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85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蠕动泵(1)、雾化喷头(2)、过滤膜(3)、排气阀(4)、排水阀(5)、外壳(6)、加热系统、回收系统、输送管道系统、电源系统,所述雾化喷头(2)设置输送管道系统顶部,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输送管道系统外部,所述过滤膜(3)设置在输送管道系统内部,所述回收系统设置在输送管道系统底部,所述排气阀(4)和排水阀(5)设置在输送管道系统尾部,所述蠕动泵(1)与雾化喷头(2)相连接,所述电源系统与电气设备相连。本装置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节能高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体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常用传统粉体制备方法为固相粉体制备法、液相粉体制备法以及溶胶凝胶粉体制备法。但是这些方法只适合制备少量粉体,且耗时时间久,耗能大,成本高,且影响所制得的粉体样貌、形状和大小不可控因素多,不利于后续实验的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节能高效的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蠕动泵、雾化喷头、过滤膜、排气阀、排水阀、外壳、加热系统、回收系统、输送管道系统、电源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由加热炉一、加热炉二、加热炉三组成;所述回收系统由回收器一、回收器二组成;所述电源系统由电源开关和连接电缆组成;所述输送管道系统由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管道五、管道六、管道七组成;所述管道一底部与管道二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二底部与管道三顶部相连接,侧部支管与管道四侧部支管相连接,所述管道四顶部与管道五的侧部支管相连接,底部与管道七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五的底部与管道六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管道一的顶部,所述加热炉一、加热炉二分别设置在管道一上部和中部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炉三设置在管道三的外壁上,所述过滤膜设置在管道四侧部支管内部,所述排气阀设置在管道六的顶部,所述排水阀设置在管道六的底部;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输送管道系统通过固定板设置在其背板内侧,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其面板上,所述蠕动泵设置在其顶部外侧,通过输送管与雾化喷头顶部相连接;所述电源开关通过电缆分别与蠕动泵、雾化喷头、加热炉一、加热炉二、加热炉三相连接。所述雾化喷头为超声雾化喷头或气动雾化喷头,其喷头大小为1~5nm。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m、宽度为0.98m、高度为0.58m。所述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的管径为15cm,管道四、管道五、管道六、管道七的管径为10cm。所述加热炉一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15cm,加热炉二、加热炉三的长度为30cm,宽15cm,所述加热炉一、加热炉二、加热炉三的加热最高温度为800℃。所述回收器一的内径为15cm、回收器二的内径为10cm。所述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管道五、管道六、管道七之间通过快接卡箍相连接。本技术所保护的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集高效、节能、安全和灵活为一体,液体流速可调,超声发生装置功率可调,超声喷雾均匀、细小。同时采用不锈钢管道,该材质传热快,耐腐蚀,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超声喷雾热裂解法制备粉体,非常适合各大高校和各公司的实验室使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蠕动泵1、雾化喷头2、过滤膜3、排气阀4、排水阀5、外壳6、加热系统、回收系统、输送管道系统、电源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由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组成;所述回收系统由回收器一10、回收器二11组成;所述电源系统由电源开关12和连接电缆组成;所述输送管道系统由管道一13、管道二14、管道三15、管道四16、管道五17、管道六18、管道七19组成;所述管道一13底部与管道二14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二14底部与管道三15顶部相连接,侧部支管与管道四16侧部支管相连接,所述管道四16顶部与管道五17的侧部支管相连接,底部与管道七19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五17的底部与管道六18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雾化喷头2通过螺栓安装在管道一13的顶部,所述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分别通过螺栓套接在管道一13上部和中部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炉三9通过螺栓套接在管道三15的外壁上,所述过滤膜3卡接在管道四16侧部支管内部,所述排气阀4通过螺栓安装在管道六18的顶部,所述排水阀5通过螺栓安装在管道六18的底部;所述外壳6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输送管道系统通过固定板21安装在其背板内侧,所述电源开关12通过螺栓安装在其面板上,所述蠕动泵1安装在其顶部外侧,通过输送管与雾化喷头2顶部相连接;所述电源开关12通过电缆分别与蠕动泵1、雾化喷头2、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相连接。所述雾化喷头2为超声雾化喷头或气动雾化喷头,其喷头大小为3nm。所述外壳6的高度为1.5m、宽度为0.98m、高度为0.58m。所述管道一13、管道二14、管道三15的管径为15cm,管道四16、管道五17、管道六18、管道七19的管径为10cm。所述加热炉一7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15cm,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的长度为30cm,宽15cm,所述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的加热最高温度为800℃。