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85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沥青研磨设备,该沥青研磨设备包括研磨框、拉胶研磨装置、再研磨进给装置和支撑柱,所述的研磨框下端内壁上设置有拉胶研磨装置,研磨框左端设置有再研磨进给装置,研磨框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混合胶液进行往复进给的一个拉扯,使得混合胶液混合程度更加均匀,同时也能破坏大分子结构,更加有利与对胶液的滚压碾磨,从而解决了导致胶液具有弹性性质,从而通过单纯的挤压研磨无法有效对胶液进行继续细化磨碎。从而使得部分颗粒较大的粒子影响沥青质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二次甚至多次的分离研磨,从而使得获得成品均复合标准的同时提升了重复利用的效率。的同时提升了重复利用的效率。的同时提升了重复利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乳化沥青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乳化改性沥青是指在制作乳化沥青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得到的乳化沥青成品。改性沥青是指添加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了的胶粉等改性剂,或采用对沥青进行轻度氧化加工,从而使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的沥青混合物。用它铺设的路面有良好的耐久性、抗磨性,实现高温不软化,低温不开裂。
[0003]在制备乳化改性沥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改性沥青中含有聚合物胶乳,从而导致胶液具有弹性性质,从而通过单纯的挤压研磨无法有效对胶液进行继续细化磨碎。从而使得部分颗粒较大的粒子影响沥青质量;二、由于单次研磨并不能取得全面的研磨成效,但是对整体进行再次研磨费时费力,十分浪费人力也非常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具有通过拉扯以及碾磨的方式进行碾磨作业和通过将研磨后的胶液中的大颗粒粒子进行二次研磨等优点,解决了上述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沥青研磨设备,该沥青研磨设备包括研磨框、拉胶研磨装置、再研磨进给装置和支撑柱,采用上述的一种沥青研磨设备制造乳化改性沥青的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设备检查:在沥青研磨设备运转前,对沥青研磨设备进行常规的检测和维护;
[0007]S2、混料合成: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并搅拌均匀;
[0008]S3、研磨混合:通过拉胶研磨装置对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的混合胶液进行研磨作业;
[0009]S4、二次研磨:通过再研磨进给装置对研磨后的乳化改性沥青进行筛选,将过大的颗粒再次导入拉胶研磨装置进行二次研磨;
[0010]所述的研磨框下端内壁上设置有拉胶研磨装置,研磨框左端设置有再研磨进给装置,研磨框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拉胶研磨装置对混合胶液进行研磨作业,再研磨进给装置对研磨后的混合胶液进行筛选,将过大的颗粒再次导入拉胶研磨装置进行二次研磨。
[0011]所述的拉胶研磨装置包括匚型研磨架、进给研磨架、密封齿板、不动研磨板、侧边研磨辊、往复研磨板、配合研磨辊、驱动机构和过滤斜网,匚型研磨架设置在研磨框下端内壁上,进给研磨框通过滑动方式与研磨框前后两端内壁相连接,匚型研磨架右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密封齿板,密封齿板通过滑动方式与进给研磨架相连接,匚型研磨架右端内壁上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不动研磨板,不动研磨板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柱槽一,侧边研磨辊通过轴承设置在柱槽一内环面上,往复研磨板前后对称设置在进给研磨架右端,往复研磨板右端和不动研磨板左端均开设有柱槽二,配合研磨辊通过轴承设置在柱槽二内环面上,研磨
框左端内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研磨框下端内壁上开设有下料槽,下料槽左右两端内壁之间架设有过滤斜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进给研磨架上下往复进给,从而带动往复研磨板和不动研磨板相对上下往复进给,从而使得配合研磨辊和侧边研磨辊对胶液中的颗粒进行研磨,同时往复研磨板和不动研磨板也通过往复进给对胶液进行一个拉扯,从而使得混合胶液混合程度更加均匀,同时也能破坏大分子结构,更加有利与配合研磨辊和侧边研磨辊的滚压碾磨。密封齿板使得胶液无法从进给研磨架和匚型研磨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渗出。研磨后的乳性沥青胶液通过过滤斜网分离,大颗粒粒子被导入再研磨进给装置。
[0012]所述的再研磨进给装置包括进给架、辅助电机、螺纹丝杠、升降架、上料机构、封口机构、导料架、旋转电机和搅拌三角架,进给架设置在研磨框左端,进给架上端内壁上通过电机座设置有辅助电机,辅助电机输出端下端设置有螺纹丝杠,升降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丝杠相连接,升降右端设置有上料机构,研磨框左端设置有封口机构,导料架设置在研磨框上端,导料架上端内壁上通过电机座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下端设置有搅拌三角架。大颗粒粒子从过滤斜网上导入上料机构,辅助电机通过螺纹丝杠和升降架带动上料机构向上进给,当上料机构升起时,封口机构将进给架和研磨框的连通通道进行封闭,大颗粒粒子从导料道再被导入研磨框中,旋转电机通过搅拌三角架将新上料的混合胶液和大颗粒粒子混合均匀再进行研磨处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凸轮和配合环板,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设置在研磨框左端内壁上,驱动电机输出端右端设置有旋转凸轮,进给研磨架左端设置有配合环板。