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450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混料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混料釜只设有一个原料添加口,在添加原料时,容易造成原料的重复添加而不知的问题。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包括原料添加储筒;所述原料添加储筒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外侧。该装置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时,可先将原料依次放入开合齿条两侧的原料添加储筒的内部,便于识别已添加的原料,添加完成后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时只需转动原料添加转环,即可依次开启原料添加储筒将原料添加储筒内部的原料通过进料槽进入混料釜的内部,操作方便,可调节性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料釜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料釜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成,成型料搅拌时,容器向左转,叶片向右转,由于逆流的作用,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向交叉,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逆流混料机对料的挤压力小,发热量低,搅拌效率高,混料较为均匀。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821574293.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涂料混料釜投料口的防异物结构,包括固定在混料釜顶部的定位装置,以及独立设置的防异物栅栏,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凸条,两个定位柱、定位凸条分布在混料釜投料口的两侧,定位凸条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穿过对应侧的定位柱、混料釜顶面中心,防异物栅栏由支撑框架、多个横梁、多个纵梁连接构成,支撑框架的上边、下边均为劣弧段,支撑框架的左边沿混料釜顶面的径向延伸,连接两劣弧段的左端,支撑框架的右边沿混料釜顶面的径向延伸,连接两劣弧段的右端,横梁、纵梁将支撑框架的内空分隔为若干个孔,防异物栅栏支承在混料釜顶部,位于投料口上方,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凸条分别位于防异物栅栏内空的四个孔内,形成定位。
[0004]现有混料釜只设有一个原料添加口,原料被混料釜搅拌后添加的原料不能明显被识别,所以在添加原料时,容易造成原料的重复添加而不知,造成混料釜内混合搅拌的物质不能达到生产标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实用性不高。
[0005]根据实际工艺,对原料添加的速度、顺序或同步性往往有特别的要求,现有的混料釜往往缺乏调节性,不能满足实际工艺的各种需求。
[000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原料添加可调节,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以解决现有混料釜只设有一个原料添加口,原料被混料釜搅拌后添加的原料不能明显被识别,所以在添加原料时,容易造成原料的重复添加而不知,造成混料釜内混合搅拌的物质不能达到生产标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9]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包括混料釜外壳,原料添加储筒,定位销,阀门齿轮和转动推杆;所述混料釜外壳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托环;所述原料添加储筒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外侧;所述定位销插接在转动托环的侧面;所述阀门齿轮转动连接在原料添加储筒的底部末端;所述转动推杆固定连接在原料添加转环
的环体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原料添加储筒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外侧设有六组,且六组原料添加储筒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外侧均匀排列,原料添加储筒的管道形状为倾斜设计,且原料添加储筒的顶部为漏斗形状设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原料添加储筒的末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孔a,且阀门齿轮的轮体内部设有出料孔b,出料孔a和出料孔b的孔形为半圆形孔,且原料添加转环的环体设有与原料添加储筒末端出料孔a位置对应的避让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门齿轮的圆心位置设有拉杆,且拉杆转动连接在原料添加储筒的末端,拉杆的杆体外部套接有密封顶簧,密封顶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原料添加储筒末端的内部和拉杆末端的挡环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混料釜外壳的外侧设有开合齿条,且开合齿条与阀门齿轮的轮齿互相咬合,开合齿条与阀门齿轮的传动长度为阀门齿轮的一个圆周长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的形状为“T”形杆,且定位销的底部杆体外部套接有定位顶簧,定位顶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销的中部挡环底部和转动托环安装槽的底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原料添加转环的环体底部设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底部设有六个,六个定位块均匀分布在原料添加转环的底部,且定位块的底部设有定位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混料釜外壳的壳体设有进料槽,且进料槽的槽体形状为长条形,进料槽的设计高度与原料添加储筒的末端底部出料孔a的高度相同。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该装置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时,可先将原料依次放入开合齿条两侧的原料添加储筒的内部,便于识别已添加的原料,添加完成后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时只需转动原料添加转环,即可依次开启原料添加储筒将原料添加储筒内部的原料通过进料槽进入混料釜的内部,操作方便,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9]首先,向原料添加储筒内部添加原料时,开合齿条两侧的原料添加储筒的出料孔a和阀门齿轮的出料孔b为互相错位状态,原料会被封堵在原料添加储筒的内部进行储存,不会进入混料釜外壳的内部,方便识别已经添加整备的原料,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0020]其次,当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时,转动原料添加转环,阀门齿轮在开合齿条的作用下自动转动,使得出料孔a和出料孔b重合,从而将原料添加储筒内部的原料排入混料釜外壳的内部,进料槽长条形的设计使得当出料孔a和出料孔b出现重合部位时,原料能够通过重合部位进入混料釜外壳的内部,不会出现原料撒漏的现象,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0021]再者,定位销的设计使得当出料孔a和出料孔b重合到最大状态时,原料添加转环能够被定位销插接在定位块的内部固定位置,从而能够稳定的将原料添加储筒内部的原料添加至混料釜外壳的内部,当前原料添加储筒内部的原料添加完成后,上提定位销继续转动原料添加转环即可继续向混料釜外壳内部添加原料,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0022]通过调节开合齿条和阀门齿轮的配合,还可以实现原料添加速度、顺序或同步性的控制,满足实际工艺的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混料釜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原料添加转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原料添加储筒和阀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B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C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2]1、混料釜外壳;2、转动托环;3、原料添加储筒;4、定位销;5、原料添加转环;6、阀门齿轮;7、转动推杆;101、开合齿条;102、进料槽;301、出料孔a;401、定位顶簧;501、定位块;601、出料孔b;602、拉杆;6021、密封顶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釜外壳(1),原料添加储筒(3),定位销(4),阀门齿轮(6)和转动推杆(7);所述混料釜外壳(1)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托环(2);所述原料添加储筒(3)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原料添加转环(5)的外侧;所述定位销(4)插接在转动托环(2)的侧面;所述阀门齿轮(6)转动连接在原料添加储筒(3)的底部末端;所述转动推杆(7)固定连接在原料添加转环(5)的环体外侧;所述混料釜外壳(1)的外侧设有开合齿条(101),且开合齿条(101)与阀门齿轮(6)的轮齿互相咬合,开合齿条(101)与阀门齿轮(6)的传动长度为阀门齿轮(6)的一个圆周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添加储筒(3)在原料添加转环(5)的外侧设有六组,且六组原料添加储筒(3)在原料添加转环(5)的外侧均匀排列,原料添加储筒(3)的管道形状为倾斜设计,且原料添加储筒(3)的顶部为漏斗形状设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多原料添加口防原料重复添加的混料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添加储筒(3)的末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孔a(301),且阀门齿轮(6)的轮体内部设有出料孔b(601),出料孔a(301)和出料孔b(601)的孔形为半圆形孔,且原料添加转环(5)的环体设有与原料添加储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婉莉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科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