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90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8
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本装置可安装于河道两侧、湖泊护岸顶部或水面漂浮装置上,主体由微生物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智能控制系统4、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四部分组成。本装置可实现以下功能:当水质劣于既定标准时,自动启动,向水体释放相应菌种和代谢产物,使相应菌种成为优势菌种;当水体缺乏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时(如碳源),限制目标菌种发挥净化作用时,可根据需要向水体投放相应营养物质,促进目标微生物在水体中的生长繁殖;当水质指标优于既定目标时,实现装置的自动停止;根据水质状况实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定性和定量投放,在保障水质的同时,避免过量投放微生物菌种。避免过量投放微生物菌种。避免过量投放微生物菌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是指的是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排入河,使得水体污染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水体出现黑臭或水质不达标。地表水水质主要考核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等,不同水体可能会出现不同指标、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导致水质达不到功能要求。
[0003]目前水环境治理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

生态法三种。
[0004](1)物理方法主要有截污清淤、疏浚、引水换水和曝气复氧。缺点是只能暂时解决河道污染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并且此种方法工程大,只能作为突发性水体污染的应急措施,费用高。
[0005](2)化学方法分为化学絮凝和化学除藻,包括化学氧化、化学沉淀及强化絮凝等。缺点是产泥量大,具有一定毒性,无法根治河道黑臭问题且无法确定是否对河道生境造成破坏影响河流生态系统。花费大,并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6](3)生物
‑‑
生态法主要包括植物净化、生物膜、微生物强化和生物

生态法组合等方法。生物
‑‑
生态法包括的技术有: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调控技术

生物膜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存在造价高,处理周期长,效果维护困难缺点。
[0007]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净水菌种投放为主,但菌种的投放存在盲目性现象,即菌种投放种类与数量机械性、投放时间的机械性,造成菌种投放过量或不足,没有发挥到投放菌种的净化效果;另外,当微生物菌种投放过量时,也会造成微生物死亡、浮游生物或原生动物大量泛滥等问题,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水质污染,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水体的污染问题,以生物

生态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缩小工程规模,不产生二次污染,减少对河道的破坏,在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同时便于管理和使用,降低维护费用,保障水质。智能控制系统在进行水质实时监测的同时,根据实测状况对水质变化提前预判,根据水质及水量情况发出信号指示,调控系统据此调节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释定性、定量放适宜当前水体特征的微生物(或养料),可做到有的放矢的选配菌种,实现对症下药和成本节约,避免造成微生物投放不当造成效果不佳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自带曝气、搅拌设备,微生物可长期存活并发挥净化效用;当水体缺乏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碳源),限制目标菌种发挥净化作用时,可根据需要向水体投放相应营养物质,促进目标微生物在水体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在发酵室内繁殖生长,不会随水流流失,使用寿命长。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本装置可安装于河道两侧、湖泊护岸顶部或水面漂浮
装置上,主体由微生物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智能控制系统4、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四部分组成;外置固定架3用于外部固定。
[0011]所述智能控制系统4在具备水质实时监测的同时,内部有传感器4

1连于水体,数据分析系统4

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调控系统4

3依据比对结果调节控制微生物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和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选配适宜水体特征的菌种及养料,完成自动培养与投加;当养料即将用完时,智能调控系统向客户端发出警报,便于及时添加。所述微生物发酵室1内部放置自动门1

1、微生物及培养物质进入管道1

2、曝气装置1

3和可控自动隔板门1

4,所述发酵室1与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之间以可控自动隔板门1

4隔开。微生物菌种通过所述微生物及培养物质进入管道1

2进入生物发酵室1中,所述控制自动门1

1开闭调控水体进入量和排出量,进而控制微生物释放速度,所述曝气装置1

3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氧气和搅拌;根据提前测定好的菌种生长曲线,确定菌种的发酵时间及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对数期和稳定期,在菌种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打开可控自动隔板门1

4,令代谢产物进入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中。
[0012]优选的,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内包含滤膜2

1,孔径为1um;
[0013]优选的,所述次生代谢产物出口管道2

2的次生代谢产物出口管道末端2

3与外置抽水泵相连,大分子有机物的直径一般都小于1um;
[0014]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室1中加入微生物的直径均大于1um,水和代谢产物通过该滤膜2

1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微生物留在生物发酵室1中继续工作;
[0015]优选的,所述次生代谢产物出口管道末端2

3处与岸上放置的抽水泵连接,定期抽出代谢产物,保证装置内微生物代谢不受影响。
[0016]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4内数据分析系统4

2和调控系统4

3可根据水体污染情况,发出信号指示并作出调节响应,控制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完成菌种种类与数量的选配,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启动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根据需求培养更多相应菌种。
[0017]优选的,所述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和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可以由1个或多个单元组成,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功能菌种。
[0018]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和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均可由1个或多个平行单元组成。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室1和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在水质优于既定标准时,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4发出的指令停止微生物培养工作,同时向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根据指令,存储即将停止培养的相应微生物菌种。
[0019]优选的,数据存储器存储水质、微生物投放情况和养料投放情况等数据;信号发射装置将相关数据实时发送至手机或电脑客户端,便于实时掌握水质及装置相关情况。
[0020]优选的,根据水体驳岸特点,所述外置固定架3可为防水防锈金属外置固定架或铆钉、预制混凝土等结构。利用所述外置固定架3将装置固定在驳岸上,减小水流冲蚀造成的影响,或可将装置固定放置于堤岸上。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黑臭及水质不达标问题,实现水环境净化,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环保安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便于管理的优点;装置直接入河,与水体接触面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水体净化装置,本装置可安装于河道两侧、湖泊护岸顶部或水面漂浮装置上,主体由微生物发酵室1、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智能控制系统4、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四部分组成;外置固定架3用于外部固定;所述智能控制系统4上端有监测数据显示屏、数据存储器和信号发射装置,底部有传感器4

1连于水体,实时感应水质变化,数据分析系统4

2对不同污染指标设置标准线,并将水体监测数据与之分析比对,超出标准线时发出信号指示,调控系统4

3做出响应,调节控制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根据当前水体特征向水体释放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及养料;同时,将信息传送至微生物发酵室1和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启动相应微生物培养工作;当传感器4

1监测到水质优于既定标准,不需要添加微生物时,调控系统4

3做出响应,向微生物发酵室1和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发出指令,停止微生物培养工作,同时向微生物菌种及养料存放室5发出指令,存储即将停止培养的相应微生物菌种,以备后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室1内部放置自动门1

1、微生物及培养物质进入管道1

2、曝气装置1

3和可控自动隔板门1

4,所述发酵室1与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之间以可控自动隔板门1

4隔开。微生物菌种通过所述微生物及培养物质进入管道1

2进入生物发酵室1中,所述控制自动门1

1开闭调控水体进入量和排出量,进而控制微生物释放速度,所述曝气装置1

3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氧气和搅拌水体;根据提前测定好的菌种生长曲线,确定菌种的发酵时间及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对数期和稳定期,在菌种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打开可控自动隔板门1

4,令代谢产物进入所述次级代谢产物回流室2中,所述次生代谢产物出口管道2

2的次生代谢产物出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李岩张留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汇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