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26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领域,包括:正极盒,正极盒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第一绝缘本体,位于第一底座上,第一绝缘本体左右两侧各设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连接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设有一二极管;第一电缆接口,位于第一底座下侧壁,第一电缆接口连接第一导电片末端;第一固线卡槽,位于第一底座上侧壁;负极盒,连接正极盒,负极盒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第二绝缘本体,位于第二底座上;第二电缆接口,位于第二底座下侧壁;第二固线卡槽,位于第二底座上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正负接线盒的分体式设计,降低线缆损耗,利于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
技术介绍
接线盒在太阳能组件的组成中非常重要,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目前,薄膜组件均用1个接线盒形成发电回路。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单体接线盒线缆使用均超过600mm,造成线损大,使用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具体包括: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末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均设有一固线卡槽,所述固线卡槽为U形槽体,所述U型槽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U形槽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凸点。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第三导电片上均设有至少一通孔。优选的,所述正极盒还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相固定,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侧边部分覆盖所述通孔。优选的,所述负极盒还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侧边与所述第三导电片相固定,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侧边部分覆盖所述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卡扣,用于扣合连接第一盖板;所述第二底座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卡扣,用于扣合连接第二盖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中部均设有一穿线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均设有若干固定柱。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均采用灌封胶形式进行封口。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采用正负接线盒的分体式设计,降低了线缆损耗,利于减少成本并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的盒体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的卡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的第一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的第二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括:正极盒1,正极盒1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底座11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18;第一导电片13,设置于第一底座11上;第二导电片14,设置于第一底座上11,且第一导电片13和第二导电片14通过一二极管15连接;第一电缆接口16,位于第一底座11的侧壁,第一电缆接口16连接第一导电片13的末端;负极盒2,与正极盒1配合使用,负极盒2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底座21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26;第三导电片23,设置于第二底座21上;第二电缆接口24,位于第二底座21的侧壁,第二电缆接口24连接第三导电片23的末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缆接口16的中心轴和第一底座11的水平轴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电缆接口24的中心轴和第二底座21的水平轴在同一直线上,这样设计使得接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的线缆都能保证位于各接入底座的正中心,避免误触,结构稳定性更强;二极管15是通过点锡膏贴固定在第一导电片13和第二导电片14之间,起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导电性;第一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14和第三导电片23的焊接位置均需要镀锡以保证连接稳定,第一导电片13和第三导电片23采用同种导电片。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的侧壁均设有一固线卡槽3,固线卡槽3为U形槽体31,U型槽体3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底座11的侧壁,U形槽体31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凸点3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U形槽体31以放置并限位线缆4,并通过位于U形槽体31侧壁的凸点32进一步固定了线缆4,防止松动。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14和第三导电片23上均设有至少一通孔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14和第三导电片23的上下部位竖直分布各有一通孔33。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正极盒1还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2,设置于第一底座11上,第一绝缘本体12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导电片13和第二导电片14相固定,且第一绝缘本体12的两侧边部分覆盖通孔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3和第二导电片14与第一绝缘本体12固定的两侧边与两通孔33的位置重叠,竖直分布的两通孔3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2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2外部。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负极盒2还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22,设置于第二底座21上,第二绝缘本体22的侧边与第三导电片23相固定,且第二绝缘本体12的侧边部分覆盖通孔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片23与第二绝缘本体22固定的一侧边与两通孔33的位置重叠,竖直分布的两通孔33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绝缘本体22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绝缘本体22外部。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卡扣34,用于扣合连接第一盖板18;第二底座21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卡扣34,用于扣合连接第二盖板2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左右两侧壁的卡扣34,使得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分别与第一盖板18和第二盖板26进行扣合连接,保证结构稳定。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耐高温材料,保证了底座耐用性,进而保证了接线盒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21中部均设有一穿线孔3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穿线孔35以供光伏组件的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n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n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n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n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n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n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n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n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n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末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
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
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
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
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均设有一固线卡槽,所述固线卡槽为U形槽体,所述U形槽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U形槽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第三导电片上均设有至少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盒还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伟殷新建周显华陈瑛吴一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