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用腰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38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设置于车辆座椅来支撑使用人员的腰椎部位的腰撑。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如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即,包括:支撑板,用于支撑使用人员的背部;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用于支撑支撑板的下端部位;牵引轮,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各自的端部受到限制,在周围面卷绕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以及驱动部,用于使牵引轮旋转驱动,牵引轮包括:第一金属线导槽,沿着周围面延伸而成,卷绕第一金属线;以及第二金属线导槽,在与第一金属线导槽不同的厚度方向位置中,沿着周围面延伸而成,卷绕第二金属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可适当改变对于腰椎部位的支撑力来改善就坐感。变对于腰椎部位的支撑力来改善就坐感。变对于腰椎部位的支撑力来改善就坐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用腰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于车辆座椅来支撑使用人员的腰椎部位的腰撑。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座椅可根据使用人员的身体条件等适当调节其位置、角度等。其中,在车辆座椅设置有腰撑(lumbar support)。腰撑可适当支撑当就坐时压力将会集中的腰椎部位,从而可以改善就坐感并减轻疲劳。
[0003]使用人员可适当调节一部分的腰撑的位置等。例如,已知通过规定的机械结构改变腰撑的突出量或支撑力。只是,即使存在多种方式,也持续进行着用于改善就坐感等的腰撑的开发,且依然具有相当多的改善点。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授权专利第10-1372957号(2014年03月10日授权)
[0007]授权专利第10-0636402号(2006年10月12日授权)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进一步改善就坐感或工作感的车辆座椅用腰撑。
[0010](二)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如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即,包括:支撑板,用于支撑使用人员的背部;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用于支撑上述支撑板的下端部位;牵引轮,上述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各自的端部受到限制,在周围面卷绕上述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以及驱动部,用于使上述牵引轮旋转驱动,上述牵引轮包括:第一金属线导槽,沿着上述周围面形成,卷绕上述第一金属线;以及第二金属线导槽,在与上述第一金属线导槽不同的厚度方向位置中,沿着上述周围面延伸而成,卷绕上述第二金属线。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可根据使用人员的操作等适当改变对于腰椎部位的支撑力来改善就坐感。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可采用基于金属线的驱动方式来体现更加精密且柔和的工作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的简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放大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的驱动部的放大图。
[0017]图4为图1所示的牵引轮的放大图。
[0018]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金属线导槽、第二金属线导槽的简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0:腰撑
ꢀꢀꢀꢀꢀꢀꢀꢀꢀꢀꢀꢀꢀꢀꢀꢀꢀ
110:支撑板
[0021]111:板孔
ꢀꢀꢀꢀꢀꢀꢀꢀꢀꢀꢀꢀꢀꢀꢀꢀꢀ
112:板槽
[0022]113:蜗轮托架
ꢀꢀꢀꢀꢀꢀꢀꢀꢀꢀꢀꢀꢀ
113a:第一金属线引导件
[0023]113b:第二金属线引导件
ꢀꢀꢀꢀ
113c:导槽
[0024]114:第一金属线托架
ꢀꢀꢀꢀꢀꢀꢀ
114a:插入口
[0025]114b:上部托架
ꢀꢀꢀꢀꢀꢀꢀꢀꢀꢀꢀꢀ
114c:下部托架
[0026]114d:加强筋
ꢀꢀꢀꢀꢀꢀꢀꢀꢀꢀꢀꢀꢀꢀ
115:第二金属线托架
[0027]121:第一拉簧
ꢀꢀꢀꢀꢀꢀꢀꢀꢀꢀꢀꢀꢀ
122:第二拉簧
[0028]123:第三拉簧
ꢀꢀꢀꢀꢀꢀꢀꢀꢀꢀꢀꢀꢀ
131:第一金属线
[0029]131a:第一金属线插口
ꢀꢀꢀꢀꢀꢀ
132:第二金属线
[0030]132a:第二金属线插口
ꢀꢀꢀꢀꢀꢀ
140:驱动部
[0031]141:驱动马达
ꢀꢀꢀꢀꢀꢀꢀꢀꢀꢀꢀꢀ
142:蜗杆
[0032]143:传递齿轮
ꢀꢀꢀꢀꢀꢀꢀꢀꢀꢀꢀꢀ
143a:第一齿轮
[0033]143b:第二齿轮
ꢀꢀꢀꢀꢀꢀꢀꢀꢀꢀꢀ
144:蜗轮
[0034]150:牵引轮
ꢀꢀꢀꢀꢀꢀꢀꢀꢀꢀꢀꢀꢀꢀ
151a:第一金属线导槽
[0035]151b:第二金属线导槽
ꢀꢀꢀꢀꢀ
151c:卡止突起
[0036]152a:第一金属线插槽
ꢀꢀꢀꢀꢀ
152b:第二金属线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只是,以下的实施例为了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为了向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提供,对于判断为不必要的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主旨不清楚的公知结构,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0038]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的简图。
