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19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7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圈导体层较厚且不易产生裂纹的层叠线圈部件。层叠线圈部件包括:绝缘体部;线圈,其埋设于上述绝缘体部,通过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以及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与上述线圈电连接,其中,上述线圈导体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60μm以下,上述线圈导体层形成为矩形形状,形成为该矩形形状的线圈导体层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08mm以上0.24mm以下。0.08mm以上0.24mm以下。0.08mm以上0.24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线圈部件


[0001]本公开涉及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以往的层叠线圈部件,例如,已知一种具备本体及设置于该本体内的线圈的层叠线圈部件(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通过以下制造方法被制造,该制造方法包括:在构成本体的磁性体层上形成厚度30μm左右的线圈导体层,进一步在上述磁性体层上形成高低差吸收用的其他的磁性体层,来形成线圈导体印刷片,将上述的片材压接多张而得到未烧制层叠体,对该未烧制层叠体进行烧制。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47015号公报
[0004]根据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大电流化的趋势,层叠线圈部件被要求直流电阻较低。为了降低直流电阻,通常会增大构成线圈的导体的截面积,为此被要求增加厚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形成有线圈导体层的部位与未形成有线圈导体层的部位的厚度一致,而对未形成有线圈导体层的部位印刷磁性体糊。此时,磁性体糊能够被印刷成磁性体糊层的一部分与线圈导体层的端部重叠(专利文献1)。作为这种磁性体糊的印刷的结果,在磁性体糊层中产生较厚的部分与较薄的部分,由于干燥速度因厚度的差异而不同,因此会产生应力,从而存在产生裂纹这一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导体层较厚且不易产生裂纹的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6]本公开包括以下方式。
[0007][1]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其包括:
[0008]绝缘体部;
[0009]线圈,其埋设于上述绝缘体部,通过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以及
[0010]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与上述线圈电连接,
[0011]上述层叠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
[0012]上述线圈导体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60μm以下,
[0013]上述线圈导体层形成为矩形形状,形成为该矩形形状的线圈导体层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08mm以上0.24mm以下。
[0014][2]根据上述[1]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0015]上述绝缘体部是第一绝缘体层及第二绝缘体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0016]上述线圈导体层设置于上述第一绝缘体层上,
[0017]上述第二绝缘体层在上述第一绝缘体层上与上述线圈导体层邻接地设置。
[0018][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0019]上述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为0.15以上0.30以下。
[0020][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0021]在上述线圈导体层与上述绝缘体部之间形成有空隙部。
[0022][5]一种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0023]上述层叠线圈部件包括:
[0024]绝缘体部;
[0025]线圈,其埋设于上述绝缘体部,通过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以及
[0026]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与上述线圈电连接,
[0027]上述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0028]工序(a),该工序利用绝缘糊形成第一绝缘糊层;
[0029]工序(b),该工序在上述第一绝缘糊层上呈矩形形状形成导电性糊层;
[0030]工序(c),该工序利用绝缘糊在上述第一绝缘糊层上与上述导电性糊层邻接地形成第二绝缘糊层;
[0031]重复上述工序(a)~工序(c)来形成未烧制层叠体;以及
[0032]对上述未烧制层叠体进行烧制,
[0033]上述导电性糊层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10mm以上0.30mm以下。
[0034][6]根据上述[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35]当在上述工序(a)~工序(c)中形成第一绝缘糊层、导电性糊层及第二绝缘糊层之后,以4MPa以上8MPa以下的压力对各层进行压制。
[0036]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是线圈导体层较厚且不易产生裂纹的层叠线圈部件,即、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在大电流的用途中使用,且可靠性较高的层叠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
[0038]图2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x

x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0039]图3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y

y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0040]图4是层叠线圈部件1的线圈导体部分的截面的放大图。
[0041]图5的(a)~(s)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图。
[0042]图6是图5的(d)的线圈导体部分的截面的放大图。
[0043]图7是用于说明曲率半径R的求解方法的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
层叠线圈部件;2

本体;4、5

外部电极;6

绝缘体部;7

线圈;9

角部;11

第一绝缘体层;12

第二绝缘体层;15

线圈导体层;16

假想线;21

空隙部;31

第一铁氧体糊层;32

树脂糊层;33

导电性糊层;34

第二铁氧体糊层;41

第一铁氧体糊层;42

孔;43

连接导体糊层;44

树脂糊层;45

导电性糊层;46

第二铁氧体糊层;55

导电性糊层;56

第二铁氧体糊层;61

第一铁氧体糊层;63

连接导体糊层;64

树脂糊层;65

导电性糊层;71

第一铁氧体糊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详细地进行说明。不
过,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及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及配置等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0047]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图2表示x

x剖视图,图3表示y

y剖视图。不过,下述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及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及配置等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004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是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层叠线圈部件。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将与图1的L轴垂直的面称为“端面”,将与W轴垂直的面称为“侧面”,将与T轴垂直的面称为“上表面”及“下表面”。层叠线圈部件1简要地包括本体2与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其包括:绝缘体部;线圈,其埋设于所述绝缘体部,通过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以及外部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层叠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导体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60μm以下,所述线圈导体层形成为矩形形状,形成为该矩形形状的线圈导体层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08mm以上0.24m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部是第一绝缘体层及第二绝缘体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线圈导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所述第二绝缘体层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与所述线圈导体层邻接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为0.15以上0.3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圈导体层与所述绝缘体部之间形成有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骏山本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