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观亮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07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包括横杆;所述横杆通过第一支撑件与车箱连接,以及横杆通过第二支撑件与车架连接,进而使横杆固定于车体的后下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锁紧于车架纵梁末端的安装孔中,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纵梁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分连接,进而使第二支撑件与车架形成可拆分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防撞能力,增加安全系数,降低车辆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后保险杠
本技术涉及车辆保险杠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后保险杠。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汽车或驾驶员在冲撞受力的时候,产生缓冲的装置。现有的部分车辆的后保险杠仅仅是一块塑料件,防撞能力很弱,而更偏重于美观,导致了后保险杠一碰便碎,失去了原有的防撞功能。另外,有的微型货车省去了后保险杠,导致车箱与其他物体直接碰撞。例如五菱微型货车,车主更加需要自行加装,但现有加装的后保险杠仅仅是与车箱连接,即使后保险杠本身强度足够,但车箱承受冲击力极易形变且形变量大,安全系数低,不利于车辆保养,同时也将造成较高维修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提高防撞能力,增加安全系数,降低车辆维护费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包括横杆;所述横杆通过第一支撑件与车箱连接,以及横杆通过第二支撑件与车架连接,进而使横杆固定于车体的后下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锁紧于车架纵梁末端的安装孔中,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纵梁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分连接,进而使第二支撑件与车架形成可拆分连接的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车架包括两个平行的纵梁,两个纵梁之间固定焊接多个横梁,而两个纵梁的末端均预留两个安装孔,安装孔通常为通孔。本设备的连接件卡紧锁死的通孔中,而第二支撑件连接在纵梁和横杆之间,第一支撑件连接在车箱和横杆之间。本设备的第二支撑件可与车架快速拆分,安装操作简单,省去了复杂的拆装过程。另外,通过第二支撑件将横杆受到的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车架,一方面提升了横杆的防撞能力,另外一方面减小了车箱收到的冲击力,从而弱化了车箱的受损程度,提高了对车体的保护。优选地,所述横杆靠近车架的侧面设有“U”型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通过“U”型件与横杆可拆分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方管;第二支撑件插入“U”型件的凹槽中并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连接。第二支撑件插入“U”型件凹槽中,然后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横穿于两者之间,采用常见的连接方式,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L”型材;第一支撑件的上端和下端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分别与车箱和横杆可拆分连接。横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这三者均可拆分,拆分后占用的运输空间小,便于批量运输,节约运输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均位于横杆的同一侧面。横杆位于车体的最后,由横杆代替车体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起到了真正的防碰撞的作用。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丝杆;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一端均封闭,第一管体的封闭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管体的封闭端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且丝杆位于第二管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管体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另外一端均开口,且开口的两端均设有倾角相同的切面;所述丝杆的末端伸入第一管体中且穿出所述第一通孔以使两个切面贴合,通过丝杆继续伸出第一通孔进而使两个切面错位。优选地,所述丝杆的末端套设螺母,通过不断旋进螺母并顶紧在第二管体的封闭端以使两个切面贴合并错位。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放入纵梁的安装孔中,然后不断旋进螺母,使得两个切面错位。错位后,第一管体的开口端与第二管体的开口端分别朝着径向错位伸出,以顶紧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一直到螺母拧紧至合适的力矩程度为止。利用连接件代替现有的焊接方式,形成可拆分的连接,省去了复杂的焊接操作,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同时又能保证连接处的牢固性。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丝杆的末端贯穿对应的第二通孔并在丝杆的末端旋紧另外一个螺母,进而使第二支撑件与对应的连接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所有的第二通孔沿着第二支撑件的长边方向分布。由于不同的车辆纵梁长度以及安装孔的具体位置不同,则根据具体的安装情况,通过多个第二通孔调节第二支撑件在纵梁上的位置,保证安装到位,横杆稳定性好。优选地,所述横杆为方管;所述横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材料均为合金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横杆安装于车体后下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横杆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U”型件4、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6、丝杆7、切面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纵梁11、车箱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包括横杆1。所述横杆1通过第一支撑件2与车箱12连接,以及横杆1通过第二支撑件3与车架连接,进而使横杆1固定于车体的后下方。具体地,横杆1和第二支撑杆均为方管,第一支撑件2为“L”型材,并且所述横杆1、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材料均为合金钢,所述横杆1、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材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相应的改变。为了横杆1更加稳定,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分别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件2和两个第二支撑件3分别位于横杆1的两端。对于第二支撑件3的安装,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锁紧于车架纵梁11末端的安装孔中,两个第二支撑件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1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分连接,进而使第二支撑件3与车架形成可拆分连接的结构。具体地,所述横杆1靠近车架的侧面设有“U”型件4,所述第二支撑件3的下端均通过“U”型件4与横杆1可拆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3为方管;第二支撑件3插入“U”型件4的凹槽中并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连接。第二支撑件3插入“U”型件4凹槽中,然后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横穿于两者之间,采用常见的连接方式,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而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4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6和丝杆7;所述第一管体5的一端与第二管体6的一端均封闭,第一管体5的封闭端设有第一通孔9,第二管体6的封闭端与所述丝杆7固定连接且丝杆7位于第二管体6的内部。所述第一管体5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管体6的另外一端均开口,且开口的两端均设有倾角相同的切面8;所述丝杆7的末端伸入第一管体5中且穿出所述第一通孔9以使两个切面8贴合,通过丝杆7继续伸出第一通孔9进而使两个切面8错位。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包括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通过第一支撑件与车箱连接,以及横杆通过第二支撑件与车架连接,进而使横杆固定于车体的后下方;/n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n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锁紧于车架纵梁末端的安装孔中,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纵梁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分连接,进而使第二支撑件与车架形成可拆分连接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保险杠,包括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通过第一支撑件与车箱连接,以及横杆通过第二支撑件与车架连接,进而使横杆固定于车体的后下方;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锁紧于车架纵梁末端的安装孔中,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纵梁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分连接,进而使第二支撑件与车架形成可拆分连接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靠近车架的侧面设有“U”型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通过“U”型件与横杆可拆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方管;第二支撑件插入“U”型件的凹槽中并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L”型材;第一支撑件的上端和下端通过螺栓、螺丝或者螺钉分别与车箱和横杆可拆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均位于横杆的同一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观亮
申请(专利权)人:蒋观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