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79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顶出装置,包括:斜顶件、导向套以及竖直顶杆,其中导向套置于斜顶件的底部,竖直顶杆穿过导向套和斜顶件连接,竖直顶杆竖直设置,斜顶件相对竖直顶杆倾斜设置,该斜顶出装置保留在模仁内的斜顶杆的顶出长度,在斜顶杆的下方设置竖直顶杆用于垂直向上顶出斜顶杆,将原来的斜顶座的位置挪动到模仁底部,减少斜顶杆的长度,使其不容易折弯或者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的顶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斜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塑胶产品在模具中注塑成型后,其内倒扣需要采用斜顶实现倒扣出模,斜顶,就是用于注塑模具支撑斜顶块进行斜顶抽芯脱模的部件。根据注塑产品的特点需要设计不同尺寸体积的斜顶,其中顶杆的设计长度至少需要大于模仁面至顶针板之间的距离,故对于一些大尺寸的产品来说斜顶杆的长度也需要设计地很长。而对于这类斜顶来说,斜顶小但顶出位长就很容易导致斜顶在顶出时容易出现折弯断裂的现象,导致工件的损耗,进而也导致后续生产需要频繁地更换斜顶,增加了模具和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顶出装置,该斜顶出装置保留在模仁内的斜顶杆的顶出长度,在斜顶杆的下方设置竖直顶杆用于垂直向上顶出斜顶杆,将原来的斜顶座的位置挪动到模仁底部,减少斜顶杆的长度,使其不容易折弯或者断裂。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斜顶出装置,包括:斜顶件、导向套以及竖直顶杆,其中导向套置于斜顶件的底部,竖直顶杆穿过导向套和斜顶件连接,竖直顶杆竖直设置,斜顶件相对竖直顶杆倾斜设置,当该斜顶出装置置于模具内时,斜顶件置于模仁内的斜孔内,竖直顶杆置于模仁外,导向套的边侧设有压块,其中压块置于导向套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顶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斜顶杆以及置于斜顶杆头部的顶头,其中顶头和斜顶杆拆卸组装。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将原来长斜顶更改为斜顶杆和竖直顶杆的组合结构,斜顶杆置于模仁内,竖直顶杆连接于斜顶杆的底部,且竖直顶杆在导向套的作用下向上推动斜顶杆,将原来的斜顶座的位置移动到模仁底部,以此方式缩短斜顶杆的长度,减少斜顶杆的受力长度使其不容易折弯和断裂。2.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可拆卸的斜顶杆和顶头的组合方式,当斜顶杆或顶杆出现变形时便于更换斜顶杆和/或顶头,降低更换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连接时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斜顶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斜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斜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斜顶件,11-斜顶杆,111-顶杆连接孔,112-顶杆凹槽,113-连接凸台,114-顶杆凸台,12-顶头,121-顶头连接孔,122-顶头凸台,123-连接凹槽,124-顶头凹槽,20-导向套,30-竖直顶杆,40-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斜顶出装置的结构被展示,该斜顶出装置区别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斜顶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斜顶出装置将原来的长斜顶分为置于模仁内的斜顶杆和置于模仁外的垂直顶杆,相当于将原来的斜顶座移动到模仁底部,以此方式减少斜顶杆的受力长度,使其不易折弯和断裂,其该方式也可减少顶针板由于斜度造成的干扰。具体的,该斜顶出装置包括斜顶件10、导向套20以及竖直顶杆30,其中导向套20置于斜顶件10的底部,竖直顶杆30穿过导向套20和斜顶件10连接,竖直顶杆30竖直设置,斜顶件10相对竖直顶杆30倾斜设置。当该斜顶出装置置于模具内时,斜顶件10置于模仁内的斜孔内,竖直顶杆10置于模仁外,当竖直顶杆30推动斜顶件10时,斜顶件10可沿着模仁斜孔倾斜运动,从而脱出水平倒扣。其中,该导向套20置于斜顶件10的下方,且导向套20内设有导向通道,竖直顶杆30穿过该导向套20被限制其运动方向,其中导向通道垂直设置,因此竖直顶杆30也沿着垂直方向做行程变动。其中竖直顶杆30和斜顶件10可以多种方式连接。