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头及电动牙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18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刷头及电动牙刷。其中,该刷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弧形的上弧形槽和下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包括第一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槽底两侧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下弧形槽包括第二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槽底两侧的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刷毛与牙齿可以更充分地接触,提升对牙齿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刷头及电动牙刷
本技术涉及口腔清洁用品
,尤其是一种刷头及电动牙刷。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是通过牙刷来清洁牙齿,由于牙齿的特定形状和排布,往往难以清洁到所有牙齿,存在清洁死角。为此,市场推出了一种牙套式的刷头,如公告号为CN208582528U的技术专利所示,这种刷头呈牙套的形状,能够完全包裹牙齿,对所有牙齿进行清洁。但是,这种刷头上的刷毛的端部的间距均相等,而人的牙齿具有头部厚度小、靠近牙龈的根部厚度大的特点,这就导致刷毛与人的牙齿接触不充分,清洁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刷头及电动牙刷,使得刷毛与牙齿可以更充分地接触,提升对牙齿的清洁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刷头,所述刷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弧形的上弧形槽和下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包括第一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槽底两侧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下弧形槽包括第二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槽底两侧的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倾斜设置,且第一内侧壁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三内侧壁倾斜设置,且第三内侧壁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四内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二内侧壁上沿远离第一槽底方向排列的刷毛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内侧壁上沿远离第二槽底方向排列的刷毛的长度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底和第二槽底上也均设置有刷毛。优选的,所述刷毛的表面凹凸不平。优选的,所述刷头包括连接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具有相同的圆心,且第一弧形部相对第二弧形部远离所述圆心;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且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和第二弧形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相连;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连接部上方和下方的内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三内侧壁,所述第二弧形部位于连接部上方和下方的内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二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为所述第一槽底和第二槽底。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刷毛一体化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弧形部一体化相连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插孔。优选的,所述插孔延伸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表面设置有避让所述插孔的凸起。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牙刷,包括上述的刷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弧形槽两侧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弧形槽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更加符合人体牙齿的形状,使得刷毛与牙齿可以更充分地接触,提升对牙齿的清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刷头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动牙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动牙刷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动牙刷的分解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上弧形槽10,第一槽底11,第一内侧壁12,第二内侧壁13,刷毛100,下弧形槽20,第二槽底21,第三内侧壁22,第四内侧壁23,连接部31,第一弧形部32,第二弧形部33,固定座34,凸起35,壳体4,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胶套43,控制按钮44,喇叭孔45,胶塞46,驱动装置5,驱动杆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刷头,如图1-2所示,刷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的上弧形槽10,刷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的下弧形槽20,刷头也可呈弧形,使得刷头整体形成类似牙套的形状。上弧形槽10可用于放入用户的上排牙齿,下弧形槽20可用于放入用户的下排牙齿。上弧形槽10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槽底11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槽底11两侧的第一内侧壁12和第二内侧壁13,下弧形槽20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二槽底21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槽底21两侧的第三内侧壁22和第四内侧壁23,第一槽底11和第二槽底21的截面形状均可以是直线形、弧形或其他形状,第一内侧壁12和第二内侧壁13向远离第一槽底11的方向延伸,第三内侧壁22和第四内侧壁23向远离第二槽底21的方向延伸。在第一内侧壁12、第二内侧壁13、第三内侧壁22和第四内侧壁23上均设置有刷毛100,刷毛100的根部固定在上述相应的内侧壁上,刷毛100的端部向外伸出。第一内侧壁12上刷毛100的端部到第二内侧壁13上刷毛100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截面形状来看,第一内侧壁12上刷毛100的端部所形成的连线与第二内侧壁13上刷毛100的端部所形成的连线相交,形成向远离第一槽底11方向开口的“V”形。第三内侧壁22上刷毛100的端部到第四内侧壁23上的刷毛100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截面形状来看,第三内侧壁22上刷毛100的端部所形成的连线与第四内侧壁23上刷毛100的端部所形成的连线相交,形成向远离第二槽底21的方向开口的“V”形。这样,靠近牙齿根部的刷毛100端部之间的间距大,靠近牙齿头部的刷毛100端部之间的间距小,更加符合人体牙齿形状,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刷头时,刷毛100与牙齿可以更充分地接触,从而有效提升对牙齿的清洁效果。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内侧壁12倾斜设置,且第一内侧壁12在远离第一槽底11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二内侧壁13,使得上弧形槽10向刷头上表面形成逐渐张开的状态,这有助于形成第一内侧壁12上刷毛100的端部到第二内侧壁13上刷毛100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状态。第三内侧壁22倾斜设置,且第三内侧壁22在远离第二槽底21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四内侧壁23,使得下弧形槽20向刷头下表面形成逐渐张开的状态,这有助于形成第三内侧壁22上刷毛100的端部到第四内侧壁23上刷毛100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状态。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内侧壁13上沿远离第一槽底11方向排列的刷毛100的长度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第二内侧壁13上靠近第一槽底11位置的刷毛100的长度明显大于第二内侧壁13上远离第一槽底11位置的刷毛100的长度,从而可以形成第一内侧壁12上刷毛100的端部到第二内侧壁13上刷毛100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状态。第四内侧壁23上沿远离第二槽底21方向排列的刷毛100的长度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第四内侧壁23上靠近第二槽底21位置的刷毛100的长度明显大于第四内侧壁23上远离第二槽底21位置的刷毛100的长度,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弧形的上弧形槽和下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包括第一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槽底两侧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下弧形槽包括第二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槽底两侧的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弧形的上弧形槽和下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包括第一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槽底两侧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下弧形槽包括第二槽底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槽底两侧的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上的刷毛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倾斜设置,且第一内侧壁在远离第一槽底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三内侧壁倾斜设置,且第三内侧壁在远离第二槽底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第四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沿远离第一槽底方向排列的刷毛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内侧壁上沿远离第二槽底方向排列的刷毛的长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底和第二槽底上也均设置有刷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照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三瑞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