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中,手柄与中间支架为固定连接。若想要使手柄可以活动,需要在手柄与中间支架之间设置扭簧或弹性件,以及在扭簧或弹性件的外部设置保护套,以实现手柄的单方向摆动。但是,在手柄单方向摆动的过程中,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之间会产生缝隙,甚至会出现保护套脱离手柄或中间支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能够解决在手柄活动过程中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产生缝隙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两手柄、两连接组件,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手柄朝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可扭动管状部件,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用于弯曲扭转以调整两所述手柄的间距和空间方位;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外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以及分别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n中间支架、两手柄、两连接组件,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手柄朝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n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n可扭动管状部件,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用于弯曲扭转以调整两所述手柄的间距和空间方位;/n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外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以及分别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n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处无缝隙,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的连接处无缝隙;/n所述保护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
中间支架、两手柄、两连接组件,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手柄朝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
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可扭动管状部件,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用于弯曲扭转以调整两所述手柄的间距和空间方位;
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外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以及分别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处无缝隙,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的连接处无缝隙;
所述保护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朝所述对插槽的方向延伸形成对插柱,所述对插柱插入至所述对插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配合卡在所述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条均沿垂直于所述保护套轴向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手柄与所述保护套的连接处沿所述保护套的轴向运动;所述对插槽和所述对插柱均沿所述保护套的轴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由支架外壳和支架内壳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的支架壳体,且所述支架外壳与所述支架内壳相对围合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端部;所述对插柱形成于所述支架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槽与所述对插柱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槽在垂直于所述保护套轴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呈C字形,所述对插柱的形状为C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柱由若干筋板围设形成,所述筋板的厚度为D,1.0mm≤D≤1.5mm;所述对插柱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L≤5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槽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插柱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槽,任一所述限位槽为连通一体的完整槽体或者任一所述限位槽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独立槽体组成,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中部或底端中的一处或几处;所述限位筋条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恒,陈广荣,卿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