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竖直顶杆30和斜顶件10通过单边T槽连接,具体的,斜顶杆的10底部设有单边T槽,竖直顶杆30卡置在单边T槽内实现和斜顶件10的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当斜顶出装置是置于模具内使用的,斜顶件10置于模仁斜孔内,当竖直顶杆30垂直向上给斜顶杆一个作用力,斜顶件10在模仁斜孔和T型槽的限位作用下可倾斜地向上移动。另外,为了保证该斜顶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导向套20的边侧设有压块40,其中压块40置于导向套20的底部以抵充斜顶件10向下的压力,从而保证该斜顶件10可稳定地卡置在模仁斜孔内。为了减少加工成本,该压块40设计为台阶状,压块40的边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向外突起形成台阶台,台阶台置于导向套20的下方卡置限位导向套20。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顶杆30的底部设有U型介子,该U型介子套置在竖直顶杆30上。斜顶件10包括倾斜设置的斜顶杆11以及置于斜顶杆11头部的顶头12,其中顶头12和产品的倒扣位置抵触,以实现模具的脱模。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本方案另外提供一种斜顶件10可拆卸的斜顶出装置,该斜顶出装置的其他结构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的斜顶杆11和顶头12为可拆卸的组装结构,这样的凡是不仅可方便斜顶件10的加工组装也方便了斜顶件10的维修。具体的,斜顶杆11的头部设有顶杆连接孔111,顶头12的尾部设有顶头连接孔121,其中顶杆连接孔111和顶头连接孔121的位置相对应,卡置件卡置在顶杆连接孔111和顶头连接孔121中可实现两者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杆连接孔111和顶头连接孔121为螺纹孔,此时螺杆伸入螺纹孔内连接斜顶杆11和顶头12。不仅如此,本方案通过将斜顶杆11的头部设计为和顶头12的尾部相匹配的形状,以加强斜顶杆11和顶头12的连接稳定性。具体的,斜顶杆11的头部设有顶杆凹槽112,对应的,顶头12的尾部设有顶头凸台122,其中顶杆凹槽112和顶头凸台122的形状匹配。同样的,斜顶杆11的头部设有顶杆凸台114,对应的,顶头12的尾部设有顶头凹槽124,其中顶杆凸台114和顶头凹槽124的形状匹配。在本方案具体的实施例中,斜顶杆11的头部设计为台阶状,具体的,斜顶杆11的头部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其中第二台阶相对第一台阶和第三台阶向外凸起,第三台阶相对第一台阶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斜顶件(10)、导向套(20)以及竖直顶杆(30),其中导向套(20)置于斜顶件(10)的底部,竖直顶杆(30)穿过导向套(20)和斜顶件(10)连接,竖直顶杆(30)竖直设置,斜顶件(10)相对竖直顶杆(30)倾斜设置,当该斜顶出装置置于模具内时,斜顶件(10)置于模仁内的斜孔内,竖直顶杆(30)置于模仁外,导向套(20)的边侧设有压块(40),其中压块(40)置于导向套(20)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顶件(10)、导向套(20)以及竖直顶杆(30),其中导向套(20)置于斜顶件(10)的底部,竖直顶杆(30)穿过导向套(20)和斜顶件(10)连接,竖直顶杆(30)竖直设置,斜顶件(10)相对竖直顶杆(30)倾斜设置,当该斜顶出装置置于模具内时,斜顶件(10)置于模仁内的斜孔内,竖直顶杆(30)置于模仁外,导向套(20)的边侧设有压块(40),其中压块(40)置于导向套(20)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顶杆(30)和斜顶件(10)通过单边T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块(40)的边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向外突起形成台阶台,台阶台置于导向套(20)的下方卡置限位导向套(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顶件(10)置于模仁斜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斜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顶件(10)包括倾斜设置的斜顶杆(11)以及置于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良郑建平蒲胤谷宋昌贵黄运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强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