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775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列车的列首;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列首的综合通信平台中,集中完成了重载列车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和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以及物流的快速发展,重载列车以其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和效益好等诸多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0003]目前,在无核心网和地面接入网覆盖的重载跌路区段中,重载列车之间在进行通信时,往往因距离较远而无法实时准确地获取到彼此的信息,从而影响重载列车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0004]因此,如何在上述无网络接入的区段内,集中完成重载列车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使得当前重载列车可以和区域内其他多个重载列车,进行群组间的可靠通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和系统,以集中完成重载列车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列车的列首;
[0008]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列车和接收方:所述第一列车的列首安装有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和所述发送模块;
[0010]所述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
[0011]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
[001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之后,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通信方式向接收方列车发送消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在无网络覆盖的重载跌路区段中,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对列车中的发送模块所发送的消息进行集中接收,并根据上述消息中的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了列车的通讯方式,并基于上述确定的通信方式,将发送模块所发出的消息转发给了指定的接收方,使得当前重载列车可以和区域内其他多个重载列车,进行群组间的可靠通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18]实施例一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在无核心网和地面接入网覆盖的重载跌路区段中,重载列车之间进行可靠通信的情况。
[0020]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包括:
[0021]S110、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其中,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安装在第一列车的列首。
[0022]其中,第一列车是指有消息发送需求的重载列车。
[0023]发送模块是指第一列车中有消息需要发送的模块,而该消息发送模块可以是第一列车中的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或雷达设备等。例如,ATP可以将第一列车与其他列车之间的距离信息发送出去,ATO可以将包含第一列车运行前方两个连续车站的计划到达时刻、计划出发时刻、计划站内停靠股道、作业类型和作业时间等计划数据作为消息发送出去,列车的雷达设备可以将第一列车的速度以及位置等信息发送出去。
[0024]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是指安装在第一列车的列首的一个通信中间模块,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集中转发和处理的模块。通常,第一列车的列首是指重载列车的主控机车。
[0025]本实施例中,ATO主备系的两个端口使用以太网与主从两个综合通信平台相连,ATO主备系的IP地址相同;ATP主备系的两个端口使用以太网与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相连,ATP主备系IP的地址相同。雷达设备主备系的两个端口使用以太网与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相连,雷达设备主备系的IP地址相同。对于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来说,与之相连的ATO、ATP和雷达设备使用的端口不同。
[0026]发送模块发送的消息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数据内容和端口信息等。其中,接收方的IP地址用于对消息的接收方进行标识;数据内容是指第一列车与其他列车进行通信的数据内容本身,如第一列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等;端口信息是指接收方中接收此消息的模块。
[0027]接收方是指接收上述消息的一方,该接收方可以是地面通信基站,也可以第一列车周围的其他列车。
[0028]S120、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通信方式向接收方列车发送消息。
[0029]其中,通信方式是指采用多大频段的电台来广播上述消息,使得对应接收方可以接收到该消息。
[0030]可选地,若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为其他列车的IP地址,则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方式为车间通信;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控制所述第一列车中的第一车间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车间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消息。
[0031]其中,其他列车是指在第一列车周围的其他重载列车。
[0032]第一车间通信模块是指安装在第一列车的列首中,与其他列车进行通信的模块,而该模块具体可以是列车电台。其中,第一车间通信模块使用的频率范围是1785

1795MHz,共10MHz带宽。第一车间通信模块主要承担中短距离通信任务,实现了重载列车间的实时通信。本实施例中,当两个重载列车的通信终端在相距2.7km范围以内时,可以保证90%的链接成功概率。
[0033]接收方列车中的车间通信模块是指,在接收方的列车中,也设置有和第一列车一样的车间通信模块,用于对外界消息进行接收。
[0034]或者可选地,若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为地面基站的IP地址,则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方式为车地通信;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控制所述第一列车中的第一车地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车间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消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列车的列首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列车的列首;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所述接收方列车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包括:若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为其他列车的IP地址,则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方式为车间通信;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控制所述第一列车中的第一车间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车间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消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根据所述接收方列车的IP地址确定通信方式,且基于所述通信方式向所述接收方列车发送所述消息,包括:若所述接收方的IP地址为地面基站的IP地址,则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方式为车地通信;所述第一综合通信平台控制所述第一列车中的第一车地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车间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消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列尾终端盒发送所述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所述列尾终端盒安装在所述第一列车上;所述列尾终端盒控制所述第一列车中的列尾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列尾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消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列车中的发送模块向重联电台发送所述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方的IP地址;其中,所述重联电台安装在所述第一列车上;所述重联电台广播所述消息,使所述接收方列车通过接收方列车中的重联电台接收所述消息。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第一列车所处的区域被无线传输网络覆盖时,则第一车间通信模块、第一车地通信模块、列尾通信模块和重联电台采用所述无线传输网络来广播所述消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博伦曹海滨石江刘亦伟周宇晖师进赵国强曹帅丁百一刘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