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745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包括由前端模块、后端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构成的电站巡检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改进用户在现场执行巡检任务时,有效地对其工作进行远程追踪,使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上传至服务器的定位数据,方便地判断该用户的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在线下用户任务执行方面的管理盲点,帮助企业在不依赖节点硬件设备的精度、通信和计算所需能耗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对线下用户的巡检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准确、有效、实时的把控。实时的把控。实时的把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站巡检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属于软件管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手持终端设备在线下电站运维使用的普及,用户对线下人员任务执行效率与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定位打卡的需求已普遍存在。如今,各类行业中催生出一大批能够记录人员定位信息的设备或软件,为企业追踪人员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使远程运维工作得到有效的监控。
[0003]在现有技术中,对设备的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若采购此类设备,往往费用较高,提高了电站的支出成本。采用传统的定位方法,设备往往得到的是人员在地图上绝对位置,而对于巡检任务来说,绝对位置的统计作用和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电站运维人员的活动路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一般只需要知道人员是否在电站内进行工作任务就可以了,所以采用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0004]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包括电站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站巡检系统由前端模块、后端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构成;所述前端模块由移动终端APP和PC端巡检模块构成,且所述前端模块用于录入巡检基本信息,所述后端模块设置有权限规则和数据规则,且所述后端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权限规则和数据规则来确定用户进行操作的内容以及判断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储存所解析的相关数据;
[0007]其中,所述电站巡检系统的巡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在PC端巡检模块设定基础数据,用户需要在前端界面录入巡检基本信息,在录入过程中后端模块会根据用户的权限规则和数据规则来确定用户可以新建/编辑/删除的内容以及判断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当用户确认并提交后,系统会根据数据规则生成一条新的巡检任务;
[0009]步骤S2:APP连接服务器读取相关巡检任务;
[0010]步骤S3:用户执行巡检任务后,上传设备数据及当前定位数据。
[0011]所述电站巡检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01:按照电站巡检系统的手持终端,连接服务器并读取任务。
[0013]用户手持终端PDA,打开电站巡检APP,输入账号密码后登陆系统;在此时,移动端会向服务器端发出一个请求,并将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后传输,服务器端接收到封装好的数
据后按照规定格式进行解析,然后将解析成功/失败的结果回传至手持终端APP;
[0014]S02:用户执行巡检任务,并定位当前位置。
[0015]当用户选择其中一条巡检任务后,点击进入,列表中会详细列出需要进行巡检的所有设备信息,根据现场的设备情况和设定的巡检规定路线,用户进行相关的操作,当此台设备巡检完成后,用户点击确认并向服务器递交数据,此时,手持终端APP需要执行定位功能,并将定位信息同时上传至服务器上;
[0016]S03:传输数据至系统数据库。
[0017]将用户巡检的设备数据以及当前定位数据进行封装,由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特定规则解析相关数据,并持久化至数据库,最终上传操作成功/失败的消息由服务器回传至手持终端。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01中,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根据该用户所属角色和权限属性等信息读取数据库相关的任务信息,并展示在手持终端APP界面,用户根据需要执行的巡检任务,去相关地点执行对应任务。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02中,手持终端APP采用三边测量法来进行人员的定位操作,定位方法包括:
[0020]选取节点A、B、C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3,Y3),节点D到A、B、C的角度分别是∠ADB、∠ADC、∠BDC,假设节点D的坐标是(X,Y)。对于节点A、C和∠ADC,确定圆心为O1(X
O1
,Y
01
),半径为R1的圆,α=∠AO1C,则:
[0021]R
12
=(X
O1

X1)2+(Y
O1

Y1)2[0022]R
12
=(X
O1

X1)2+(Y
O1

Y1)2[0023](X1‑
X3)2+(Y1‑
Y3)2=2R
12

2R
12
cosα
[0024]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到圆心O1(X
O1
,Y
01
)点的坐标和半径R1。同理A、B、∠ADB和B、C、∠BDC分别可确定圆心O2(X
O2
,Y
02
)和圆心O3(X
O3
,Y
03
)。最后采用三边测量法,得到D(X,Y)确定节点D的坐标。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02中,获取电站巡检系统的用户定位,需要采用非测距的定位算法DV

Hop,包括:
[0026](1)使锚节点向所有未知节点发送数据信息,未知节点记录下所有锚节点距离自己的最小跳数;
[0027](2)利用锚节点间的通信采用公式估算出整个网络的平均每跳间的距离hopsize;
[0028][0029](3)将计算出的hopsize发送至全网中,未知节点利用自己到锚节点的跳数乘以hopsize就可以估算出未知节点与锚节点间的距离,最后利用三边测量法估算出未知节点的坐标。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非测距定位的电站巡检系统及其方法设计合理,可以改进用户在现场执行巡检任务时,有效地对其工作进行远程追踪,使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上传至服务器的定位数据,方便地判断该用户的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在线下用户任务
执行方面的管理盲点,帮助企业在不依赖节点硬件设备的精度、通信和计算所需能耗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对线下用户的巡检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准确、有效、实时的把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软件界面配置的操作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软件数据传递和解析过程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站巡检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X1‑
X3)2+(Y1‑
Y3)2=2R
12

2R
12
cosα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到圆心O1(X
O1
,Y
01
)点的坐标和半径R1,同理A、B、∠ADB和B、C、∠BDC分别可确定圆心O2(X
O2
,Y
02
)和圆心O3(X
O3
,Y
03
),最后采用三边测量法,得到D(X,Y)确定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旖莎郝鹏宋程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