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管放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28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管放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放料管、夹管机构及驱动机构;支撑板设于底座上;放料管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放料管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放料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夹管机构包括夹管臂及驱动盘,夹管臂能与玻管抵接,驱动盘滑动套设于放料管上,驱动盘沿放料管滑动从而驱动夹管臂转动,使得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驱动机构与底座滑动连接,驱动机构沿放料管的轴向运动以驱动驱动盘沿放料管滑动。可通过放料管上的驱动齿轮驱动放料管转动,从而带动放料管内放置的玻管转动,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夹管臂转动,使得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实现玻管的轴向移动,其动作可靠,提高了玻管加工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管放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管加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玻管放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玻管又叫玻璃管,是一种非金属管,是以氧化钠、氧化硼、二氧化硅为基本成份的一种玻璃。玻璃管无毒副作用,其具有热稳定性能,抗水、抗碱、抗酸等性质,可广泛用于化工、航天、军事、家庭、医院等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成品玻管的长度一般较长,约2米,在玻管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旋转玻管。现有的加工设备在对玻管进行加工时,一般采用钢夹钳将其夹住,但用钢钳夹住很难使玻管转动,也不方便玻管轴向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玻管放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加工设备在对玻管进行加工时,一般采用钢夹钳将其夹住,但用钢钳夹住很难使玻管转动,也不方便玻管轴向移动的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管放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放料管,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放料管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放料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夹管机构,包括夹管臂及驱动盘,所述放料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夹管臂的空腔,所述夹管臂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放料管的管壁铰接,所述夹管臂能与玻管抵接,所述驱动盘通过内孔滑动套设于所述放料管上,所述驱动盘的内孔壁与所述夹管臂抵接,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从而驱动所述夹管臂转动,使得所述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及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与所述驱动盘抵接,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放料管的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玻管放在放料管内,可通过放料管上的驱动齿轮驱动放料管转动,从而带动放料管内放置的玻管转动,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盘上下运动,从而驱动夹管臂转动,使得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实现玻管的轴向移动,其动作可靠,提高了玻管加工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夹管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空腔的腔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盘连接。设置弹性元件可使得夹管臂更容易夹住玻管。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夹盘、抵接盘及下夹盘,所述抵接盘为分体式,所述放料管的圆周外表面开设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抵接盘通过轴向圆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抵接盘的轴向圆孔的内壁与所述夹管臂抵接,所述上夹盘与所述环形槽之上的所述玻管滑动连接,所述下夹盘与所述环形槽之下的所述玻管滑动连接。抵接盘为分体式,方便将抵接盘设于环形槽内,使得抵接盘沿其轴向卡在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杆、凸轮及转轴,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凸轮及所述驱动盘抵接,所述凸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升降杆在所述凸轮及重力的作用下实现上下运动。转轴通过电机驱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能与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抵接。采用第一滚轮与驱动盘的下表面抵接,使得驱动盘转动时与第一滚轮间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与磨损。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滚轮的圆周面与所述凸轮抵接。采用第二滚轮与凸轮接触,使得凸轮与第二滚轮间的运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与磨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驱动齿轮驱动放料管转动,从而带动放料管内放置的玻管转动,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盘上下运动,从而驱动夹管臂转动,使得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实现玻管的轴向移动,玻管转动和玻管轴向移动的动作可靠,为玻管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玻管加工的生产效率。2、通过将抵接盘设为分体式而卡在环形槽内,限制了驱动盘的运动行程,当升降杆脱离驱动盘时,抵接盘卡在放料管上防止其掉落。3、采用第一滚轮与驱动盘的下表面抵接,采用第二滚轮与凸轮抵接,使得运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与磨损。4、结构简单,机构灵活,适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升降杆脱离驱动盘的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杆驱动驱动盘的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夹管臂夹住玻管的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抵接盘驱动夹管臂松开玻管的结构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放料管的结构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抵接盘的结构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板;3-放料管,31-驱动齿轮,3a-空腔,3b-环形槽,3c-工艺通孔;4-夹管机构,41-夹管臂,42-驱动盘,421-上夹盘,422-抵接盘,423-下夹盘,43-弹性元件;5-驱动机构,51-升降杆,52-凸轮,521-承接盘,53-转轴,54-第一滚轮,55-第二滚轮;100-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管放料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放料管3、夹管机构4及驱动机构5。支撑板2设于底座1上。具体地,支撑板2可与底座1转动连接,使得玻管100可运动至其它工位进行加工;也可与底座1固定连接,在固定工位对玻管100进行加工。请一并参阅图5,放料管3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放料管3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放料管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31。具体地,驱动齿轮31与放料管3通过键及键槽同轴固定连接。放料管3与支撑板2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放料管3沿轴线开设有半径比玻管100外径大的孔,以放置玻管100。请一并参与图3及图4,夹管机构4包括夹管臂41及驱动盘42,放料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容纳夹管臂41的空腔3a,夹管臂41位于空腔3a内且与放料管3的管壁铰接,夹管臂41能与玻管100抵接,驱动盘42通过内孔滑动套设于放料管3上,驱动盘42的内孔壁与夹管臂41抵接,驱动盘42沿放料管3滑动从而驱动夹管臂41转动,使得夹管臂41夹紧玻管100以及松开玻管100。夹管臂41可在空腔3a中转动而不干涉。具体实施例中,空腔3a对称开设有两个,对应设有两个夹管臂41,两个夹管臂41沿放料管3对称,放料管3与夹管臂41的铰接点处开设有工艺通孔3c,以方便铰轴的安装,夹管臂41上与玻管100的抵接处为圆弧过渡,防止对玻管100夹伤,夹管臂41上与驱动盘42上的抵接处均为圆弧过渡,以便夹管臂41与驱动盘42相对运动时滑移顺畅不卡阻。请一并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驱动盘4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夹盘421、抵接盘422及下夹盘423,抵接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管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n放料管,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放料管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放料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n夹管机构,包括夹管臂及驱动盘,所述放料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夹管臂的空腔,所述夹管臂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放料管的管壁铰接,所述夹管臂能与玻管抵接,所述驱动盘通过内孔滑动套设于所述放料管上,所述驱动盘的内孔壁与所述夹管臂抵接,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从而驱动所述夹管臂转动,使得所述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及/n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与所述驱动盘抵接,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放料管的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管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
放料管,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放料管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放料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
夹管机构,包括夹管臂及驱动盘,所述放料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夹管臂的空腔,所述夹管臂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放料管的管壁铰接,所述夹管臂能与玻管抵接,所述驱动盘通过内孔滑动套设于所述放料管上,所述驱动盘的内孔壁与所述夹管臂抵接,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从而驱动所述夹管臂转动,使得所述夹管臂夹紧玻管以及松开玻管;及
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与所述驱动盘抵接,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放料管的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盘沿所述放料管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管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管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空腔的腔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管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夹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辉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