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鼓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77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鼓造粒机,包括转筒、进料管、第一控制阀、出料管、第二控制阀、进水喷管、第三控制阀、进水喷头、第一轮带、与第一轮带相适配的第一托轮装置、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的第二轮带、与第二轮带相适配的第二托轮装置、设置转筒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轮带与第二轮带之间的传动齿轮、设置在地面上的减速电机、设置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主动齿轮,还包括用于对粘附在转筒的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转鼓造粒机,能够对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物料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清理,从而避免物料的浪费,避免因清理不及时、物料粘附量较多而使得后期的清理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鼓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肥料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鼓造粒机。
技术介绍
转鼓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转鼓造粒机是复合肥行业的关键设备之一,适用于冷、热造粒以及高、中低浓度复混肥的大规模生产,主要工作方式为团粒湿法造粒,通过一定量的水或蒸汽,使基础肥料在筒体内调湿后充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液相条件下,借助筒体的旋转运动,使物料粒子间产生挤压力团聚成球,造粒过程中,物料已粘附在筒体上形成结疤,现有的转鼓造粒机清理结疤采用人工清除,费事费力,加装不锈钢板防止结疤又会提高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转鼓造粒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020674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肥转鼓造粒机,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机壳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连接有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外设置有与机壳固定的动力齿带和滚带,在所述动力齿带和滚带下方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的滚轮。本技术通过使机壳与造粒装置做相对运动,增加生物肥与造粒装置的碰撞,可以提高造粒的效率。然而,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存在着无法及时且有效地对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物料进行清理的缺陷,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以及,随着时间的延长,物料与转筒内侧被之间的粘附作用会越发牢固,清理难度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鼓造粒机,能够对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物料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清理,从而避免物料的浪费,避免因清理不及时、物料粘附量较多而使得后期的清理难度增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鼓造粒机,包括转筒、设置在转筒左端的进料管、设置在进料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出料管、设置在出料管上的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进水喷管、设置在进水喷管上的第三控制阀、设置在进水喷管位于转筒内部一端的进水喷头、设置在转筒左端外侧壁上的第一轮带、与第一轮带相适配的第一托轮装置、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的第二轮带、与第二轮带相适配的第二托轮装置、设置转筒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轮带与第二轮带之间的传动齿轮、设置在地面上的减速电机、设置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主动齿轮,还包括用于对粘附在转筒的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所述清理模块包括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部位置的第一直线滑台、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下部位置的第二直线滑台、设置在第一直线滑台的滑座与第二直线滑台的滑座之间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靠近转筒一侧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贯通转筒右侧壁的搅拌轴、设置在转筒的右侧壁上且与搅拌轴相适配的通孔、设置在通孔的内侧壁上的密封圈、设置在搅拌轴位于转筒内部位置上的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一端并与转筒相适配的刮料板、设置在搅拌叶片的另一端且与转筒相适配的清洁刷。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底座左高右低,从而使得转筒靠近进料管一端的高度高于靠近出料管一端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来与第一托轮装置的底部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架、用来与第二托轮装置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架、用来与减速电机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轮装置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架卡接,所述第一托轮装置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架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轮装置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架卡接,所述第二托轮装置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架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第三固定架卡接,所述减速电机与第三固定架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架卡接,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架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常无法及时且有效地对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物料进行清理的缺陷,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以及,随着时间的延长,物料与转筒内侧被之间的粘附作用会越发牢固,清理难度会更大;但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却能够在对肥料进行颗粒化加工的过程中,在加工完毕的肥料从转筒中离开之后,通过第一直线滑台、第二直线滑台、驱动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刮料板、清洁刷的配合,对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及时且有效地清理。