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90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层、第一吸附层、中间层、第二吸附层以及内层,外层下表面设有第一粘结剂,第一吸附层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剂连接,中间层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粘结剂与第三粘结剂,第一吸附层下表面与第二粘结剂连接,第二吸附层下表面设有第四粘结剂,内层上表面与第四粘结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了两层能够吸附味的吸附层,能够较为彻底地吸附异味,如火锅店的火锅味道、夏天的汗臭味等,并且加入了强度较高的纤维,增加了面料强度,以达到防撕裂效果,同时面料含有部分棉纤维,增加了面料的柔韧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
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
技术介绍
服装面料决定服装的风格和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等表现效果。随着技术发展,服装面料的生产日新月异,服装设计五花八门,除了日常穿着的服装,各种功能性服装也是层出不穷。不同的面料赋予了服装不同的功能特性,如优质高档的的面料使服装穿着舒适、视觉高贵、触觉柔美,而羊毛类面料使服装穿着柔软、保暖,耐磨类化纤面料可制作各类工装服。现有服装面料可满足人们日常需要,但在一些充满异味的环境中,普通面料容易吸附异味,如火锅店的火锅味道、夏天的汗臭味等,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尽管市场上出现了少部分可去除异味的服装,但多数面料易于撕裂,不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通过增加其相应的功能性结构,有效配合使用环境及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普通面料容易吸附异味,如火锅店的火锅味道、夏天的汗臭味等,以及多数面料易于撕裂,不便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外层、第一吸附层、中间层、第二吸附层以及内层,所述外层下表面设有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剂连接,所述中间层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粘结剂与第三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下表面与第二粘结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上表面与第三粘接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下表面设有第四粘结剂,所述内层上表面与第四粘结剂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层包括芳纶纤维、膜裂纤维以及第一尼龙纤维,所述芳纶纤维、膜裂纤维以及第一尼龙纤维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芳纶纤维、膜裂纤维以及第一尼龙纤维来提高面料表层抗拉耐磨性,以提高面料的防撕裂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层包括活性炭粉末以及无纺基体,所述活性炭粉末涂覆于无纺基体上表面表面,通过活性炭粉末来吸附异味,无纺基体可以稳固活性炭粉末,不易脱落。优选地,所述中间层包括涤纶纤维、第一棉纤维以及第二尼龙纤维,所述涤纶纤维、第一棉纤维以及第二尼龙纤维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涤纶纤维、第一棉纤维以及第二尼龙纤维来改善面料的柔韧性,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防撕裂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二吸附层包括活性炭纤维以及第二棉纤维,所述活性炭纤维与第二棉纤维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采用活性炭纤维来进行第二次吸附,能够较彻底地吸附异味。优选地,所述内层包括第三棉纤维以及第四棉纤维,所述第三棉纤维与第四棉纤维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第三棉纤维以及第四棉纤维来编织面料的内层,增加了面料的柔软舒适性,同时具有吸汗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了两层能够吸附味的吸附层,能够较为彻底地吸附异味,如火锅店的火锅味道、夏天的汗臭味等,并且加入了强度较高的纤维,增加了面料强度,以达到防撕裂效果,同时面料含有部分棉纤维,增加了面料的柔韧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间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吸附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外层;110、芳纶纤维;120、膜裂纤维;130、第一尼龙纤维;200、第一吸附层;210、活性炭粉末;220、无纺基体;300、中间层;310、涤纶纤维;320、第一棉纤维;330、第二尼龙纤维;400、第二吸附层;410、活性炭纤维;420、第二棉纤维;500、内层;510、第三棉纤维;520、第四棉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外层100、第一吸附层200、中间层300、第二吸附层400以及内层500,外层100下表面设有第一粘结剂,第一吸附层200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剂连接,中间层300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粘结剂与第三粘结剂,第一吸附层200下表面与第二粘结剂连接,第二吸附层400上表面与第三粘接剂连接,第二吸附层400下表面设有第四粘结剂,内层500上表面与第四粘结剂连接。进一步地,外层100包括芳纶纤维110、膜裂纤维120以及第一尼龙纤维130,芳纶纤维110、膜裂纤维120以及第一尼龙纤维130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芳纶纤维110、膜裂纤维120以及第一尼龙纤维130来提高面料表层抗拉耐磨性,以提高面料的防撕裂效果。进一步地,第一吸附层200包括活性炭粉末210以及无纺基体220,活性炭粉末210涂覆于无纺基体220上表面表面,通过活性炭粉末210来吸附异味,无纺基体220可以稳固活性炭粉末210,不易脱落。进一步地,中间层300包括涤纶纤维310、第一棉纤维320以及第二尼龙纤维330,涤纶纤维310、第一棉纤维320以及第二尼龙纤维330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涤纶纤维310、第一棉纤维320以及第二尼龙纤维330来改善面料的柔韧性,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防撕裂效果。进一步地,第二吸附层400包括活性炭纤维410以及第二棉纤维420,活性炭纤维410与第二棉纤维420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采用活性炭纤维410来进行第二次吸附,能够较彻底地吸附异味。进一步地,内层500包括第三棉纤维510以及第四棉纤维520,第三棉纤维510与第四棉纤维520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通过第三棉纤维510以及第四棉纤维520来编织面料的内层500,增加了面料的柔软舒适性,同时具有吸汗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外层(100)、第一吸附层(200)、中间层(300)、第二吸附层(400)以及内层(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00)下表面设有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200)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剂连接,所述中间层(300)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粘结剂与第三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200)下表面与第二粘结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400)上表面与第三粘接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400)下表面设有第四粘结剂,所述内层(500)上表面与第四粘结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包括外层(100)、第一吸附层(200)、中间层(300)、第二吸附层(400)以及内层(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00)下表面设有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200)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剂连接,所述中间层(300)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粘结剂与第三粘结剂,所述第一吸附层(200)下表面与第二粘结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400)上表面与第三粘接剂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层(400)下表面设有第四粘结剂,所述内层(500)上表面与第四粘结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00)包括芳纶纤维(110)、膜裂纤维(120)以及第一尼龙纤维(130),所述芳纶纤维(110)、膜裂纤维(120)以及第一尼龙纤维(130)之间采用一上一下相互交叉的编织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撕裂且可去除异味的服装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层(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康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