驱动电机通过旋转凸轮和配合环板的配合带动进给研磨架上下往复进给。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匚型上料架、转动承托板、密封橡胶垫和下料辅助杆,匚型上料架设置在升降架右端,匚型上料架左端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承托板通过轴承设置在转动槽前后两端内壁之间,转动槽上端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垫,进给架上端内壁上前后对称设置有下料辅助杆。转动承托板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翻转,从而和密封橡胶垫相配合防止大颗粒粒子渗透入进给架中,当匚型上料架上升至下料位置时,下料辅助杆带动转动承托板向下翻转,从而使得大颗粒粒子通过导料道被再次导入研磨框中。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转动承托板通过扭力弹簧与转动槽相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封口机构包括导向杆、复位块、复位弹簧和密封板,研磨框左端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上下两端内壁之间架设有导向杆,复位块通过滑动方式与导向杆相连接,复位块下端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块左端设置有密封板。复位弹簧推动复位块向上进给,当转动承托板向上进给时,密封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进给,从而将进给架和研磨框的连通通道进行封闭。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研磨框上端开设有上料槽,导料架内开设有导料道,研磨框前端设置有下料框。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混合胶液进行往复进给的一个拉扯,使得混合胶液混合程度更加均匀,同时也能破坏大分子结构,更加有利与对胶液的滚压碾磨,从而解决了导致胶液具有弹性性质,从而通过单纯的挤压研磨无法有效对胶液进行继续细化磨碎。从而使得部分颗
粒较大的粒子影响沥青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次甚至多次的分离研磨,从而使得获得成品均复合标准的同时提升了重复利用的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带动进给研磨架上下往复进给,从而带动往复研磨板和不动研磨板相对上下往复进给,从而使得配合研磨辊和侧边研磨辊对胶液中的颗粒进行研磨,同时往复研磨板和不动研磨板也通过往复进给对胶液进行一个拉扯,从而使得混合胶液混合程度更加均匀,同时也能破坏大分子结构,更加有利与配合研磨辊和侧边研磨辊的滚压碾磨。密封齿板使得胶液无法从进给研磨架和匚型研磨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渗出。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乳化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沥青研磨设备,该沥青研磨设备包括研磨框(1)、拉胶研磨装置(2)、再研磨进给装置(3)和支撑柱(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一种沥青研磨设备制造乳化改性沥青的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S1、设备检查:在沥青研磨设备运转前,对沥青研磨设备进行常规的检测和维护;S2、混料合成: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并搅拌均匀;S3、研磨混合:通过拉胶研磨装置(2)对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的混合胶液进行研磨作业;S4、二次研磨:通过再研磨进给装置(3)对研磨后的乳化改性沥青进行筛选,将过大的颗粒再次导入拉胶研磨装置(2)进行二次研磨;所述的研磨框(1)下端内壁上设置有拉胶研磨装置(2),研磨框(1)左端设置有再研磨进给装置(3),研磨框(1)下端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的拉胶研磨装置(2)包括匚型研磨架(21)、进给研磨架(22)、密封齿板(23)、不动研磨板(24)、侧边研磨辊(25)、往复研磨板(26)、配合研磨辊(27)、驱动机构(28)和过滤斜网(29),匚型研磨架(21)设置在研磨框(1)下端内壁上,进给研磨框(1)通过滑动方式与研磨框(1)前后两端内壁相连接,匚型研磨架(21)右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密封齿板(23),密封齿板(23)通过滑动方式与进给研磨架(22)相连接,匚型研磨架(21)右端内壁上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不动研磨板(24),不动研磨板(24)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柱槽一,侧边研磨辊(25)通过轴承设置在柱槽一内环面上,往复研磨板(26)前后对称设置在进给研磨架(22)右端,往复研磨板(26)右端和不动研磨板(24)左端均开设有柱槽二,配合研磨辊(27)通过轴承设置在柱槽二内环面上,研磨框(1)左端内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28),研磨框(1)下端内壁上开设有下料槽,下料槽左右两端内壁之间架设有过滤斜网(29);所述的再研磨进给装置(3)包括进给架(31)、辅助电机(32)、螺纹丝杠(33)、升降架(34)、上料机构(35)、封口机构(36)、导料架(37)、旋转电机(38)和搅拌三角架(39),进给架(31)设置在研磨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匡吕思宇赵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昆暖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