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
,涉及一种MEMS微流道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MEMS器件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器件,以其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在国防、惯性导航、地震探测、工业、医疗、自动化以及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MEMS器件加工主要采用半导体工艺加工技术,制备各种微结构。通过半导体光刻、刻蚀技术在硅晶圆上加工出硅槽和通孔,并通过晶圆键合技术,将多片晶圆键合起来,可形成微流道结构。微流道散热器中液体从微流道结构的进液口压入,从出液口排出,通过贴装待散热元件处的微流道内液体与固体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降低待散热元件温度。微流道散热器目前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器设备、激光武器、雷达等。
[0003]然而目前的微流道散热器,在结构和加工工艺上存在以下问题:
[0004]一是,传统工艺加工技术难以加工微米尺寸的多层微流道结构,难以实现微流道小型化,批量化,限制了散热器应用于小型化产品和精密设备中;
[0005]二是,其他微流道常用材料热导率低,难以满足高散热效率微流道散热器需求,且材料结构强度低,存在温度迟豫蠕变,不耐老化,应用于温度时刻变化的散热器可靠性差。
[0006]三是,其他加工方法制备的微流道散热器多由多层不同材料构成。不同材料间存在热膨胀系数差异,材料随温度变化膨胀率不同,使结构产生弯曲形变。并且不同温度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包括依次键合的第一硅结构层(1)、第二硅结构层(2)和第三硅结构层(3),各硅结构层之间无中间层,均由单晶硅材料构成;所述第一硅结构1内部加工有第一微流孔(11)和第一微流道(12),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加工有第二微流孔(21)和第二微流道(22),第三硅结构层(3)内部加工有第三微流道(31),第三硅结构层(3)的微流道壁(32)的背面布置待散热元件,第一硅结构层(1)和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微流道与微流孔相互连通,相邻两硅结构层的微流道与微流孔、或微流道与微流道相互连通,形成微流道通路;其中,第一微流孔(11)的数量不少于2个,分别作为进液孔和出液孔,散热介质从进液孔流入,经过三层硅结构层内部的微流道通路后,从出液孔流出,将热量由待散热元件带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孔(11)和第一微流道(12)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孔(21)和第二微流道(22)连通,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道(12)与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道(22)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孔(21)与第三硅结构层(3)内部的第三微流道(3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硅结构层的厚度均为200μm~600μm,第一微流道(12)和第二微流道(22)的宽度为200μm~2000μm,第三微流道(31)对应散热元件处的宽度为50μm~200μm,第一微流孔(11)的宽度为2000μm~4000μm,第二微流孔(21)的宽度为200μm~20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孔(11)和第一微流道(12)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孔(21)和第二微流道(22)连通,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道(12)与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孔(21)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道(22)与第三硅结构层(3)内部的第三微流道(31)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硅结构层的厚度均为200μm~600μm,第一微流道(12)和第二微流道(22)的宽度为200μm~2000μm,第三微流道(31)对应散热元件处的宽度为50μm~200μm,第一微流孔(11)的宽度为2000μm~4000μm,第二微流孔(21)的宽度为200μm~20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硅结构MEMS微流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结构1内部加工有第一微流孔(11)和第一微流道(12),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加工有第二微流道(22)和第四微流道(23),第三硅结构层(3)内部加工有第三微流道(31),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孔(11)和第一微流道(12)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道(22)和第四微流道(23)连通,第一硅结构1内部的第一微流道(12)与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二微流道(22)连通,第二硅结构层(2)内部的第四微流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民,刘福民,刘宇,马骁,张树伟,杨静,梁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