[0025]4,塑料框架保证了极板边缘界限清晰无多余活性物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0026]5,与传统铅酸电池板栅相比因为铅线的高弹性模量耐蚀性极优正板栅的耐蚀性提高了,循环寿命增加。
[0027]6,通过龙骨中铅线将电池串联起来,大大缩短了串联回路的路径及提高了电极内电流密度的均一性且减少了铅耗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由塑料框架与铅线复合的双极性板栅制备的铅酸蓄电池组结构剖视图;其中,3为铅线,4为龙骨,10为双极性板栅,11为铅酸蓄电池壳体,12为绝缘密封条,13为正极端子,14为负极端子,15为正极板栅,16为负极板栅;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塑料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塑料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极性板栅的照片;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双极性板栅的端面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双极性板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7]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其特征在于由上塑料框架(1)、下塑料框架(2)和铅线(3)构成;所述的上塑料框架(1)与下塑料框架(2)的尺寸相同,沿上塑料框架(1)和下塑料框架(2)内的长度方向在中间处均设置有龙骨(4),分别将上塑料框架(1)和下塑料框架(2)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的上塑料框架(1)和下塑料框架(2)内的龙骨(4)上部均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龙骨(4)上设置有多个铅线限位结构(7);所述的上塑料框架(1)与下塑料框架(2)的左右两部分内均设置有多个栅格(5);栅格(5)内分别设置有铅线限位柱(6);所述的铅线(3)设置在下塑料框架(2)内,并呈“S”形;所述的铅线(3)的一端固定于下塑料框架(2)左部分端部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上,另一端依次穿过铅线限位结构(7)、右部分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并固定于下塑料框架(2)左部分另一端部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上;或者所述的铅线(3)的一端固定于下塑料框架(2)右部分端部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上,另一端依次穿过铅线限位结构(7)、左部分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并固定于下塑料框架(2)右部分另一端部的栅格(5)内的铅线限位柱(6)上;所述的上塑料框架(1)置于下塑料框架(2)上并连接在一起,且上塑料框架(1)与下塑料框架(2)的龙骨(4)凸起处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其特征在于栅格(5)为方形或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线(3)两端进行憎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线(3)的两端均位于下塑料框架(2)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史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