[0039]作为参考,图1示出从后方观察车辆座椅的状态。
[0040]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用腰撑(以下,称之为腰撑100)用于支撑使用人员的腰椎部位,可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10。本实施例的腰撑100可以在座椅靠背下端区域中,根据使用人员的操作等改变对于腰椎部位的支撑力,这种支撑力的调节可通过金属线131、132实现。本实施例的腰撑100采用基于金属线131、132的支撑力可变结构,由此,以往,与基于机械结构或形状的方式相比,可以精密地调节支撑力,并可以体现自然地工作感或使用感。
[0041]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腰撑100的结构如下。
[0042]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腰撑100可包括支撑板110。
[0043]支撑板110可以提供用于支撑使用人员的腰椎或背部的支撑结构。支撑板110可以由具有规定刚性的材质形成,以可提供充分的支撑力。例如,支撑板110可以由钢铁等金属形成,或者可以由具有规定刚性的塑料材质形成。
[0044]支撑板110可具有充分的支撑面并延伸而成,以与使用人员的腰椎或背部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支撑板110呈上下及左右延伸的四边板形状。在此情况下,支撑板110的左右宽度可以为整个座椅靠背框架10宽度的60~80%,支撑板110的上下高度可以为整个座椅靠背框架10高度的50~70%。这是为了可在支撑板110以充分宽广的面积对使用人员的腰椎或背部接触支撑的状态下进行后述的支撑力的可变动作。与本专利技术相比,在现有的一般腰撑的情况下,将以部分性窄面积支撑腰椎部位。
[0045]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放大图。
[0046]参照图2,支撑板110可呈具有规定宽度的板形状。其中,在支撑板110可贯通形成多个板孔111。多个板孔111可以使支撑板110实现规定程度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可以使支撑板110轻松发生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例示的多个板孔111的大小或形状不同,但是,各个孔板111的大小、形状等并未受到特殊限制,且并不局限于此。
[0047]在支撑板110可形成多个板槽112。板槽112可呈支撑板110的外部面引入或突出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用腰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10),用于支撑使用人员的背部;第一金属线(131)及第二金属线(132),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110)的下端部位;牵引轮(150),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第二金属线(132)各自的端部受到限制,在周围面卷绕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第二金属线(132);以及驱动部(140),用于使所述牵引轮(150)旋转驱动,所述牵引轮(150)包括:第一金属线导槽(151a),沿着所述周围面形成,卷绕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以及第二金属线导槽(151b),在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导槽(151a)不同的厚度方向位置中,沿着所述周围面延伸而成,卷绕所述第二金属线(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0)包括:多个板孔(111),在所述支撑板(110)前后贯通而成;多个板槽(112),所述支撑板(110)的外部面被引入或突出规定程度而成,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而成;蜗轮托架(113),配置于所述支撑板(110)的下端,用于提供所述牵引轮(150)的安装空间;以及第一金属线托架114及第二金属线托架115,以所述蜗轮托架(113)为中心左右配置,分别安装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第二金属线(132),所述蜗轮托架(113)包括:第一金属线引导件(113a),从所述蜗轮托架(113)的圆周部位一侧沿着切线方向延伸;以及第二金属线引导件(113b),从所述蜗轮托架(113)的圆周部位另一侧沿着切线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引导件(113a)相对应,所述第一金属线托架114及第二金属线托架115包括:上部托架(114b),在所述支撑板(110)左右延伸规定长度而成;下部托架(114c),隔着插入口(114a),沿着所述上部托架(114b)的下侧隔开规定间隔,沿着左右延伸规定长度而成,在与所述上部托架(114b)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31)或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安装空间;以及多个加强筋(114d),分别形成于所述上部托架(114b)及所述下部托架(114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腰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拉簧121、第二拉簧122及第三拉簧123,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10)弹性支撑所述支撑板(110),所述第一拉簧(121)紧固在所述支撑板(110)的上部一侧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在烈崔海泰宋採盛申世吉金旼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金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