所述回收器一10的内径为15cm、回收器二11的内径为10cm。所述管道一13、管道二14、管道三15、管道四16、管道五17、管道六18、管道七19之间通过快接卡箍20相连接。所述蠕动泵1的生产厂家为保定融柏恒流泵制造有限公司,型号为BT100-2J型。所述超声雾化喷头或气动雾化喷头的生产厂家为东莞市沙鸥喷雾系统有限公司,型号为P-110Z或1/4JN型。所述过滤膜3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ZX-101型。所述排气阀4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DSFM-NWS型。所述排水阀5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DSFM-NWS型。所述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世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A-P20型;加热炉二9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A-P20型。所述回收器一10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GD-011型;回收器二11的生产厂家为南京仕硕电子有限公司,型号为GD-011型。所述外壳6和管道系统的材质为铁板和304不锈钢。所述雾化喷头2可以改成火焰发生器,形成火焰制粉装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装置接通电源后,采用超声/气动喷雾热裂解法制粉,先打开加热系统,在所不同的加热炉上设置好温度,加热炉会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调节温度,温度达到设定值以后,打开液体蠕动泵,配好的含金属离子盐溶液等通过软橡胶管流到超声/气动雾化喷头内,此时打开雾化喷头开关,喷头对溶液进行雾化,形成纳米小液滴喷雾,喷雾顺着高温输送管道系统而下,在高温的作用下将喷雾进行快蒸发,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氧化物纳米粉末,纳米粉末落到回收器一和回收器二内,制粉结束时同时关闭雾化喷头和加热系统,制粉结束,为反应完的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排气阀和排水阀排出。本装置可快速大量制备粉体,可制备纳米粒径的超细粉体,为后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蠕动泵(1)、雾化喷头(2)、过滤膜(3)、排气阀(4)、排水阀(5)、外壳(6)、加热系统、回收系统、输送管道系统、电源系统,/n所述加热系统由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组成;/n所述回收系统由回收器一(10)、回收器二(11)组成;/n所述电源系统由电源开关(12)和连接电缆组成;/n所述输送管道系统由管道一(13)、管道二(14)、管道三(15)、管道四(16)、管道五(17)、管道六(18)、管道七(19)组成;所述管道一(13)底部与管道二(14)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二(14)底部与管道三(15)顶部相连接,侧部支管与管道四(16)侧部支管相连接,所述管道四(16)顶部与管道五(17)的侧部支管相连接,底部与管道七(19)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五(17)的底部与管道六(18)的顶部相连接;/n所述雾化喷头(2)设置在管道一(13)的顶部,所述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分别设置在管道一(13)上部和中部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炉三(9)设置在管道三(15)的外壁上,所述过滤膜(3)设置在管道四(16)侧部支管内部,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管道六(18)的顶部,所述排水阀(5)设置在管道六(18)的底部;/n所述外壳(6)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输送管道系统通过固定板(21)设置在其背板内侧,所述电源开关(12)设置在其面板上,所述蠕动泵(1)设置在其顶部外侧,通过输送管与雾化喷头(2)顶部相连接;/n所述电源开关(12)通过电缆分别与蠕动泵(1)、雾化喷头(2)、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热裂解法制球形粉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蠕动泵(1)、雾化喷头(2)、过滤膜(3)、排气阀(4)、排水阀(5)、外壳(6)、加热系统、回收系统、输送管道系统、电源系统,
所述加热系统由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加热炉三(9)组成;
所述回收系统由回收器一(10)、回收器二(11)组成;
所述电源系统由电源开关(12)和连接电缆组成;
所述输送管道系统由管道一(13)、管道二(14)、管道三(15)、管道四(16)、管道五(17)、管道六(18)、管道七(19)组成;所述管道一(13)底部与管道二(14)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二(14)底部与管道三(15)顶部相连接,侧部支管与管道四(16)侧部支管相连接,所述管道四(16)顶部与管道五(17)的侧部支管相连接,底部与管道七(19)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管道五(17)的底部与管道六(18)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雾化喷头(2)设置在管道一(13)的顶部,所述加热炉一(7)、加热炉二(8)分别设置在管道一(13)上部和中部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炉三(9)设置在管道三(15)的外壁上,所述过滤膜(3)设置在管道四(16)侧部支管内部,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管道六(18)的顶部,所述排水阀(5)设置在管道六(18)的底部;
所述外壳(6)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输送管道系统通过固定板(21)设置在其背板内侧,所述电源开关(12)设置在其面板上,所述蠕动泵(1)设置在其顶部外侧,通过输送管与雾化喷头(2)顶部相连接;
所述电源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良良丁国鹏熊宏旭洪锋严娇李璐张婧暄谢宝鸿周俊瑶张宸瑜张校烨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