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52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拓扑大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台区采集档案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S2:建立采集拓扑分析模型;S3:利用采集拓扑分析模型对采集离群、测量点离群、计量点离群和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进行分析,诊断出离群点和跨采情况;S4:对分析结果按照标准输出格式进行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数据分析的情境离群数据分析方法,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业务规则和用户负荷设计规则,实现台区户变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契合电网业务的改进,允许在实际电网实际业务中引入合理的特例或规则,减少采集器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拓扑大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re system)是通过采集终端对用户电能表电量、电压和电流等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由于采集系统在实际供电网络基础上进行建设,且建设时按供电区域集中完成,用户信息一般同步批量完成,因此台区和用户因采集而生成的拓扑信息、采集档案信息与实际供电网络拓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0003]用电信息的采集有多种采集方式如全载波采集、半载采集(载波+485)、485采集和微功率无线方式等,不同的采集方式对采集拓扑和供电拓扑的一致性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全载方式因其通信信道为电力线,采集拓扑与供电拓扑一致性程度最高,485方式和微功率无线方式的通信信道与电力线无关,是否由某个采集终端采集与电能表间距离远近和是否有建筑物遮挡有关,采集拓扑和供电拓扑一致性最低。
[0004]在给定的数据集中,一个数据对象是情境离群点,如果关于对象的特定情境,它显著的偏离其他对象。情境离群点又称为条件离群点,因为它们条件的依赖于选定的情境。在利用情境离群点进行户变识别中,特定选定的情境可以是用户由某个采集终端采集、用户属于某个用户分支和用户属于某个台区3个条件中2个或3个的组合。
[0005]现有的通过采集进行户变识别的方案中,一般通过电压过零时刻采集终端某相和该相位电能表载波命令是否同步过零的特征可进行用户表归属台区的自动识别。其原理是负荷电流经过供电线路到达用户时,由于供电线路存在阻抗不可避免会造成电压幅值和相位变化,载波模块采集用户电能表用电信息通过在电压过零时刻3.3ms区间叠加载波信号,实现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由于各台区负荷不同,不同台区同相电压相位之间会存在偏移值,该值一般大于150us。
[0006]在现有依托采集载波模块实现台区户变识别的方案中,因为其依托于设备,如设备质量不过关,或电能表集中器生产厂家不是同一个,户变识别的准确性均会收到限制,同时不同台区相位偏移未达到阈值或有信号干扰时,户变可能存在识别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不依托设备,无需进行新的设备投资或升级的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获取台区采集档案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
[0010]S2:根据上述档案数据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建立采集拓扑分析模型;
[0011]S3:利用采集拓扑分析模型对采集离群、测量点离群、计量点离群和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进行分析,诊断出离群点和跨采情况;
[0012]S4:对上述采集拓扑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按照标准输出格式进行输出。
[0013]所述S1进行之前通过档案数据分析诊断出邻近台区。
[0014]所述的邻近台区数据包括台区名称邻近、采集邻近和或供配电邻近的用户档案数据和用户表是否成功采集。
[0015]所述的采集离群是指对存在一个采集终端采集2个台区电能表的情况,如果出现一个终端采集台区a和台区b的用户表数量相差很大,其差值记为k,可将数量少的用户视作离群用户。
[0016]所述的测量点离群是指由于技术或人为因素,电能表的用电信息被成功采集,但电能表和台区归属关系出现错误,在递增数字中出现不多于2个属于台区b的离群测量点,而离群测量点的前后测量点的台区都为台区a。
[0017]所述的计量点离群,是指在有规律的属于一个台区的采集点编号数字中出现了归属另一个台区的用户,则这个台区户变关系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且该用户归属于本台区的概率非常高。
[0018]所述的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是指在多个用户组成的用户分支中,其计量点可能不呈现规律性特征,但由于采集方式的技术限制,导致同一个用户分支的用户的用电信息由多个采集终端成功采集,且这些终端可能归属不同台区;双电源用户分支,因2个计量点位置在一起,建设采集网络时,为节省成本,存在该用户的2个计量点均由1个采集终端采集,上述2种情况均应诊断为跨采,而不是户变错误。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数据分析的情境离群数据分析方法,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业务规则和用户负荷设计规则,引入邻近台区概念并提出3种邻近台区分类规则,提出采集离群、测量点离群、计量点离群和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等4个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方式即可实现台区户变识别。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契合电网业务的改进,允许在实际电网实际业务中引入合理的特例或规则,减少采集器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载波过零同步传输波形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过零点相位偏移波形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户分类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采集邻近和供配电设计邻近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离群点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户变识别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获取台区采集档案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
[0032]S2:根据上述档案数据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建立采集拓扑分析模型;
[0033]S3:利用采集拓扑分析模型对采集离群、测量点离群、计量点离群和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进行分析,诊断出离群点和跨采情况;
[0034]S4:对上述采集拓扑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按照标准输出格式进行输出。
[0035]S1进行之前通过档案数据分析诊断出邻近台区。
[0036]邻近台区数据包括台区名称邻近、采集邻近和或供配电邻近的台区分组数据。
[0037]由于户变错误一般发生在相邻台区,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引入邻近台区概念,包括台区名称邻近、采集邻近和供配电邻近。
[0038]在台区供电设计时,台区的供电变压器作为10千伏配电设备,其命名需遵守相应的命名规则,如10kVABC

1配电变压器、10kVABC

2变压器,ABC作为2个台区变压器共有的字符串,表示其距离较近或在同一个小区。这种关系邻近的台区为台区名称邻近。
[0039]在建设采集系统时,由于采集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台区采集档案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S2:根据上述档案数据和台区用户分支数据,建立采集拓扑分析模型;S3:利用采集拓扑分析模型对采集离群、测量点离群、计量点离群和基于用户分支的采集离群进行分析,诊断出离群点和跨采情况;S4:对上述采集拓扑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按照标准输出格式进行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进行之前通过档案数据分析诊断出邻近台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邻近台区数据包括台区名称邻近、采集邻近和或供配电邻近的用户档案数据和用户表是否成功采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采集业务和负荷设计规则的台区户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离群是指对存在一个采集终端采集2个台区电能表的情况,如果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铮张永康杜成刚戴辰黄锋陈海宾蒋超许堉坤陈明沈晓枉李蕊张芮嘉安佰龙罗伟辛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