其二,由于底座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底座左高右低,从而使得转筒靠近进料管一端的高度高于靠近出料管一端的高度,故而能够使得在对肥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使得肥料快速、方便地从转筒中靠近进料管的一端移动到靠近出料管的一端,从而使得出料的效率大大增加,还能够使得粘附在转筒内侧壁上的肥料在被清理之后能够更好地从出料管中离开转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筒;2、进料管;3、第一控制阀;4、出料管;5、第二控制阀;6、进水喷管;7、第三控制阀;8、进水喷头;9、第一轮带;10、第一托轮装置;11、第二轮带;12、第二托轮装置;13、传动齿轮;14、减速电机;15、主动齿轮;16、第一直线滑台;17、第二直线滑台;18、安装架;19、驱动电机;20、搅拌轴;21、通孔;22、密封圈;23、搅拌叶片;24、刮料板;25、清洁刷;26、底座;27、第一固定架;28、第二固定架;29、第三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如图所示,一种转鼓造粒机,包括转筒1、设置在转筒左端的进料管2、设置在进料管2上的第一控制阀3、设置在转筒1右端的出料管4、设置在出料管4上的第二控制阀5、设置在转筒1右端的进水喷管6、设置在进水喷管上的第三控制阀7、设置在进水喷管6位于转筒1内部一端的进水喷头8、设置在转筒1左端外侧壁上的第一轮带9、与第一轮带9相适配的第一托轮装置10、设置在转筒1右端外侧壁上的第二轮带11、与第二轮带11相适配的第二托轮装置12、设置转筒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轮带9与第二轮带11之间的传动齿轮13、设置在地面上的减速电机14、设置在减速电机14的输出轴上且与传动齿轮13相适配的主动齿轮15,还包括用于对粘附在转筒1的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所述清理模块包括横向焊接设置在转筒1右端外侧壁上部位置的第一直线滑台16、横向焊接设置在转筒1右端外侧壁下部位置的第二直线滑台17、焊接设置在第一直线滑台16的滑座与第二直线滑台17的滑座之间的安装架18、设置在安装架18上靠近转筒1一侧的驱动电机19、与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相连接并贯通转筒右侧壁的搅拌轴20、设置在转筒1的右侧壁上且与搅拌轴20相适配的通孔21、设置在通孔21的内侧壁上的密封圈22、设置在搅拌轴20位于转筒1内部位置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设置在转筒左端的进料管、设置在进料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出料管、设置在出料管上的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进水喷管、设置在进水喷管上的第三控制阀、设置在进水喷管位于转筒内部一端的进水喷头、设置在转筒左端外侧壁上的第一轮带、与第一轮带相适配的第一托轮装置、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的第二轮带、与第二轮带相适配的第二托轮装置、设置转筒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轮带与第二轮带之间的传动齿轮、设置在地面上的减速电机、设置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主动齿轮,还包括用于对粘附在转筒的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n所述清理模块包括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部位置的第一直线滑台、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下部位置的第二直线滑台、设置在第一直线滑台的滑座与第二直线滑台的滑座之间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靠近转筒一侧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贯通转筒右侧壁的搅拌轴、设置在转筒的右侧壁上且与搅拌轴相适配的通孔、设置在通孔的内侧壁上的密封圈、设置在搅拌轴位于转筒内部位置上的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一端并与转筒相适配的刮料板、设置在搅拌叶片的另一端且与转筒相适配的清洁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设置在转筒左端的进料管、设置在进料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出料管、设置在出料管上的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转筒右端的进水喷管、设置在进水喷管上的第三控制阀、设置在进水喷管位于转筒内部一端的进水喷头、设置在转筒左端外侧壁上的第一轮带、与第一轮带相适配的第一托轮装置、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的第二轮带、与第二轮带相适配的第二托轮装置、设置转筒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轮带与第二轮带之间的传动齿轮、设置在地面上的减速电机、设置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主动齿轮,还包括用于对粘附在转筒的内侧壁上的肥料进行清理的清理模块;
所述清理模块包括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上部位置的第一直线滑台、横向设置在转筒右端外侧壁下部位置的第二直线滑台、设置在第一直线滑台的滑座与第二直线滑台的滑座之间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靠近转筒一侧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贯通转筒右侧壁的搅拌轴、设置在转筒的右侧壁上且与搅拌轴相适配的通孔、设置在通孔的内侧壁上的密封圈、设置在搅拌轴位于转筒内部位置上的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云杜成喜褚小军栾桂云宋九林李金启段俊霞陈素娜王向卫徐艳华王卫华王棒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立施康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